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县,送为自己本邑,没收回去,自也是为了维持和自己的关系。
诏书里还言,裁撤靖海军。
想来,海州、楚州都会有剧烈人事变动,但诏书里没提,自是因为,靖海军裁撤,是唐内部事务,自己现今是藩属国国主,海州楚州事务,和自己再没有关系。
不过海州楚州许多士兵留在了齐国,甚至如张彦卿等唐国旧臣留下成了齐国将领,又有海州楚州大量移民迁徙来齐,这些,诏书都没提,显然就当一笔糊涂账,暂时揭了过去。
“圣天子对殿下,可说极为优厚了,王弟已经由齐王迁楚王。”见陆宁看过诏书后陷入沉思,乔舍人赔笑说。
南唐原本是有齐王封号的,也就是唐主的四弟李景达,现今,改封了楚王。
乔舍人心里也叹息,原来还以为这齐王殿下不肯跪着接旨是一种怪癖,毕竟也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可现今看,显然齐王殿下从心中,就不是肯屈就人下之人,这道诏书,也不知道合不合他心意。
陆宁抬头看向乔舍人,笑道:“那我齐国,每年要岁贡多少给上邦啊?”
乔舍人忙赔笑道:“这却不用了!便是朝贡,圣天子自也会有厚厚赠礼。”
这种入贡其实就和交易差不多,中原王朝和藩属国的常态。
而且乔舍人用“赠”而不是“赐”,用词极为谨慎。
陆宁微微颔首,“如此,我会修书给大唐皇帝,以谢圣恩,我本来就是唐臣,此也理所应当。”
乔舍人这才松口气,齐王既然称圣天子为“皇帝”,自然就是默认了臣属的关系,如此,对双方都好。
算是互相有个台阶下,免得因为北境的糊涂账,马上就敌对起来。
至于以后会怎样,那天知道……
陆宁考虑了一下,既然南唐朝廷好不容易琢磨出了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条件,自己也不想现今就和南唐撕破脸,不然,可就四面楚歌。
而且,陆宁又想起了那天觐见时唐主憔悴的面庞,心里轻轻叹口气,至少,在他在世时,自己不要成为他的心腹之患,此外,他之子,李煜,自己会保他富贵荣华一世,令其开枝散叶繁衍下去,这南唐皇家,总会比历史上处境更好,如此,自己也算对得起唐主了。
第二十八章 气吞万里如虎(上)
风吹起阵阵黄沙。
烈日暴晒下,黄土路上好似有丝丝蒸汽,看着远方人影都有些恍惚。
北方的盛夏,炎热无比。
而闷在铁罐头似盔甲里的陆宁,可以想象身前身后铁骑兵的感受,自己体格,抗寒耐暑,却已经觉得闷热无比,更别说自己麾下的侍卫铁骑了。
来北境,陆宁本想单身前来,但永宁公主的反问,令陆宁开始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
“天下人会问,河北三镇也会问,齐王麾下,再无死士乎?”
是啊,自己初衷是好的,不想有部下出现伤亡,但是,却没有考虑这个年代,麾下勇士们的感受。
自己若孤身一人来北境,就宛如在抽这些可以为自己舍生取义的儿郎们的耳光。
自己单枪匹马,落城陷阵,他们没办法,跟不上自己脚步,只能望着自己身影奋死冲杀。
可自己亲身赴北境三镇,若一个侍卫都不带,对侍卫亲军的士气,绝对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是,他们人人都知道,自己极为悍勇,单枪匹马来北境,遇到凶险,全身而退的机会很高,但他们也会希望,一旦遇到凶险,他们能为自己创造更多的逃离的可能,哪怕,能再多出一丝丝机会呢?
他们自然不会成为自己的拖累,而是遇到凶险时,为自己成功出逃,可以尽那么一点点力。
一旦遇到凶险,他们就没想活着回黄河另一边。
若自己反而要救护他们的话,怕他们都会立时自尽以全忠义。
翻来覆去,陆宁想了很多很多,最后,终于还是决定选一百名亲卫随同自己来河北三镇。
陆宁初始想选连珠营的弓骑,但是,众太保却都进言,该当选重骑。
因为弓骑,擅长游斗,而重骑,便是遇到重重包围,也可争取帮自己冲出一条生路。
显然众太保也都知道,自己选弓骑的用意,遇到敌人,弓骑需要游斗而不是冲进敌军中硬拼,显然自己是想,将这些弓骑也都带回来。
然后,诸太保层层选拔,挑选了百名重骑,而哪一位太保作为指挥使跟自己来,太保们却发生了内讧,几个太保甚至言语不和进行了弓马较量。
最终,还是陆平选定了呼延赞,毕竟重骑虎贲营,呼延赞为指挥使,百名随行虎贲就是呼延赞麾下,呼延赞更熟悉他的部下,而且呼延赞带领重骑冲击的经验也更为丰富。
昨日,陆宁率这队军马从滨州渡口横渡黄河,对面,早得到信使送信的横海军节度使张美,派出了掌书记唐舒率领数百士卒来迎。
昨日晚间,在沿途一个小镇扎营休息了一晚,现今,距离沧州已经仅仅几十里。
“齐王殿下,听到号角响了吗?”策马跟在陆宁身侧的唐舒突然一笑。
陆宁早就听到了,微微颔首。
“都护公已经亲自出城相迎。”唐舒笃定的说。
陆宁点点头。
果然,不久后,就见前方扬起滚滚沙尘,一队骑兵疾驰而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录事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