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老夫受命于陛下,主持这一次赈灾事务。决计不能出半点差错,否则就不要怪老夫辣手了。”
杨士奇的声音夹着冷风,让很多人不寒而栗。
所有人都大声说道:“明白。”
杨士奇真要说什么,却忽然听见一个人一边跑一边大声喊道:“粮食,粮食,粮食。”
杨士奇顿时一愣,心中暗道:“莫不是粮食又出了什么问题?”
却见这个六品小官跑过来,双手扶膝,大喘气说道:“粮食,天津。”
杨士奇大声问道:“天津的粮食怎么了?”
“不是天津的粮食,而是海路的粮食到了天津,足足有一百五十万石,这还是第一拨,局势运粮食的船有上百艘,将卫河都堵塞了。”这小官终于将这一口气给顺下去了。
杨士奇一听顿时大喜。
杨士奇虽然心狠,但是也并非没有心肝之人,他的政令下达有什么后果,他比朱祁镇更清楚,只是事非得已。
有些事情,总是要有人做的。
此刻他也松了一口气,说道:“我也不用妄做小人了。”他随即又怒喝这个小官,说道:“到底多少万石粮食,还有总共有几批粮食,都查清楚了,押运的是谁,速速报来,还不快去做事。”
就在这个时候,这消息也传到了奉先殿之中。
有些时候,原谅别人容易,原谅自己是比较难的。
就好像是现在。
朱祁镇是真信什么祖先吗?
不,是他心中有惭愧,想找一个地方静一静而已。
只是皇帝不吃饭,在宫中也是一件大事,所以不过一会功夫,皇太后孙氏就到了,只是奉先殿乃是供奉列祖列宗牌位的地方。
皇太后虽然贵为太后,也不能随便进去。还是朱祁镇听见了孙太后的声音,从奉先殿之中走了出来。
孙太后一见朱祁镇,就一阵阵唠叨,说道:“我听说,你最近一直不好好吃饭,吃什么虫子,恶心死了,是,我知道你要给天下臣民做一个表率,但是也不能苦了自己吗?”
“总要吃饱了,才有力气处理天下大事。”
“娘给你做了你最爱吃的灌汤包,来吃几个。”
孙太后一边说,一边让宫女将东西摆了上来。朱祁镇也只能下筷了,只是他食不知味,一想到,他吃饭的时候,有不知道多少人饿着肚子,甚至将来会被饿死。
平日最爱吃的东西,此刻却一点味道都没有了。
孙太后见朱祁镇如此,也轻轻一叹,说道:“我儿别太难过了,这都是命,不关你的事情。”
朱祁镇说道:“孩儿乃天子,天下之事,无不与我有关。怎么能说无关。”
孙太后说道:“我不管你怎么说,给我好好吃饭。否则,我饶不了你的。”
朱祁镇也知道其实有些话,能与太皇太后说一说,但是与孙太后,却不能说的。
因为孙太后或许是一个和善的母亲,但是很多政治上的东西,她拎不清的,这也是太皇太后厌恶她的原因。
因为不管是皇后,还是太后,天然就有政治属性。这不是她不懂就可以推卸的。
朱祁镇也只能吃了。
忽然王振飞奔而来,说道:“陛下,陛下,广东的粮食来了?已经到了天津。”
这是王振第一次没有压着李时勉的消息,而是飞奔而来。
朱祁镇一听,顿时精神一振,“啪”的一声,将筷子拍在桌子上,起身就要走。
孙太后立即说道:“你还没有吃几个?”
朱祁镇头也不回,只是一招手说道:“饱了。”声音精气神十足,一点都没有刚刚的颓废的样子。
只是李时勉远在天津,此刻朱祁镇急急忙忙出去,也见不到李时勉。
不过,李时勉押运一百五十万石粮食的事情,已经哄传北京,北京粮价应声而落,一度跌到了四百多文,不过,过了两天,再次恢复到了五百多文将近六百文的价位上。
这一个消息,将粮价近两个月的涨幅,全部砸了下去。
而在这个时候,李时勉也进京了。
朱祁镇本想出城迎接,但是杨士奇力劝,这礼仪太重了。朱祁镇无可奈何,这才答应下来。
他在乾清宫召见了李时勉。
但是一见李时勉,顿时觉得李时勉老了不少,整个人瘦了一圈,也黑了不少。朱祁镇立即说道:“先生辛苦了。”
李时勉说道:“陛下不怪臣来迟之事,臣已经心满意足了,有何辛苦可言。”
朱祁镇起身向李时勉行了一礼,说道:“朕代京畿百姓谢过先生。”
李时勉连忙起身跪下还礼。感动的热泪盈眶,这对臣子来说,简直就是殊遇。这样忙了一阵子,两人才再次坐定。
朱祁镇说道:“却不知道先生这一次过来,到底运来多少粮食?”
李时勉说道:“第一批五十石而已。一百五十石,是臣虚张声势,不过后续还有。”
第四十五章 安南之粮
五十万石,这个数字不小,但是对庞大的粮食缺口,却是远远不够的。
朱祁镇本来欢喜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按事先所言,应该有一百万两银子,最少要买,两百万石粮食。
朱祁镇说道:“后面有多少粮食?”
李时勉说道:“臣在广东一共筹集了四百万石粮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明朝 争霸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