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皇女来侍奉鹿岛的雷神,自然也是其中一种主张。
齐人若再南侵,鹿岛便是第一站,一些公卿寄希望于鬼神,希望雷神庇护下,挫败齐人。
由此也可以见,平安京也并不是藤原师辅这种颇有才具的人一种声音,这般混乱,倒是好事。
陆宁闻听这个消息,心下也是一喜。
第二日,陆宁便再次易妆,又叫来宣抚营统领傅潜,令其好生镇守新齐城。
陆宁自己,则变身成一名班头,领着九名重甲卒及二十名虾夷奴辎重辅兵前往三山城。
到了三山城,宣读文总院和傅将军令喻,令原本的五十名甲卒和百名虾夷辅兵回新齐城驻守,其余人,由他总统领,翻奥羽山脉,前往山西县剿匪。
柴田正雄也组织起了两百多人的武装随行。
千余人,带足干粮清水,向西方的奥羽山脉进发。
陆宁心下也有些好笑,在此地,自己总院的身份也不好轻动了,自己要参与第一线的战斗,从中考察足轻动态,却要化身一个小小的班头。
当然,齐人真正的战斗力仅仅一班十人,最大的统领是一名班头,其余不是女兵便是土著足轻,如果在山西县能剿灭叛众,消息传到四边,足以造成很大的震慑,那些未归降的地方豪强,被造成的心理冲击,那也不言而喻。
原来这村山郡的郡守,现今山西县县城山西城城主村山刘太郎,虽然接受“刘”姓名义上归降,但所谓“驱齐众”发源于村山郡,更在村山郡来去自由,很难说这村山太郎是不是阴阳政权,甚至,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抗齐义士”,假装归降掩饰身份而已。
是以,在不派遣宣抚营主力来山西城的情况下,陆宁怎么也不放心少数宣抚卒以及大量女兵、足轻的组合,翻山越岭深入山西县剿匪。
山西城,距离新齐城,可就有百余里了,且中间隔着奥羽山脉,一旦遇到挫折,自己可来不及救援。
第一百六十五章 山西剿匪(中)
山西城,其实就是一处简陋的寨栅,位于最上川的支流之畔,附近有大片大片的农田,距离山西城十多里,便是宝石山立石寺。
前世的时候,陆宁来过这立石寺,当然,见到的是战国时期因为僧兵参与了天下之争而被捣毁后,重修的石庙,和现今有很大不同。
现今这立石寺,香火极为鼎盛,作为东北地区第一大寺庙,占有着周围几万亩农田和山林。
立石寺僧侣为天台宗,也就是中土流派,并不是后来的东瀛本土出现的可以结婚生子的净土真宗,当然,现今僧侣,财雄势大,真正有修为的高僧不少,但暗地里蝇营狗苟之辈更多,所以,古代很多通俗小说里,最喜欢描写的黄书,便是寺庙。
立石寺有僧侣加奴仆两百余人,寺庙自己打造了几十把雉刀武装年轻力壮的僧人和奴仆防贼,算是僧兵的雏形了。
从新齐城而来的早击女、足轻等等,便住进了立石寺,将僧舍、仆从房、库房等等房屋挤的满满堂堂,其僧侣等,不得不暂时各寻居所,有得下山,暂时去了农户家暂住。
萧皇后、夷懒、陆立花和十几名近身女卫,住进了后山的立石寺贯主禅院。
陆宁领着他的一班九名步卒,及二十名虾夷仆从卒,也住禅院里,住在前院,原本这里住的是侍奉贯主的从僧、沙弥和童子,现今和贯主了悟法师一起都被赶了出去。
禅院环境极为幽静,四周是翠绿山林,夜深之时,万籁俱寂,却有蝉鸣声声渗入石。
当天,了悟法师更写下文牒,将包括后山在内的近两万亩山林田地全部赠予承香殿女御和丽景殿女御两位夫人,也就是,寺庙财产近乎被掠夺了大半,消息很快传到山下寺庙雇农们耳中,他们有的茫然,有的愤怒,但都无可奈何。
……
进入平安时代,东瀛寺庙建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立石寺的禅院也是如此,小巧的格栅木屋,别致的回廊,院内郁郁葱葱树木,除了蚊虫多一些,倒是修养的上佳之所。
陆宁和九名步卒住的是一排四开间的木屋,下部架空的干阑式建筑,典型的日式小屋组。
本来,班头应该和步卒同住,但恰好一屋三人,陆宁便单独住一间。
二十名虾夷仆从,挤在另一侧一排小屋,睡觉时,翻身都挤,倒和陆宁印象里前世一些乡村寄宿学校的大通铺差不多。
用晚膳时,按照军中惯例,陆宁将包括十五名虾夷仆从在内的士卒都集合起来,一个个席地而坐,都板板正正的围了一个圈,圈内是满满几大盆肉炒饭,虽然肉很少很少,但这种炒饭每个米粒都等于沾了油腥,又是颗粒极为饱满的上好大米,便是大齐子民,普通平民的话,也就过年能这般奢侈了,当然,富裕之地,如汴京城内居民,又是另一种情形。
米、肉等都来自立石寺仓储,军卒们长途跋涉翻山越岭而来,到了这里的,自然要开开荤,吃点好的。
陆宁带头,餐前军歌合唱,他手下九名宣抚卒,八名来自北方各部,一名高丽人,加上十五名虾夷辅兵,唱的军歌结结巴巴的,但韵律还在。
按照镇东军中规定,除非万不得已,平素互相交谈,都要用标准中原语,宣抚卒自然也是如此。
宣抚营下到每一个班头都来自京戍军,他们的任务之一,也是教授士卒们中原话。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录事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