太子的新计划,改变在今年下半年出兵的计划,也改变了海路征伐的计划,改为了水路并进。
东路的进攻目标确定了渤泥,而西路的进攻目标,改为了满刺加。
东路如何进攻就不用说了,之前王英呈给太子的计划,就有详细的说明,而西路的进攻计划,却是直接进攻马来半岛。进攻马来半岛北部的北大年等地,等陆军在马来半岛上站稳脚跟之后,用水路运送粮食,大军翻过马来半岛中央的山脉,直扑马六甲而去。
这个计划是毛锐提出的,颇有几分避实就虚。
毛锐毕竟不可能去指挥海战,只要想办法将用陆战代替海战,不管满刺加有多少战舰,毛锐从陆路进攻满刺加,看他怎么办?
至于路上的抵抗?
呵呵。
毛锐从来没有在乎过。
即便是瓦刺的步卒,在大明的步卒之前,也是不堪一击的,更不要说区区一个弹卵之国。
毛锐最大的担心,反而是南洋的气候,会引发大规模瘟疫。
所以,要避开盛夏。并不是今年就没有什么举动,上半年的任务,就是进攻北大年一带,并在这里站稳脚跟。等避过夏天酷热之后,再向南挺进。
朱祁镇对太子的计划不置可否。
其实他对太子的决断还是比较满意的。
在他看来,海上有老将王英,路上有毛锐。都是宿将。他们提出的计划,或许不能大胜,但是想要大败却是难。
朱祁镇那一点军事上的素养就不要出来卖弄了。
于是,朱祁镇一切照准,还写了一些宽慰的话,让太子有平常心。毕竟将来当了皇帝,遇见这样出乎意料的事情,不要太少了。
在批阅过太子的奏疏之后,朱祁镇再次看到了,北京留守内阁联名奏疏,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督促圣驾回京。甚至说北京人心惶惶,有人风传,天子有迁都之意,臣等茫然无措,请陛下回京以正视听。
朱祁镇看了这一封奏疏,已经内阁的一个个人名,心中暗道:“是什么时候回京了。不回去也不行了。”
他当然知道,以韩雍之能不可能连区区流言都处置不了。是朱祁镇在南京做的事情刺激到了韩雍。
第八十七章 渤泥黄氏
朱祁镇在南京做的事情有很多。对韩雍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情,那就是朱祁镇很多事情直接与丘浚商议,并让丘浚以内阁的名义下旨。
这严重影响了韩雍的权力。
虽然朱祁镇扩大了内阁的权力,让内阁俨然有一副丞相的家当,但是这并没有改变内阁的本质,内阁仅仅是皇帝秘书班子。
虽然权力多了一些,但是所有的权力都必须依附于皇帝而运行。
而没有了皇帝,内阁的权力能有多少,现在就有验证了。
此刻大明已经有两个中枢,一个是北京留守内阁,一个就是朱祁镇所在之地。可以说北京留守内阁,能执行的不过是一些已经有成规的事情。其他事情都要朱祁镇来处理,于是乎在朱祁镇身边的丘浚,一时间成为了实质的内阁首辅。
这也罢了。
不过是几个月,韩雍能忍的住。
他忍不住的乃是朱祁镇很多作为。
比如南征之事
南征这一件事情,在北京并非没有反对的意见。甚至很多。
毕竟天灾连连国库空虚,不应该如此云云。
而这一件事情,从头到尾,朱祁镇都没有怎么与韩雍商议,反而让韩雍自己承担这个后果。韩雍简直是不能忍了。
所以他发动很多,连番劝朱祁镇回京。
朱祁镇也不好拂了众意,不过朱祁镇心中也种下一颗种子,那就是韩雍当首辅太久了。
朱祁镇下令起架回宫,但是大军回京,却是需要时间的。也需要一个多月准备,不过朱祁镇在南京的时间,进入倒计时。
且不说朱祁镇有没有回京。
张懋却已经到了南洋卫。
南洋卫指挥使曾聚立即来拜见。
张懋先是看了南洋卫的兵马,一看之下,大失所望。
虽然曾家挂了一个南洋卫的编制,但是实际上,曾家就是南洋卫,南洋卫就是曾家,曾家的实力不过是一家比较大的海商而已,大小船只不过十几艘,可战之士不过一两千,至于火器倒是不少。
这都是朝廷给拨给他们的。
不过,并不是说南洋卫就没有用了。
最少南洋卫给了张懋所部一个修整的地方。更不要说曾家所储备的物资,特别是粮食足够张懋所部松一口气,还有曾家遍布的关系网。
更是让张懋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张懋先问曾聚旧港战局如何?
曾聚说道:“淡目国军队已经到了旧港城下,而今两国军队正在合力攻旧港城,封锁严密,不能与城中通消息,唯一知道就是城还没有打下。”
张懋倒是没有多担心。
无他,他是看过施家修建旧港城的图纸,也知道施家的三十六门大炮,只有施家内部不出什么问题。
旧港城是经得起围攻的。
一时半会只要旧港城中人心不浮动,旧港城是打不下来的。
张懋立即问道:“渤泥情况如何?”
曾聚说道:“国公,下官有一个好消息。渤泥内部分裂了。”
张懋听了,立即问道:“怎么回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明朝 争霸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