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朱祁镇在出巡之前就有准备了。
毕竟他不能向满清皇帝学习,出巡的费用要地方报效。而是要向汉唐皇帝学习,汉武帝出巡所过的府县,一般都是减免一年或者数年的赋税。遵化地方财政很强势,是北方少有的富县。根本不用减免。遵化地方承受得起。
而大宁就不一样了。
不仅仅大宁,乃至整个漠南蒙古,都是一个穷地方。减免赋税这一件事情,怀恩那边都准备了,不过朱祁镇这个时候就说出来而已。
而且朱祁镇这一次出巡,为了让文官妥协,也做出了一点的妥协,一般减免赋税,都是从户部帐上给一笔勾销便是了,而朱祁镇却户部将这些减免赋税的府县所减免的赋税一并报给内库,又内库出钱。
反正内库有的是钱。
朱祁镇进驻大宁都指挥府。作为朱祁镇的临时行辕。
毕竟大明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皇帝皇子出巡,只能住在官府或者宗室府邸,不能住民居。
而漠南都司规格最高府邸,就是大宁总兵府。
朱祁镇住进大宁总兵府之后,也不消停。
如果朱祁镇到了其他地方,或许不会有这么麻烦,但是这里毕竟不是其他地方。而是漠南。
漠南漠北的蒙古贵族作为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不能不让人另眼相看。
朱祁镇上一次出巡漠南,就是为了安抚蒙古贵族,而今朱祁镇到了这个义务,还是要有的。
以孛儿只斤家族为主的几十个蒙古家族的贵族,纷纷的来拜见。
朱祁镇一一接见了,不过以旅途劳累为名,仅仅是见了一面而已,并没有说些什么。
等朱祁镇将这些蒙古贵族打发之后,就拿来蒙古贵族的资料细细揣摩。有一搭没一搭地问道:“怀恩,你觉得这些蒙古贵族该怎么处置?”
朱祁镇一边问,一边将心思聚集孛儿只斤家族的资料之上。
只能说孛儿只斤家族的人丁不旺。
不知道是不是铁木真当年杀戮过重,报应在他的子孙头上了。
孛儿只斤家族被瓦刺杀的几乎一根独苗都没有了。在投降大明之后,好容易保全了一丝丝血脉。毛里孩在漠北又搞出了一些事情,成就了伊王知兵的名声。也给孛儿只斤家族带来惨重的损失。
这个过程之中,伊王与蒙古贵族们渐行渐远,但是事情都有两面性的,伊王与蒙古贵族之间的裂痕,所造成的损失,决计不仅仅是伊王单方面的损失,同样也是蒙古贵族的损失,而损失最大的就是孛儿只斤家族。
毛里孩之事,让孛儿只斤家族在大明朝廷之中被打入另册。而孛儿只斤家族的光环也在蒙古贵族圈子里面一点点的褪色。
毛里孩一脉自然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而孛儿只斤家族被瓦刺弄得人丁稀少,本来最多的一脉,毛里孩一脉也被连根拔起了,剩下甚至找不到一个血统纯正的孛儿只斤家族的传人。
于是孛儿只斤家族在大明的地位,更类似于吉祥物一般。各种权利与影响力渐渐的消散了。
怀恩在一边伺候朱祁镇看文件,听了朱祁镇的问话,轻轻一笑道:“陛下,这种国家大事哪里有奴婢说话的份上。不过,以奴婢看来,这些蒙古贵族都挺老实的。”
朱祁镇想了想,说道:“他们老实吗?未必。不过的确不能大动了。”
第七十五章 那达慕大会
朱祁镇也知道,应该温水煮青蛙,钝刀割肉。
虽然大明朝廷对这些蒙古贵族,有压倒性的优势,但是如果用这种优势,去强行的将蒙古贵族们的特权,给废除。是有后遗症的。
即便是孛儿只斤家族,经历毛里孩之事后,朱祁镇依旧以郡王的待遇对待,不是因为朱祁镇娶了一个蒙古女人,就被迷倒了,不知道轻重了。而是在大多数蒙古普遍百姓眼中,成吉思汗,是永恒的神。
成吉思汗的子孙,是蒙古人的王。
这种传统几乎根深蒂固,到深入骨髓之中。虽然这几十年的变化,也撼动了不少人的思想,但是想要做出根本性的改变,还是缺少时间的。而且蒙古人一直都是当蒙古贵族的牧奴。习惯的蒙古贵族的统治。
单单是蒙古贵族从来不值得朱祁镇上心。但是整个蒙古族,却值得朱祁镇上心。
如果朱祁镇不想用激烈的翻天覆地的革命来,将蒙古贵族这个阶层全部干掉,朱祁镇只能等待,这几代之后的蒙古人忘记之前的传统。
当然蒙古人忘记了心头成吉思汗。就是蒙古贵族对大明没有用处的事情。
那个时候,怎么捏他们都没有问题。
只是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此刻不是时候。
第二天一早。
朱祁镇还刚刚起来,就听怀恩来报,说杨总兵,与顺化王在外面求见,已经等候多时了。
杨总兵自然是杨珍,至于顺化王,可不就是孛儿只斤家族当代家主。孛儿只斤莫伦。这位大明顺化王而今才二十岁出头,他被蒙古贵族不服从的另外一个原因,他自称乃是脱脱不花之孙。但是脱脱不花的几个儿子,几乎都死在瓦刺人手中了,他所说的很值得怀疑。
只是除却毛里孩之外。也就是他了。
毛里孩一脉被杀绝之后。别无选择。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明朝 争霸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