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想想,一个小小巡检司都要自己催办案件,其实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咬咬牙,陆宁起身,“我这便回宫,召程有全来问问,他御史台下,各级监察使,到底是怎么管的,西城巡检司,没有监察使么?”
程有全年纪不大,但作为御史台佐官御史中丞已经入阁十几年,前几年御史大夫范质病故,程有全由御史中丞迁升御史大夫,成为御史台的掌舵人。
陆宁喜欢他的就是一股拼劲,是以,现今就更是震怒。
虽然也知道,西城巡检司派驻的监察使,当是由京兆府监察院所派,但各京、诸道的监察院,却是隶属御史台管理,自己当然找根子,找这程有全问罪。
祐姬见陆宁脸色,不敢多说,连连点头应是。
陆宁又看了眼顺手扔一旁的那些奏疏,“回头送宫里来,这也是一帮糊涂蛋!”
要说中国人,自古对领土就很执着,这不是坏事。
而从朝鲜来说,其实在清代甲午之前,是中国中央政府对朝鲜政权控制力最强的时期,在其都城附近,有驻军,驻军首领如袁世凯等,更直接参与了数次朝鲜王室的权力斗争。
当时就有大臣提议,废黜朝鲜番邦,将其领土并入中国。
现今大齐对三韩的控制,比之后世清代时又强上数倍。
但正因为实际上,三韩地已经予取予夺,才没必要强吞,那反而会激起高丽氏族的反抗,毕竟三韩地,不是诸边蛮部,而是深受中原文明影响的国家政体,对名份看得很重要。
更莫说,吞并其土后,对大齐子民,便要一视同仁,不然有违自己立国之训,那样的话,如何还能现今一般劳役三韩民为大齐开矿做工,几乎没任何成本?
而那仇视,反而转嫁给高丽氏族。
若将来真要吞并其土,也自然是顺势而为,一切,自有水到渠成的一天。
现今强凌,只会引发诸多事端。
这些人,实在糊涂,正是一群“糊涂蛋”。
平素,他自不会在外室面前这样评价大臣,毕竟奏疏能送到他案前的臣子,地位都已经不低。
今日闻听杨雄诸事,实在是有些郁结在心中。
祐姬早已吓得不敢喘大气,小心翼翼跪伏在地:“是,贱妾明白。”
第一百一十一章 所托非人
再次回到文园又是十几天之后,京城,早已经刮起一股对官吏的清查整顿之风。
渐渐的,这股风气弥漫向整个帝国。
虽然御史大夫程有全被罚俸,但同时,御史台权力进一步得到扩张,对官吏的整顿,主要便由御史台及大理寺派驻地方的各监察院、检法院主导。
而且,御史台及各派驻监察院,原本仅仅有监察权,现今,御史台则可以和大理寺,各监察院则可连同同署检法院,对下一级的官员和吏员进行会审,有了拘传下一级官吏的权责。
和历朝历代那种代表清流的谏官组织不同,御史台在本朝,机构越来越庞大,权责越来越重。
在陆宁看来也没办法,哪怕其变异成从皇城到基层角落无处不在的恐怖特务组织,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冤假错案,但其可能在本时代,仍然具有其先进性。
其和政务、军务完全切割,握有的权力和普通百姓生活半点不沾边,要说可怕,也仅仅是官员吏员觉得其可怕,这就无妨。
……
面前摆着账簿,看着掌柜老金的胖脸,陆宁皱起眉头。
文园从开业到昨天正好一个月,见陆宁出现,金掌柜便拿着账簿来哭穷,说是陆宁留下的五十贯钱已经花费殆尽,现今备菜的钱都没了。
陆宁本来心情不错,觉得接下来一段时间没什么大事,来文园休息几日,远离皇权,彻底放松一段时间,因为眼见就要进入十二月份,到时候便要为年关准备了,既然自己在京城,当然不能做甩手掌柜,各种仪式就能累死人,更莫说,还要和群臣审议上一个五年计划的得失,议定接下来新的五年规划,每每这时候,重臣们也就卯足了劲发起对政敌的攻击,五年计划里微不足道的某些未达成的指标,便可能成为他们奏疏里的刀剑,杀人不见血的奏疏,有时候看起来很累很烦。
赵普还在盛年就被“荣退”,何尝不是上一个五年计划里,出现了一些虚假指标数据,结果变成了被新学党围攻的标靶。
而这一次,看似老迈的魏仁浦,据种种迹象,已经和比较保守的大臣们发起反扑。
陆宁也准备看一场好戏。
保守和激进之争,陆宁并不反感,虽然其中其实有很多私怨,但至少名义上是执政路线之争。
“新学党”其实是陆宁自己心里给下的定义。
历朝历代庙堂都忌讳结党和党争,虽然本朝很特殊,陆宁对这些根本不在乎,反而觉得明面上的党争,对庙堂风气是有益的。
不过陆宁绝对不是一些帝王故意令庙堂变成厮杀的战场,帝王才能作为仲裁者高枕无忧,而是真觉得一个国家的发展,最高执政层面的思想交锋不可避免,如此才能在辩证中选择比较正确的路线。
但尽管如此,又哪里会有官员会自称“XX党”?那马上就成了被政治对手攻击的标靶。
陆宁眼中的新学党,是最早拥护新学的一些官员,这类人有个特点,原本多少属于离经叛道人士,现今的思路,有时候就不免偏激,总希望大上快上那种,比如在劳力上,恨不得大齐现今就民户可以自由迁徙,取消一切奴户枷锁,全力发展瓷窑、砖窑、琉璃厂、纺织场、酒场等等这类,为大齐创造更多的财富。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录事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