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将就是老将。
孟瑛这一句话听起来很是狂妄。
这还没有打的,就将破麓川的时间表制定好了。而且是加上赶路时间,大军到云南,非有几个月,半年不可。
也就是说。孟瑛只要到了云南,给他的时间只有几个月而已。
想想就觉得太托大的。
但是大殿之上,却没有觉得孟瑛不能做到。
朱祁镇说道:“好,既然保定侯有此雄心,就择日拜将出征。”
王骥听了心中很不舒服。
在大明前期,武将拜见出征,即便有文官随行,但是这文官也不过是武将的下属而已。
但是而今毕竟不是明前期了。
王骥已经在西北独挡一面打过一仗,王骥的军事能力也算差。
但是而今王骥督师,孟瑛挂印,谁主谁次。如果不理清楚,在战场之上却是很容易误事的。
军中只有一主,杨荣尤其明白这一点,说道:“陛下,此去征讨麓川,保定侯与王尚书,谁主谁次?”
朱祁镇想了之后,说道:“沐昂已经去了云南,却不知道云南情势如何?不如保定带本部人马先行去云南,王骥在后面整顿军需粮草。”
保定侯孟瑛一听了,立即明白,这一次出征,是以他为主,立即说道:“臣谢陛下。”
王骥虽然不满,但是也不敢说什么。
朱祁镇说道:“征讨麓川一事,就如此定下来了,正好今天来得这么齐,朕有些疑问,却是藏在心中很久了,今日正好向诸位先生请教。”
“臣等不敢。”杨士奇带头说道:“陛下请讲。臣等或许有一愚之得,能解陛下之惑。”
朱祁镇嘴角轻轻一勾。
正式做完了,私货就要加进去了。
朱祁镇说道:“麓川之乱以来,朕观洪武以来,几乎数年就有土司作乱,远的就不说了,宣德年间松潘之乱,而今的麓川之乱,远的追溯到了镇远侯镇守贵州以来,贵州大小战事,从来不少。”
“今日诛一麓川易?明日再起一麓川又当如何?难道再征一次?”
第一百一十八章 西南定策(下)
“难道没有一劳永逸之策吗?”朱祁镇说道。
朱祁镇这一问,将下面的人都难倒了。
其实所有人都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大明在西南作战,都是亏本生意。即便大败麓川又如何?
麓川核心地域,就是以后世云南瑞丽为中心的一块,大概有几个县的地界而已。
如何真正算经济账,怎么算怎么亏本。
这一点谁都知道。
但是如果那么容易一劳永逸,不会有这么多人对西南望而却步了。
杨士奇说:“陛下英明,臣等愚钝,不知道有什么一劳永逸之策。”
朱祁镇有些失望。
不知道这失望是真的,还是装出来的。
“陛下,”保定侯此刻已经从激动之中回过神来了。“臣以为当废土司,郡县其地,方能一劳永逸。”
不管他想不想,要不要,他都确定了一件事情,从今天开始,满朝文武都将他将看做,皇帝的铁杆了。
作为铁杆就有铁杆的作用。
其实大家都是聪明人。
都明白,土司就好像是土皇帝一般。他们对大明朝廷的忠心不过尔尔。指望他们永远不弄出事来,根本不可能。
想要一劳永逸的平定西南土地,只有改土归流。
将土司该为流官。
大家并非不知道,只是不想说。
因为太难了。
而今灭一土司,封一土司。这是最简单便捷的办法,如果改土归流的话,恐怕西南烽火不断了。
今日朝廷以改土归流为功,地方官都会争先改土归流,恐怕会击起比麓川之乱,更大的乱子。
“臣以为万万不可。”何文渊说道:“此策一出,恐怕西南乱世蜂起。”
朱祁镇说道:“那当如何,就让西南十年二十年大乱一次吗?”
“这一次,瓦刺没有动作,如果他日,朝廷与鞑子战于北,他们乱于西南,朝廷两面用兵,就能支撑的住吗?”
“臣恐,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王文说道:“陛下一纸圣旨下去,即便是忠于朝廷的土司,为了保全家业。也要反了。”
朱祁镇说道:“王先生,视朕如此愚昧之人?”
王文一听,立即跪倒请罪道:“臣不敢。”
朱祁镇说道:“现实请起,王大伴。”
王振立即下去将王文搀扶起来。
朱祁镇说道:“朝廷两京十三省,朕岂贪土司区区寸土?如果这些土司能够安心为朝廷之忠臣,朕自然赏赐有加的,但是他们既然有能力叛乱,就说明,山中也有能养活数万,数十万人的土地。”
“朕要这些土司知道,敢背叛大明,就要付出将祖宗基业断绝于今日的想法。从今往后,但凡有西南土司谋反者,都改土归流。”
“诸卿以为如何?”
杨士奇当先起身说道:“陛下圣明。只是麓川大战在即,此事不能传到西南,臣以为当平定麓川之后,再做计较不迟。”
杨士奇最擅长的又是这一计连消带打。
所谓伴君如伴虎。
杨士奇跟随了四位皇帝了,早就知道,皇帝这种动物,是万万不能与之硬抗的,只能以柔克刚。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明朝 争霸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