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朱祁镇来说,这是一件好事。
这样的基础技术,是很难保密的。
但是对于朱祁镇来说,他宁愿对付一个因为青贮技术有极大发展蒙古帝国,也不愿意面对而今由一个个游牧部落构成的瓦刺。
原因很简单。
一旦游牧部落发现定居的好处,就不可能轻易迁徙了。
那么他们的中心城池在西伯利亚上,只有一个决战之地,如果太宗皇帝还在,决计能将这个地方打穿。
朱祁镇就是耗尽天下财力,也能取得一场关键性决胜。
而不是满草原与蒙古人做迷藏。
更不要说,蒙古部落有了定居的能力,大明朝廷就可以在草原之上修建几座雄城,掌控草原。也就是列郡漠北成为了可能。
有时候生产力的进步,反而造成了某些战略优势的丧事。
有了这项技术,朱祁镇对瓦刺,不再像汉之对匈奴,唐之对突厥了,而是一种新的战略模式翻开了。
几个太监几步带着朱祁镇来到了一个大土堆前面,让几个太监上前,将上面一层层的土扒开,露出里面草料。
旁边的太监介绍道:“这是去年秋季收集的苜蓿,而今还是青色,已经让牲口吃过了,牲口也很喜欢吃。”
朱祁镇闻到一股不知道该如何形容,凡是不大好闻的味道,但是想想这个技术的战略意义,对这种味道根本忽略不计,几步上前,伸手去抓这些青贮料,弄得手上沾满了莫名的液体。
说起来这个技术,也不是太黑科技。
不过是,封闭,与氧气隔绝,并保持一定的湿度,让厌氧菌发酵而已,只是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这已经试验了好些难了。
每年冬天都要封闭几十窖。到了今天总算是成功了。
朱祁镇大笑道:“范弘,赏。”
范弘说道:“是。”
朱祁镇不会关注这些下太监如何赏赐,不过有朱祁镇这一句话,少不了下面太监的好处,朱祁镇还不满意,说道:“那个他,掌管南海子。今后战马都用这个来喂,我会检查的。”
“多谢陛下,多谢陛下。”
南海子是北京附近的一处马场,还是皇家御用马场,有一处不大的马群,大概有几百匹,却是放养的,而不是圈养的。
所以这里的战马都是一等一的好,所谓的御马是也。
朱祁镇又对范弘说道:“如果南海子用了可行,那么御马监所有战马都试试用这个法子。然后一步步推广开来。”
随即朱祁镇又想到了,兰州毛纺厂,也是少府在西北最大的一处产业。
总体来说,少府的产业都是分布在京畿,与江南一带,矿场或许因为矿场的位置不同,各省都有。
但是在西北最大的产业,就是在兰县的毛纺厂。
顾名思义,这毛纺厂所产就是用羊毛所织成的布匹。只是不知道是羊毛的问题,还是因为那一个技术环节的问题。
总之,兰县那边,产不出那中能穿在身上的衣服。当然不是完全没有,有一些就是贡品级别的,珍贵无比。只能在宫内流传的。
至于大部分产出的都是地毯一般的厚重而有些毛糙的布匹。
这也是少府所有产业之中,唯一赔钱的产业。
因为这些布匹,又贵又不好,不能穿在身上。朱祁镇只能想办法,将这些布匹用在军中,倒不是朱祁镇对士卒不好,但是在他想来,一些帐篷了,包裹武器的遮盖用的布,用这个应该可以。
但是一些厚麻布也是可以的,也比这些布要便宜多了,所以总体上说,还是亏了。
只是而今的少府是亏的起。
毕竟刘定之的能力还不错的,最少任何矿场作坊,到了刘定之手中,都能说清楚是亏是赚,不如之前在太监手中,这是一个谁也说不上来的问题。
毕竟太监们一个个只管自己能捞到钱,至于朝廷是亏是赚,他们都不在乎。
否则每年宫廷的花费也不会越来越高。
朱祁钰好奇地问道:“皇兄,这是什么?”
朱祁镇笑道:“亡瓦刺之利器,灭蒙古之神剑。”他不去看朱祁钰满脸看不懂的表情,他心中暗道:“虽然羊毛纺织业,还没有达成我想要的规模,但是只要坚持下去,日复一日的纺织改进,总有改进品质,或者降低成本的一日。”
“如此灭亡瓦刺的善后事宜,已经有了一个眉目了,只等杀了也先,灭瓦刺了。”
虽然兰县那边的羊毛布,还是不行,但是如果真的便宜到一定程度了,即便是穿上去浑身扎扎,但是也会有大量贫困百姓会用的。
毕竟大明还不是一个物资极大富裕的社会。
这两项技术革命,再加上大量轨道的修建,足够大明在草原之上建立起有效的统治了。
朱祁镇努力几十年,兵已备,财虽然缺少一点,但不是挤不出来,其他各种条件,都成熟,或者将近成熟了。
打击蒙古或者瓦刺,只是一个开始,如果将草原纳入大明的版图之中,才是朱祁镇一直心心念念所在。
万事俱备,只等一战了。
大战到底在什么地方先开始?
朱祁镇心中隐隐约约有所判断,大概在灭朝鲜之后,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就是明年。
正统二十年,决计是不平凡的一年。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 明朝 争霸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