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心中也陷入沉思之中。
说实话,朱祁镇属意丘浚。
丘浚毕竟是朱祁镇一手提拔出来的。朱祁镇很多变法思想,都是基于丘浚的思想。
丘浚的能力也是相当不错的,最基层的治理经验也是有的。
不过,有一点不得不承认。
宰相出于州郡。这一句话是正确的。
真的从下面一层层厮杀上来的大臣,或许在其他方面有些缺点,就好像是韩雍一般,对很多政治理念什么的,并不敏感。
但是执行能力,是真的很强。
这也是为什么,朱祁镇选来选去,最后将变法这样大事让韩雍负责的原因。
对于韩雍来说,各种理念冲突,该怎么做?对未来的大明进行顶层设计,或许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将已经设计好的方案,完全执行下去,却是他的拿手好戏。
朱祁镇犹豫了几分,说道:“卿觉得丘浚不行吗?”
韩雍说道:“这就要看陛下了。而今朝廷大事有数项,曰重新清丈。曰推行商税,曰南洋封建。每一项事情,都是万千繁杂,千头万绪,在处理这样的事情上面,项忠是能力优于丘浚的。”
“如果陛下,想与民休息,修养生息。则以丘浚代项忠,并无不可。”
朱祁镇听了,心中微微一叹,就知道韩雍算计他算计到骨子里了。
或许这也算不得什么算计,无非是十年君臣想得的彼此了解。
朱祁镇可以放弃推行自己的政策吗?
不可以的。
其实项忠有一个缺点,韩雍并没有说,那就是朱祁镇对丘浚的圣眷在项忠之上。
如果到了关键的时候,朱祁镇对丘浚的信任要比项忠多上一些。
不过,这一点点问题,在朱祁镇脑海之中一闪而过。
无他,朱祁镇对自己掌控大明天下是相当的自信的。
他自信不会让自己陷入这种特殊的情况之中。
让一个人永远忠诚的办法,就是永远不要让他有第二个选项。
朱祁镇自信能掌控局面,做到这一点,项忠一点点小脾气,也就并不是那么重要的,就好像韩雍在首辅任上,君臣之间也不是没有掰掰手腕。
毕竟,有本领的人都是有几分傲气。
完完全全听从朱祁镇命令的人,是太监,是奴才。
而治国却是决计不能用奴才的。
朱祁镇叹息一声说道:“先生,回去准备吧。江南多有风雨,就拜托先生了。天下钱粮也就压在先生身上了。”
韩雍说道:“臣明白。”
不要看朱祁镇说这么隆重,但是南京留守,其实就一个半退休的职位,韩雍更多是镇场子。
监督江南各省对朝廷的恭顺程度。
南京留守并没有多少公务。
否则也不会在曹鼐死后空缺了这么多年,也没有增补上去。
当然了,而今商税大举推行,南方特别是长江三角洲附近,对大明财政支持也越来越多。这样一来,南方对北京背离势态,也会越来越严重。
这就是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的冲突。
从这一点上来说,今后很长时间之内,南京留守这个职位,几乎是北京派在南京的首席代表,承担着监视江南钱粮财赋的重任。
这个位置,今后越来越重要。
说韩雍承担重任也不为过。
面对这种区域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大明内部矛盾撕裂,朱祁镇也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在尽量平衡南北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大对江南的管控程度。
只是江南底子在哪里放着。
朱祁镇即便再给北方行政性倾斜,也改变不了现状。甚至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大明经济高速发展,这种撕裂也就越严重。
第一百四十一章 项忠的面试
朱祁镇让韩雍离开之后。犹豫了一阵子,就派人请项忠过来了。
他心中已经有了倾向,但是听一听项忠的意见。
不过片刻项忠已经来了。
项忠纵横宦海数十年,他二十一岁,在正统七年中进士,在从基层一步步的爬上来,用了近四十年的时间,终于到了距离文臣之首一步之遥的地步。
如果说,他内心之中没有一丝丝的激动也是假的。
只是他更明白,什么是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越是到了这个关键的时候,越是要谨慎。
韩雍要罢相的风声,其实已经传了很长时间了,甚至韩雍也向项忠暗示过,他推荐过项忠。
此刻皇帝见过韩雍,第一个见他,已经是很好的兆头了。
他决计不愿意在这个最后关头失分了,故而深吸几口气之后,脸上又陷入古井无波的神色。
这种最基本的喜怒不形于色的修养,几乎是每一个大臣的基本素质。
朱祁镇见了项忠,双方行礼就不细说了。
朱祁镇说道:“而今群议汹汹,朕不得已,只能让韩卿去首辅之位,只是首辅关系天下大事,不可有一日或缺。韩卿临去之时,推荐了先生。却不知先生有何教我?”
项忠说道:“不敢当,只是臣以为治国在于治吏,自从正统三十年来,陛下大兴新法于天下,废胥吏,改赋税。所作所为,必须依靠百官之力而行之。”
“只是,百官怨声载道。臣以为君臣之间,乃是阴阳相辅也,此乃朝廷第一大事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明朝 争霸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