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击败燕国的事情?”
“当初他带着士卒讨伐燕国,真正指挥士卒作战的,其实是赵傅和许历。”
“赵傅是赵奢的副将,许历也是赵奢所提拔的,他们帮着赵括打赢了燕人,后来呢,许历被迫去了云中做县令,而赵傅却成为了军医,呵呵呵,这就是名将啊,连自己的部下都容不下。”廉颇喝着苦酒,摇着头,他看向了一旁的楼缓,忽然一把掐住了楼缓的脖颈,愤怒的质问道:“白起是不是诈败?赵括是不是秦国的内应?”
楼缓惊恐的看着他,摇着头。
“那为何白起攻打我们的时候,几十万士卒都挡不住他,而他对战兵力更少的赵括,却总是丢下士卒就逃?!”
“这是为什么?我廉颇就真的不如他赵括嘛?!”
廉颇愤怒的嘶吼着,魏无忌急忙上前,扯开了廉颇,将楼缓救了下来,无奈地说道:“请您不要在意……他只是喝的有些多了……请您赶往邯郸罢,赵括是不会愿意议和的,至于魏国的事情,我可以与您商谈,我们愿意与秦国议和,停止战争。”
楼缓看着魏无忌,点着头。
心里却是惊涛骇浪,无法平静。
难道,白起是故意败给了赵括?
可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第134章 故虽有名马
楼缓很慌。
他在这里并没有看到一个能够击败白起的名将,他只是看到了一个不学无术,纸上谈兵的贵公子,在楼缓到来之后的几天里,这位贵公子是每天都要召集廉颇,魏无忌等人,给他们下达一些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例如藏着牛渡河,等敌人准备进攻的时候就在牛尾巴上点燃火焰,发动火牛阵。
就连传闻里那几个年轻的赵国将领,如李牧,田约等人,对赵括也非常的不满,楼缓曾听到李牧咬牙切齿的抱怨道:赵括让他带领骑兵们断白起的粮道。
楼缓并不愚蠢,面对与传闻截然相反的画面,他想要找一些秦国所布置的暗卒进行询问,可是,他没有想到,几次大战,秦国那些安插在赵军内的奸细都死的差不多了,那些为数不多还活下来的,都是负责后勤,他们打探到的消息非常的夸张,赵括单车冲营,险些一矛刺死白起之类。
这样夸张的传闻,反而是让楼缓更加的不信。
他不了解赵括,可是他很了解白起,白起向来就不是个以身犯险的人,他时刻都不能失去对军队的控制,故而,他是不会冲锋的,什么两人对战,赵括刺白起之类的,显然都是谎话,楼缓经过仔细的探查,发现这些传闻都是来自于赵括的一位门客,那位门客唤作狄。
楼缓想了办法,以想要结交赵括的名义,邀请了这位狄。
说实话,当得知楼缓召见狄的时候,赵括心里还是有些慌的,毕竟,狄是不知道自己的这些安排的,就怕他会露馅啊。
坐在营帐内,楼缓看着面前这魁梧粗壮的大汉,笑着问道:“我在秦国,就已听闻马服君的威名,有心与他结交,得知您是他最为信任的门客,故而想要与您询问关于他的事情。”狄看着他,笑了起来,“那您可是找对人了。”
“当初啊,我家少君借粮运往战场,在太行遇到秦人的伏击……我家少君身先士卒,连杀四十多位秦人,使得秦人望风而逃啊……”
“在伯仁啊,我家少君冲锋在前,无人能挡,斩将夺旗,他一人,可敌十万人!”
“在长平,我家少君遇到白起,正要擒他,白起这厮害怕,急忙放箭,我还为少君挡了箭矢呢……”
楼缓目瞪口呆,看着狄滔滔不绝的说着,狄就这样不间断的说了一整晚,楼缓只觉得双耳轰鸣,自己就不该找这厮,可是无论他怎么说,这位勇士就是不愿意离去,继续说着马服君的那些英勇往事,可怜的楼缓又推不动他,当廉颇走进了营帐的时候,狄意犹未尽的看了楼缓一眼,依依不舍的离开了。
楼缓激动的握着廉颇的手:谢谢您啊,老将军。
廉颇看起来非常的不悦:赵括让不懂得运用兵法,竟是要临时重新编制军队,撤回了驻守丹水防线的士卒,使得防线完全空虚,他是来跟楼缓告辞的,他要带着亲兵去防守,以免白起袭击。
楼缓与廉颇告别,廉颇离开之后,他方才有个时间可以认真的思考,可是狄的那些言语仿佛还回响在耳边,让他头晕目眩,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健谈的人。赵括别的不说,这门客里倒是人才济济啊,楼缓能判断出来,狄所说的都是假话,他也见过赵括,赵括的确高大强壮,可是他堂堂一个主将,怎么也不可能在十万人阵中斩将夺旗!
看来,廉颇与魏无忌,说的并不是谎话,这位将军非常的追求名望,故而任命狄这样的人来为他造势,其实,他并没有什么才能,不然,连他的父亲,母亲,蔺相如那样的人,都会那样严厉的指责他吗?
楼缓认真的坐在营帐内,他在等着,在等待着丹水方面的消息。
如此等了两天,赵括的编制已经完成,可是白起并没有发动进攻,就是在这样空虚的时候,白起都没有发动进攻,楼缓眯着双眼,武安君为什么要诈败呢?为什么要故意败给这位赵括呢?
让赵王用赵括,是应侯的计策,而武安君与应侯不和,他该不会是……
楼缓摇了摇头,武安君不可能为了陷害应侯就付出这么大的牺牲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秦汉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