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说道:“孙儿知道。”
太皇太后说道:“听说,今天你见了张忠与阮安。你感觉怎么样?”
朱祁镇说道:“张忠有英国公之风,而阮安乃是本朝宇文恺。只是朝中没有匠作大将,否则定是阮安。”
宇文恺就是隋唐之际修建长安,洛阳两城的大匠。
太皇太后说道:“张忠这孩子身子骨太单薄了,英国公年过半百,只有这一根独苗,实在是可惜了。你待他好点,英国公会感激你的,至于阮安,是一个老实人。有营造之事,交给他便是了,比一些外臣还好用,最少他决计不会上下其手。”
朱祁镇不知道太皇太后看人之准,历史上十几年后,阮安去世,全家只有十两纹银。却留下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就是北京城。
不过朱祁镇对阮安本身就有好感,说道:“孙儿明白。”
太皇太后说道:“你与张忠所说的是交趾吧。”
朱祁镇说道:“孙儿明白,而今天下,正是与民休息的时候,不可大动干戈,只是交趾之事,乃是父皇之恨事,孙儿总要弄明白才是。”
太皇太后看了朱祁镇一眼,摇摇头说道:“你啊,太聪明了,将我要说的话都说了。而今真不是动武的时候,即便不计算钱粮,欲成其事,先得其人,满朝文武,谁能比得上英国公当年。”
“即便是英国公本身,也老了。”
“我也不是阻你做事,只是凡是要有轻重缓急,欲速则不达。将领你有大把的事情去做事。而今却要好好学,好好看。”
“这江山迟早是你的。”
朱祁镇说道:“孙儿明白,奶奶是对我好。”
太皇太后对朱祁镇如此顺服的样子,心中却越发忐忑不放心。
与朱祁镇相处的时间长了,太皇太后满意之余,心中却越发不敢小看轻朱祁镇了。
因为朱祁镇对太皇太后教授的,几乎一点就会,一说就通,一听就明白。只是太皇太后教的越多,心中也就越明白一件事情。
皇帝这东西,就是一只老虎。
朱祁镇看似对他服服帖帖的,但是内心之中到底是怎么想的?太皇太后也不明白,不敢压制过分。
如果朱祁镇是不懂事的话,太皇太后为了大明江山,即便用些强制手段,也不在乎。但是朱祁镇太懂事了。
甚至让太皇太后担心,朱祁镇这一切是不是装出来的。
如果他一切都是装出来的,她在的时候,还好说,她一旦去了,她身边的人未必有什么好下场。
所以,不愿意也不敢强制扭着朱祁镇做事。
如果刚刚开始的时候,是太皇太后教授朱祁镇朝政,之后是朱祁镇主动向太皇太后提问,而今太皇太后却觉得没有什么好教的。
倒不是说朱祁镇都学会了。
而是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做事一点点的参悟的,很多事情,很难形诸语言。
“是不是给皇帝找些事情做?”太皇太后深深的感受到了朱祁镇内心之中,那种跃跃欲试的感觉。
只是朝廷大事,每一件事情都干系重大,虽然朱祁镇看上去很聪慧,但是太皇太后依旧不放心,将朝廷大事交给一个十岁的孩童来处理。
朱祁镇说道:“奶奶,孙儿求你一件事情,行不行吗?”
太皇太后看着朱祁镇眼巴巴的眼神,顿时心软了,说道:“说吧。”
第三十九章 国事家事(下)
朱祁镇说道:“孙儿想找些事情做。”
太皇太后皱眉说道:“而今你好好读书便是了,李先生难道教的不好?”
朱祁镇连忙说道:“李先生教授的极好,只是孙儿总就不是要考进士,书知大略即可,难道真要雕文啄字,做一个老学究不成。”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朱祁镇说道:“孙儿总要从小事做起来,天下大事,孙儿自然不敢多插手,以面见识有差,误了天下大事。”
“但是内廷之中,也有不少事情,孙儿想试试手。”一边说,一边又给太皇太后轻轻的捏起背来说道:“即便有什么错处,奶奶也可以给孙儿指出来,内廷的事情,即便有什么错处,又能错到什么地方去。”
“也不至于丢人到外面去。”
太皇太后心中一动,暗道:“这倒是一个好办法。”
很多事情堵不如疏。
太皇太后都看出来,皇帝并不甘心于而今对朝廷大政不能插手的现状,但是太皇太后又不想将朝廷大事交给皇帝。
固然有为天下大事担心的地方,其实也有为皇帝担心的地方。
威望这东西,不容易得到,却很容易失去了。
皇帝如果什么也不做。
保持神秘感,还能让臣下敬畏。
但是如果毛手毛脚,胡乱插手,自然会让百官看轻了。
君与臣既是合作伙伴,也是对手。如此一来,朱祁镇要花好大的力气,才能将这份轻视给洗刷掉。
简直是得不偿失。
但是皇帝不经历练,如果能将事情处理得恰如其分。成熟老道。
毕竟在太皇太后心中,从来没有想到让司礼监当内相,在他心中皇帝,依然是太祖太宗那样的,大权在握,各种政务都是自己处理的。
一个十岁大的皇帝处理政务,固然不妥当,但是一个十六七岁,从来没有历练过的皇帝直接处理政事就合适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明朝 争霸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