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仓双眼一下子变得犹如斗牛之目,双拳上的关节隆起老高,关节旁边的肌肤失去了血色,这一刻,他恨不得用他生命换来时光倒流来阻止黄翼开口。
面无表情的高顺听闻黄翼之言,一贯以稳重闻名的他也禁不住露出一个惋惜之色,目光一下子从黄翼身上转到远方的苍山之上,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吕布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道:“想不到黄飞鸿还是一个风趣之人,不要忘了我久居北地,也见过不少李陵的后人,可惜他们和拓跋狂一样都是混血儿,而你不是!”
黄翼闻言慷慨的神情明显低落下来,叹口气深沉道:“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是这样,听父亲在世时讲,我和先祖李陵的画像几乎一摸一样。但是,我绝不会认贼作父,更不会为了我的荣华富贵而不敬先父!”
黄翼此言一出,大家神态万千,有惋惜的,有切齿的,有幸灾乐祸的,不一而足。
可是出乎大家意料,吕布闻言却是长笑一声,而后神情坚定说道:“你骗过了别人却骗不过我,如果你是李陵的后人,今天你绝对不会胆怯不敢和我单挑,特别是在你力量并不比我小多少的情况下,你就更不应该了。”
“你真想知道原因吗?”黄翼抬头以豁出去的神情询问吕布,得到吕布答复后道:“那我就如实告诉你。”
两百二十九章 吕布认输之勇气
小帅兄弟,你今天给风起出难题了,呵呵!感谢你不断的关顾抬爱,今天再次打赏!
说实话,我还没有挑战过日更九千的高难度,但是这是风起收到催更票,第一次,无论成功失败风起都要拼一下!成功与否,风起心中真的没数,就看晚上状态了。
希望大家支持风起!你们的力量是我前进的动力!
&&&&&&&&&&&&&&&&&&
“在了解这个原因之前,我先给你讲一个故事,听完故事你就会明白其中的缘故。”黄翼将手中黝黑的巨弓拥在怀中,深情摩挲着陈旧而光洁的弓身,眼光一阵飘忽。
四十多年前,有一个匈奴混血儿出生在大草原上一个鲜卑部落中,这个部落叫做拓跋。从他会说话时他问父母,他们为什么和其他的匈奴鲜卑孩子长得不一样。他的父母既骄傲又羞愧的告诉他,他们先祖是大汉陇右成纪人氏,先祖叫做李广,一生六十余岁征战边疆四十八年,人称飞将军。然后将李陵的事情也告诉了他,他父母没想到,小孩听完之后说了一句他父亲一辈子也没有回答的话。小孩说,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也该回家了。
小孩子见父亲不回答,接着问道,我们不是汉匈混血吗,怎么变成了鲜卑人?
父亲就把匈奴人的历史告诉了小孩子。
原来,在李陵去世那一年,大汉元平元年(公元前74),大汉又一位雄才伟略的皇帝登基了,他就是汉宣帝。汉宣帝在位期间动三次大规模的对匈战役,终于在甘露三年(公元前51)迫使呼韩邪单于到长安称臣,匈奴从此失去了往日的荣光。
呼韩邪在西汉扶住下虽然统一了匈奴,可是这个统一只是表面性质的,为以后匈奴分裂埋下了祸根。矛盾在东汉初年终于爆,日遂王比在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公元51),率领部落八万兵众依附东汉,这就是南匈奴开始。而留在漠北的则为北匈奴。
南匈奴亲近东汉,而南匈奴一直为东汉政府为敌,光武帝时国力不强也没有大举兴兵。到了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汉军分兵四路,窦固和耿忠率军一直追击到天山,从匈奴手中夺取了伊吾(现在的哈密)。到了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和永元三年(公元91),分别追击匈奴到燕然山(现蒙古杭爱山)和阿尔泰山。这三次战役,基本上将北匈奴的势力从蒙古草原上连根拔起,迫使北匈奴开始大规模西迁的序曲,他们第一次迁移到西域以西。
小孩的父亲只能给小孩子讲这么多,在小孩子十岁的时候,汉桓帝元嘉元年(公元151),汉将司马达在蒲类海最后一次大败北匈奴,这次胜利成为压倒骆驼在最后一根稻草。北匈奴这次西迁后再也没有回到蒙古草原,反而在欧洲留下无数血风腥雨。
永元年间北匈奴西迁西域时,大多人跟随单于一路向西而去,也有一些匈奴人逃亡到东方鲜卑之地。在草原胜者为主的生存原则下,他们后来都变成了鲜卑人,而李陵后代这支匈奴拓跋氏也成为了鲜卑人,他们甚至还得到鲜卑出身自称黄帝后裔拓跋氏的欢迎。
小孩听完历史之后,不由地为汉军强大的力量折服,不由地憧憬着作为汉人的威风。他暗暗下定决心,有生之日一定重返汉地,一定效忠大汉为大汉建功立业,完成李广一直没有封侯的遗憾。
小孩子立下决心后,一直没有忘记他的梦想,为了完成这个梦想,他自由刻苦练习祖上残存下来的武艺。可是,历经两百多年时光损蚀,当年李陵留下来的武功大多都已失传,甚至连李广无双的射技也只剩下一些残页,更不用提李氏马上的武艺了。
在这种情况下小孩并没有气馁,他把希望全都寄托在弓术之上。要知道大草原地势开阔,而弓箭正是适合远距离攻击的武器,故此草原上之人的弓术一般都不是很差,小孩认为以弓术立身也是个不错的注意,毕竟这里善射的老师比较多。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