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落在马车之上,还是落在马车之下,都足够给明军造成威胁。
不管是为了运输也好,还是为压仓,不让马车被轻易的推倒,外围的马车都是重载,上面多是粮食。
只是明军多用火器,军中火药的数量也是相当之多的。
不管粮食还是火药都是易燃物,即便没有砸在马车之上,如果落在马身上了,局面也没有好到什么地方去。
这些驮马不是战马,没有多复杂情况的忍受能力,一旦被火烧到了,即便是战马也很保持理智听命令。
毕竟马儿即便再聪明,也是畜生。很难抗拒本能反应的。
更不要说,瓦刺骑兵很聪明的选择在上风口进攻,只要点燃一辆马车,马车火焰就会向里面烧去。
虽然马车之间有间距,但是如果一阵狂风,说不得就能造成火烧连营的效果。
不过,想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最对射之中,反而是瓦刺骑兵吃亏比较多。
比较明军火器之犀利,远一点或许感受不到,但是阵前几十步,正在射程范围之内,更不要说,明军之中,火铳并不盛行。
即便是朱祁镇打造了不少火铳,神机营上下也都不喜欢。
并不是质量不好,比较少府出品,不仅仅朱祁镇盯着,刘定之一手负责,质量上从来不是问题。问题是神机营觉得火铳威力太小了。
明军想来喜欢用炮,那种能扛着走的小炮。还有能一打一片的火箭,如一窝蜂,白虎齐奔一般。
这种作战思路,就是从这样与游牧民族对射的时候,得出的经验。在西方火铳追求射得更远,明军更喜欢打得更广的小炮。就是在这种场合之中,火炮能发挥出必火铳更强大的威力了。
当然了,明军后来有这样的趋势,也是因为明军武器装备质量越来越差劲。
火铳质量要比如虎蹲炮要差更多,毕竟火铳需要更精细一点,但是虎蹲炮这样的小炮,铸造要求比火铳低多了。
在质量上火铳更容易炸膛,但是火炮却不用了,毕竟火铳做太重,人都举不起来了,而这种小炮是放在地面上的,重量并不是那么敏感。
所以,朱祁镇命少府打出来的精良火铳,根本没有用。
双方对射了两个时辰,更有伤亡。明军看上去凄惨多了,好几辆马车起火,有好几匹驮马受惊,不过被立即杀了,没有造成更大的问题。
第二百二十九章 如鲠在喉
只是双方打得虽然看上去很激烈,但是彼此都没有动真格的。
孟瑛站在一处高台之上,这个高台的底座乃是好几辆马车拼凑在一起的。高出地面一一两丈左右,四处看去,能将大部分战场收入眼底。
他车阵最中间,就是数万骑兵,解鞍下马,蓄势待发。
只等孟瑛一声,就能大军突兀而出,杀到瓦刺的弱点之处。
而也先也在数万骑兵的簇拥之下,料敌观战,瓦刺铁骑也都解甲以待。毕竟重甲骑兵负重很高,即便瓦刺铁骑战马质量,要比明军高出一大截。越是临战就越是要放松一些。
只是也先终究没有砸出自己的杀手锏。
因为彼此都没有看见自己的破绽所在。
也先心中暗道:“当日没有除恶务尽,方有今日的麻烦。”
虽然车阵,有些麻烦。
但是只能守备,所谓久守必失,也先就有太多的办法,即便一时间打不下来,也可以团团围住,长时间围困。
但是明军却有数万骑兵,这数万骑兵,隐藏在阵中,看似毫无作为,但是也先考虑任何问题,都不可能忽略了这一支战斗力。
而且明军骑兵的战斗力,并不比瓦刺铁骑差。如果长期围困之下,明军突兀反击,瓦刺铁骑也未必能支撑的住。
而且与明军比物资消耗,长久对峙,困顿于一处,这对瓦刺来说是相当不利的。
“是什么时候了。”也先叹息一声,拔马向西而去,说道:“撤吧。”
随着也先带着本部人马向西而去,瓦刺各部如同流水一般,呈百川归流,一点点的汇入滚滚骑兵洪流之中。
大队瓦刺骑兵,分成两股洪流,虽然在撤退之中,但是最后瓦刺骑兵还在警戒之中。
孟瑛远远的看见,这滚滚烟尘之中,若隐若现的锋芒。就知道此刻放出骑兵追击,不是一个稳妥的选择。
看似明军最大的依仗,不是看似铜墙铁壁的车阵,而是随时可以突出的骑兵。
孟瑛传令下去,就地扎营,今天不移动大营了。
如此休息一夜,第二日孟瑛继续向西,阳和卫城就在眼前了。
阳和卫城的士卒,远远的看见了大军的到来,呼喊之声,惊天动地,派人来迎接自然不提。
孟瑛也知道了,昨天,瓦刺大队骑兵根本没有在阳和卫城下停留,而是匆匆的向西侧而去了。
孟瑛心中有一丝犹疑,暗道:“瓦刺大部去了什么地方?是去大同?南下山西?还是其他地方?”
不过,随即孟瑛心中松了一口气,暗道:“无妨,瓦刺是十几万骑,并非几十骑,如此大队人马总是能找到踪迹的。”
“而大同,雁门关,紫荆关,乃至偏头关,还有各卫城,都安排了人手,只要没有内应,坚持十日之上,却是没有问题的。”
对孟瑛来说,而今这个局面虽然很坏,但是只要不更坏下去,就是一个利好消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明朝 争霸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