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他不来到这个时代,这大地山河,北海极光依然在,他来到这个世界,这大地山河,北海极光依然在。
纵然没有他,中华民族经历多少年磨砺,终究能站立在世界之巅。
纵然有了他,地球是太空之中一颗砂砾而已。
人,总是高看自己,人类也喜欢抬高自己。
其实,人改变不了什么,人类也改变不了什么。
朱祁镇虽然做了很多事情,或许在很多事情在人类的历史上都可以打写特写,但是在宇宙星空面前,有什么好说的?
朱祁镇只觉的心头一松,或许是自己的开解自己。
他虽然决定将位置传给太子,自己退下来,但是内心深处,却是对权力有深深的不舍。
毕竟掌控数十年的生杀大权,说放下就放下,谈何容易?即便朱祁镇觉得这是正确的选择,但是正确并不代表情愿。
此刻他心中却有一丝丝的释然了。
戴上王冠,如果要承其重,但是摘下王冠,也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
朱祁镇在极光之下,轻轻一笑,心中的块垒,也同这极光融在夜空之中。
左右大臣见此,纷纷恭喜道:“陛下圣德,天降异像,请立碑以记。”
朱祁镇轻轻一笑,也知道,这是无稽之谈,但,这样的事情偶尔一用,也能鼓舞人心士气。说道:“准。”
于是乎,在《高宗皇帝本纪》之中,就有这一段话:“正统五十二年,高宗北巡,出东北,过龙城,到北海,当夜,见五色之光,旋于天穹,见于北辰之见,或云:高宗治政五十年,兵威镇于六合之内,斗米十钱,内外库积累银四千万石,粮六千万石,虽汉之文景,唐之贞观,亦不胜也,天地有感,降此瑞兆。”
第八十二章 当年战场
朱祁镇在北海并没有停留多长时间。
食过大鱼,见过北海之波澜,见过极光之绚烂。朱祁镇对北海,已经没有多大的想法了。
回到龙城之后,朱祁镇让石彪将漠北事务交接给副将。石彪带着百余亲卫,跟随朱祁镇西进。
有石彪在,朱祁镇这一路就有趣多了。
在龙城以西,朱祁镇就弃了马车,减少了仪仗,骑马而行,大部分随从都纷纷弃车就骑。
不得不承认,而今的文官也大大不如太宗皇帝那一批了。要知道杨士奇,杨荣,杨溥,胡濙等人,都是有过从军打仗的经历,朱祁镇看过这些人从政笔记,当初也不过一人单骑,跟随大军挺进大漠。
甚至有人连马都混不上一匹。只能骑着一个小毛驴。
但依然没有什么承受不了的。
而今的文武大臣们,却变得娇嫩多了。
甚至比不上朱祁镇。
朱祁镇好歹是从小弓马骑射都算精通。有底子在,这一段时间,也慢慢适应了马山颠簸,再加朱祁镇出来,毕竟不是打仗。不会有什么急行军,也不会有什么粮食突然不够用了,等等意外情况的出现。
但是即便如此,很多大臣们都受不了。
反倒是一些老臣,如同丘浚,却能承受得了。
丘浚与朱祁镇年纪相当,而且是海南人,也没有经历过完整的马术训练。就马术而言,丘浚的马术,只能赶赶路而已,长途跋涉,对他的负担很大,但是他依然挺过来了。
要知道骑马从来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如果没有掌握窍门的人,一天骑马下来,大腿内侧磨掉两块皮,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丘浚就是这样的。
朱祁镇很少出北京,但是每天都练习骑马。再加上朱祁镇的马都是一等一的好马,最通人性,朱祁镇骑上去,几乎人马合一,并不觉得怎么累的。
但是大部分文官,都与丘浚一般无二了。而这些文官的反应却与丘浚不一样了。
丘浚是咬牙硬顶,上了年纪的人,硬生生在马背上磨得两腿流血,也没有多少一个字,但下面的官员,却一个个高喊受不了,甚至有人来请愿,要大军行军慢一点。
这让朱祁镇也想到一件事。那就是大明开国这么多年,不仅仅武将不如开国之时了,文官也大有不如。
武将方面朱祁镇大力整顿,经历过与瓦刺的战争,倒是磨砺出一大批将领,虽然而今当年的老将大多不在了,但是而今掌权的将领,大多都是参与过这些大战的,虽然当时他们大多都是千户上下的小军官的。
但是经历过大战与没有经历过大战的将领,完全是两个气质。
而文官方面,朱祁镇没有怎么关注,但而今看来,文官方面其实也在堕落,而且堕落不少。
并不是说,这些文官骑术不好,朱祁镇就以为他们不行了。
而今他们面对这一点小小的磨砺,都没有韧性了。
说实话,骑马赶路,是很苦。但是军中有军医,朱祁镇还带了太医,都是大明第一流的医生,应付这些一点点小伤患,还不是手到擒来,无非是上药之后,还要骑马,有些疼而已,对身体来说并没有什么损伤。
但这些文官们却连这一点苦都吃不了。
不管什么时候,成功都反人性的存在。想要有所成就,就要一点自找苦吃的精神。如司马光修《资治通鉴》,用原木做警枕。而这些文官们连这一点点吃苦的精神,都没有,指望他们有什么大出息,却是很难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明朝 争霸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