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所喜欢的,就是少年老成的孩子。
而朱祁镇的表现恰恰如此,这数日,太皇太后将朱祁镇带在身边,一点点感受朱祁镇对朝政从陌生多熟悉。更是喜爱非常。
以朱祁镇而今的表现,几年下来,就能承担家国之任了。越发将朱祁镇当成了眼睛珠子,见朱祁镇站在她面前似乎有话说,当即问道:“还有什么事情吗?”
朱祁镇说道:“孙儿听,宫中无子嫔妃似乎有殉葬之举。可否是真的?”
太皇太后微微一愣,说道:“是真的,你母后,与胡氏,还有祁钰的母亲吴氏,三人除非,这些无子嫔妃都要跟着你父皇走。”
朱祁镇听了,再次跪在地面上,说道:“孙儿在太皇太后身前,常听太皇太后讲爱人之道,为父皇修寝陵,征发十万民夫,太皇太后常担心,有人虐待民夫至死。而今有人无辜而死,孙儿秉太皇太后之仁心,岂能视而不见。孙儿想——”
“你想什么?”太皇太后说道。
朱祁镇说道:“孙儿想请太皇太后废除人殉。”
太皇太后顾左右而言他,说道:“今日,你去见蹇义了,可曾见了蹇义最后一面?”
朱祁镇说道:“见了。”
太皇太后说道:“蹇公临终给你讲了什么?”
朱祁镇说道:“要孙儿什么也不做,就在太皇太后身前做孝子。”
朱祁镇与蹇义谈的时候,虽然屏退左右,但是朱祁镇一点也不敢隐瞒太皇太后,一来是觉得太皇太后一定在他身边安插了人手。
这个人是谁都很难受,除却王振都有可能,甚至王振未必不在太皇太后这边挂名了。
二来,觉得蹇公说得或许有些绝对,但是大体正确的,做孝子,就不要在太皇太后面前有所隐瞒。
因小失大。
三来,朱祁镇也不觉得蹇公所言,有什么不可见人之处。
太皇太后脸色淡然,在灯光之下,并没有什么表情,说道:“你为什么不做?”
“你知道,你要改的是什么?是祖制。”
“是太祖皇帝定下来,历代先帝都不敢违逆,就是怕后宫出了事,污了祖宗脸面,你如今立足未稳,就改祖制。就不怕朝野上下非议?”
太皇太后一句一句的问下来,朱祁镇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是的,而今局面。正如蹇公的遗言,朱祁镇最好什么也不要做。
什么违背祖制的事情,都不要做。安安分分的养望,安安分分的学习,安安分分的听话,待数年之后,太皇太后去了,三杨等人,也坚持不了太长时间的。
到时候他想做什么,谁还能阻挡不成?
但是朱祁镇一想到,无辜之人,被祖制所杀,宣宗皇帝所幸的宫人嫔妃,朱祁镇不用去想,就知道少说有百余人。
而今只有他能救她们。
“因为,见义不为,非勇也。”朱祁镇声音稚嫩,却掷地有声。
第十三章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见义不为,非勇也,这一句话出自论语。
也是此刻朱祁镇心中的感受。
是的,他后世接受过的教育让他不能坐视不理。
他知道,新皇帝登基一般来说,是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这也是孝道的一种,遵从祖制,也是孝道的一种。
蹇公所言,让朱祁镇做孝子,绝非仅仅是,让朱祁镇在太皇太后面前献媚讨好那么简单。
而是让朱祁镇在政治上一从洪宣之政,凡事先问宣宗皇帝在时,是怎么处置的,宣宗皇帝怎么处置,他就怎么处置。
他只要这样做,而今朝野上的,后世所谓的洪宣辅政集团,定然是拥护他。
到那个时候,即便是太皇太后有什么想法,恐怕也要先看看朝野是否支持了。
只是而今,他这才继位不足一个月,就要改一项祖制。
改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朱祁镇所表现出来的态度。
只是,很多利弊可以权衡,但是这么多人命,朱祁镇无论如何也做不到见死不救。
“好。你既然想做。”太皇太后声音淡淡的传来,说道:“你而今也是皇帝了,想做什么径直去做便是了。”
“天色晚了,也不留你了。”
太皇太后,随即让胡氏进来,将朱祁镇送了出去。
等胡氏再回来的是,却见太皇太后已经跪在仁宗皇帝画像之前,双手合十,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胡氏说道:“娘娘。陛下已经回宫了。”
太皇太后说道:“善祥,你觉得太子如何?”
胡氏说道:“太子有此仁心,想来皇帝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
“不错,”太皇太后说道:“而今天下太平,只要祁镇能秉持此心不变,这天下或许不会太好,但决计不至于太坏,我也能安心去见列祖列宗了。”
胡氏说道:“既然如此,娘娘为何不允了太子。”
太皇太后轻轻摇摇头说道:“蹇公太谨慎了,只教给太子一半,剩下的一半让他自己悟吧。我老太婆不需要什么名声,但是太子而今需要。”
胡氏有些听明白了,有些没有听明白,但是不管听明白,还是听不明白,都没有再问下去了。
太皇太后的心意,朱祁镇并不知道。
回到乾清宫偏殿之中,朱祁镇一时间琢磨不透,太皇太后最后说得是好话,还是反话。只是他想来想去,虽然有些害怕。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明朝 争霸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