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然朱祁镇大力开发北方,也不得不承认一件事情,那就是大明的经济中心,一直在南方。大战一起,很多物资都要从南方运输过来。
如果南方阳奉阴违,可就不好办了。
所以,这就是朱祁镇将王直放在南京的原因,现在的坐镇南京的大臣是王英,不是那一个海运总兵官王英,而是当初出外调查藩王的王英。
他在南京养老。
朱祁镇对王英并不信任,他相信王英对大明是忠诚的,但是具体到对于瓦刺大战,却未必支持了。
而朱祁镇相信王直即便是不支持现在开战,但是决计不会在后勤上做手脚。
这就是君臣几年互相了解的结果。
王直了解朱祁镇,朱祁镇也很了解王直。
王直说道:“请陛下放心,臣在南京一日,南京粮草饷银,不管是水陆海运,都会运到北京,误不了朝廷大事。”
朱祁镇说道:“这一件事情,朕是信得过先生的。还有一件事情先生一并给朕料理了。”
王直心中一动,说道:“陛下所言可是南直隶分省之事?”
朱祁镇说道:“不错。我大明虽然有两京,但是天子只有一个,南京六部统辖南方事务,要北京六部做什么?而今南京六部都剩下一些养老的大臣,朕早就想动手了。”
王直说道:“陛下,臣以为而今朝廷大事频发,当镇之以静,不能操之过急。”
朱祁镇说道:“朕没有操之过急,而今南直隶各府,隶属两巡抚。一是江南巡抚,一是凤阳巡抚。朕早就一步步的做好了准备。不过先生说的也对。此事自然不能急着做,朕也没有要先生马上做的意思。”
朱祁镇本来要以南京为中线将南直隶分为安徽,江苏两部分,先设巡抚,变为政治实体,先有实而后有名。
但是他的计划出现一点点的变数。
那就是在他划分安徽省之中,有一个特殊的城市,那就是中都凤阳,所以分出来的安徽省会,不可能是第二个城市。
毕竟中都在大明有特殊的政治地位。
故而安徽巡抚只能叫凤阳巡抚了。至于江南巡抚,也是如此,本来江南巡抚仅仅是巡抚江南诸府县,而今将江北淮安,扬州两府也划入了。
第一百六十二章 废南京六部的构想
也就是说,虽然名字不同,但是凤阳巡抚就是安徽巡抚,江南巡抚就是江苏巡抚。
名不同而实同。
王直心中暗暗苦笑道:“看来陛下,要让我在南京待很长时间了。”他问道:“陛下的意思是?”
朱祁镇说道:“朕查了南京六部,多有缺员,不是是否?”
王直曾经担任过吏部尚书,对南京官员数量,也是有印象的,他说道:“陛下所言极是,按祖制,南京六部人数与北京人数相同,但是南京六部除却兵部户部之外,其他都没有什么大事,故而人员多有空缺。”
“陛下设立两巡抚之后,南京六部的事情就更少了。”
南京六部并不是完全没有事情的。
南京六部还要负责南直隶的政务,还有漕运起运,还有南方诸地的卫所,南京一带宫室的维护修建,祭奠孝陵等等。
但是总体来说,这工作量不能与北京六部相比。
而且除却南京六部之外,还有一系列衙门,可以说北京有的衙门,南京都有,只有一些迁都之后新建的衙门,北京没有。
朱祁镇说道:“卿在南京,将南京精干人员收拢在手上,其他各部的南缺员就让他继续缺下去,等人数太少了,就奏请朕将这个衙门给裁了。”
“如此一来,将来裁撤南京六部的时候,动静也就不大了。”
朱祁镇倒是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有些事情,越急越是容易出事,但是慢慢来的,反而能办好。
这就是事缓则圆。
比如裁撤南京六部的事情,如果朱祁镇在朝廷之上立即宣布,定然是一场轩然大波,说不尽的唇枪舌战。
但是而今从进人收紧,一点点让南京缺员过半,成为事实,然后找一个时间顺势裁撤了。风波自然要少上好多。
王直说道:“陛下,此事是好,但是臣以什么名义坐镇南京?”
朱祁镇想了想,说道:“就以南京留守兼并南京兵部尚书。今后南京留守府就总领南京军务政事。”
王直听了,立即下跪说道:“臣万万不敢受命。南京乃我朝京师,军政大权不可委托于一人。”
朱祁镇听了,对这一件事情,朱祁镇倒不是太在意。
原因很简单。
经过朱祁镇拆分的南直隶,已经分为两省,南京只剩下一个府,就算是南京繁华非常,区区一个府,能做得了什么事情。
南京重要性下降,从本质上,朱祁镇已经解决了南京对北京的威胁。南京虽然在政治上的原因享有特殊的地位。
但是却不是当初的南京了。
只是王直反对的也是一个原则问题。
所谓的祖宗法度,即便朱祁镇也在乎也是要维持这个制度的。
不管何地都是要分权的,寻常省份,看似巡抚一手遮天,但是巡抚下面的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都可以越过巡抚上奏朝廷,巡抚并不能一手遮天。
在边镇,看似总兵权重,但是总兵,太监监军,还有文官也是三者的分立,彼此制衡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明朝 争霸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