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权力这东西,纵然三杨他们想让,皇帝也要拿得下才行。左都御史的位置,三杨能挑出不知道多少人。
却不知道皇帝的夹带之中,有几个人。
就在三杨商议如何善后的时候。在英国公府之中,张辅也在与朱勇密谈。
两人在书房之中,摆上一桌酒席。将所有侍女全部屏退,只剩下他们两个人。
朱勇饮了一辈酒,说道:“那些建文余孽,就这样放过了?总觉得不痛快。”
张辅说道:“这本来就是应有之意,当时少师就劝太宗,入南京谁都可以杀,就是不能杀方孝孺。方孝孺案,太宗做得的确太过,陛下想有所作为,必先收拢人心。赦免建文余党,也是安抚人心之举,否则三杨是那么容易点头的。”
朝堂之上,看似张辅与王文争锋相对,但是真正做决定的,其实是杨士奇与太皇太后。
并非说话的多的人,就是重要人物。
很多时候是说话少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朱勇依旧不舒服,说道:“不行,方孝孺也就算了,但是盛庸,平安,铁弦这些人,在战场上杀了我好多兄弟,决计不能放过。”
张辅说道:“人都死了,还说这个做什么?赦免一定要赦免的,不过,你觉得一口气如此出不了,就去给礼部递个话,让他们选一个恶谥就行了。”
朱勇说道:“张兄,你不会不知道,我想说什么?建文余党,我不在乎,但是你我父亲身后之名,却不能不在乎?”
这才是朱勇最纠结一处,建文的人是忠臣,那么他们这些人是什么?
张辅的父亲张玉,朱勇的父亲朱能,都是靖难功臣,这一件事情由不得他们不在乎。
张辅大笑道:“你想多了,只要大内那为还是太宗血脉,有些事情,就不要指望那些穷酸能翻过来。你如果真担心这个,就更要关系今日之事。”
朱勇说道:“此话怎讲?”
张辅说道:“今上不像仁宗,却像太宗。今日之事,看似是太皇太后想安置襄王,但是实际上乃是今上的意思。”
朱勇一听,心中一震,问道:“可是贤侄有什么话留下来吗?”
这一次争论的中心,就是封建策。而这一篇文章,乃是张忠所写,朱勇自然以为张辅掌握更多的内幕消息。
张辅一想起张忠,心中不免有些黯淡,说道:“这一篇文章,就是他秉上意而为之,当今陛下在准备打仗。”
“好。”朱勇说道;“这是我这几年听过最好的消息。”
张辅说道:“朱兄不要高兴的太早,瓦刺实力如何,咱们也是打过的。是硬茬子。而今脱欢比马哈木更胜一筹,瓦刺兵力更胜往昔。但是京营与九边实力怎么样?你也是知道的。”
“如果再次出关,与瓦刺大战,朱兄能保证必胜吗?”
张辅一句话,让朱勇陷入沉思。
如果别人问这话,朱勇自然不会说什么丧气话,但是问的人是张辅,朱勇不服别人,就服张辅,毕竟是从小的交情。也是自己人,朱勇不想瞒张辅,更知道,他瞒得过别人,瞒不过张辅的。
朱勇摸着鼓起来的肚皮,轻轻一叹,什么也没有说。
第一百四十六章 京卫武学
张辅看着朱能的走样的身材,就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
古人觉得标准的大将身材,并非现代人所想,如同健美先生一般,轻轻一动,浑身上下都有肌肉拱起。
因为这些肌肉并不实用。
真正大将身材,都是虎背熊腰将军肚。
不要看别的,即便是历史书上岳飞的画像,那肚子也是相当大。
在搏击上,是讲究重量级的,虽然不一定是越重越好,但是身体之上有一定的脂肪含量,也是很重要的。
但是,并不是说,太胖就好了。
而朱勇的身材,却明显的走形了。
想来就知道,这十几年来,被富贵泡软了。
上行下效,朱能都这样,下面的人会是怎么样?特别是在会猎的时候,却孟家在皇帝面前夺了头彩。
这已经很说明问题了。
并非孟家有多厉害。
真要说起家学,而今靖难勋贵,有一个算一个,都不觉得自己祖上的功勋输给了保定侯。不就是保定侯一家这十几年来,起起落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而已。
张辅说道:“我那孩儿临死的时候,是给我说一些话,他说当今,胸怀远大,目光长远,当初在太皇太后面前,定下北击瓦刺之计,为太皇太后所斥责,但是当今心意从来没有变过,只是知道朝廷局面复杂,不可操之过急。但是是陛下每一日都想着这些事情。”
“特别是与乾清宫那些侍卫,日夜操练,如汉武帝于羽林郎。将来陛下不战则已,一战必然是大战。”
“开国功臣,在靖难之后,还有几家有权位?定国公一家虽然在北京,但是五军都督府,他们能染指吗?”
“如果在下次大战之中,我们这些老家伙大战不利,却不知道,将来统领五军都督府的是靖难功臣,还是正统功臣了。”
这一件事情,张辅给朱能说过不是一次两次了。
但是朱勇有什么办法?
下一辈子之中,几乎没有几个人才。看朝廷用的将领就知道了。蒋贵六十多岁,孟瑛五十多岁,沐昂五十多岁,方政五十多岁。都是老将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明朝 争霸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