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想知道,这一夜胡濙与太宗皇帝谈了什么。
包括朱祁镇,朱祁镇看实录的时候,也注意到这一段,有好奇心。但是却没有多问,因为这已经是十几年前的旧事了,朱祁镇无须了解。
但是而今不一样了。
建文帝的突然出现。
朱祁镇必须搞清楚,当初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太宗皇帝放弃了追查建文帝。
胡濙说道:“其实臣没有说什么,只是将南方百姓安居乐业,文官百官奉公值守之事告诉太宗皇帝,臣二十一年虽然没有抓到建文帝,但是也并非什么也没有做的。在永乐十年之前,建文余党还有所动作,但是在永乐十年之后,他们就只顾得逃命了。”
“当时臣很确定,建文帝逃到了西南土司之中,只要各地有朝廷黄册,臣都核查了一遍,建文长于深宫之中,从没有到过民间,故而他不可能单独出行,最少是三人同行。除此之外,还有大队人手隐藏。臣早已剪除建文羽翼,跟随建文逃入西南土司的,不超过十人。”
“建文余党是翻不出浪来了。”
“太宗皇帝认为,他总就是姓朱,既然如此,就放他一马。”
朱祁镇叹息一声,说道:“说起来,他是朕皇叔祖。胡先生,你以为朕当如何对他。”
胡濙说道:“陛下,太宗皇帝早有定论,陛下何故迟疑。”
朱祁镇听了,自然知道胡濙的意思。
虽然谁都知道建文当年没有死在大火之中,但是太宗皇帝一口说那一具尸体是,那就是。
建文这个人,在身份上已经是一个死人了。
最好的办法,不管是真也好,假也好,是也好,不是也好。
统统不承认。
已经盖棺论定的事情,不能再翻起来。翻案对朱祁镇来说没有任何好处,只有坏处。
朱祁镇说道:“朕明白了。”
朱祁镇心中虽然同意了胡濙的做法,但是这一件事情,不必其他事情。太皇太后虽然不管事情了,这件大事,朱祁镇还是要汇报给太皇太后的。
所以,在送走胡濙之后。朱祁镇立即去了慈宁宫。
朱祁镇到了慈宁宫,却见太皇太后正在驻着拐杖散步,只是行走之间,明显缓慢了许多。
之前,太皇太后用拐杖更多是仪式上的,但是而今她却真需要拐杖来借力了。
朱祁镇上前立即搀扶住太皇太后说道:“娘娘,孙儿来看你了。”
太皇太后见了朱祁镇心中也很是欢喜,随即说道:“你不在前面忙活,来看我做什么,是不是又出了什么大事,来向我老婆子问计?说吧。”
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
朱祁镇有些惭愧。
却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今年上半年,救灾与麓川之战的事情,几乎将朱祁镇所有时间都站满了。
可以说大明这么大的国家,每天哪里有不出事的,朱祁镇只要心中有事,那就有忙不完的事情,他除却每天早晚问安之外,其实也很少进慈宁宫了。
朱祁镇说道:“娘娘英明。还真有一件事情要向娘娘禀报。”朱祁镇说到这里微微一顿。
太皇太后立即明白,一挥手,让身边的侍女都退下去了。
朱祁镇这才负责太皇太后在一大颗参天的松树下面坐下来,吹着傍晚的凉风,听着鸟鸣,松树晃动的声音,有一种恍如天籁之感。
这就紫禁城之中两处花园之一,慈宁宫花园。比御花园不差分毫。
太皇太后说道:“说吧,什么事情?”
朱祁镇随即将建文帝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太皇太后一时间有些恍惚,说道:“这还真是朱允炆的风格。做事情摇摆不定,该心狠不心狠,该宽仁不宽仁,反复摇摆,心中还存了一颗读书人的心。”
太皇太后的感叹,朱祁镇一时间插不了嘴,但是心中感叹,的确如此。
如果建文刚刚削藩的时候,怀柔以对,不将事情做的那么绝,太宗皇帝未必会起兵,即便起兵未必能引得这么多藩王坐观成败。
以朱允炆对湘王之举,那根本不是在削藩,而是在要人命。
但是太宗皇帝起兵了,他方才想起名声了,那一句勿要害朕杀叔之名,虽然可以正反理解,但是双方已经兵戎相见,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就不能说一句明正典刑吗?
从来是在不合适的时候,做不合适的事情。
太皇太后说道:“你准备怎么办?”
朱祁镇说道:“胡先生的意思是,建文皇帝已经死了。太宗皇帝已经盖棺论定了。”
太皇太后说道:“也好,就这么办。不过,我要见见这位当年故人。”
朱祁镇说道:“朕听娘娘的。”
太皇太后说了这一件事情,随即话题一转,说道:“正事说完了,说说你的婚事吧,准备什么时候办?”
朱祁镇面露苦色说道:“娘娘,能不能拖一拖,孙儿不孝,内库的银子不多了。”
太皇太后说道:“我算过大婚要二百多万两就够了,内库里面没有吗?”
朱祁镇说道:“有,只是朝廷正在用钱的时候,孙儿不想这个时候动用内库的财力。”
太皇太后说道:“国有根本,才是大事之中的大事。二百万两已经是精打细算了,不能再推迟了,我老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不在了,你总要让我见重孙子吧。也让我能安心去见仁宗皇帝,否则,我实在是放心不下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明朝 争霸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