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昭坐起身,说道:“起床吧,跟我去吃个饭。”
眼见兰贵人就穿衣坐起,去梳洗打扮,一副乖乖听话的模样,不由得心下大乐。
随即又想,这小女人,不知道是不是连环套呢,还有没有更要紧的真相没跟自己讲?
想想,这女人跟一本书一般,翻阅起来倒也颇有意思。
在小红山行宫前上了马车,兰贵人已经回复那端庄华丽的打扮,看着她纤细兰花指的鎏金指套,叶昭伸手,就去给摘下来一个,套在自己手上,一边打量,一边说:“你那指甲回头剪剪,长的太扎人。”
兰贵人无奈的看着他,颇有些无语。
叶昭摆弄了一会儿指套,又说道:“明珠是我亲信,我代她跟你赔个不是,当年,她为我的替身挡过刀子。”那是一次选拔王府侍卫的演练,参加演练的女卫们均以为是真有人行刺摄政王,明珠义无反顾的去挡了一刀,险些毙命。
兰贵人懂叶昭的意思,轻轻点头。
……
(“嗯,回头我给他写封信。”叶昭沉吟着说,“希望他悬崖勒马。”写信的同时,自会遣军马钳制长沙。)写到这一句时,突然有些感慨,吐个糟,哈哈。
这句话,其实本来只有前半句,后面(写信的同时,自会遣军马钳制长沙。)是我加上去的,本来觉得没任何必要的话。
长沙,湖南,叶皇还不马上暗中遣人布控、监视,将局面控制住?这是谁都能想到的吧。
可是我有时候发现书里没写的东西,一些哥们就当不存在,汗死了,看细节书看多了,可能很多网络小说现在都是事无巨细,什么都写的明明白白,可我觉得小说,没必要这么写,意境到了就行了。
又比如有人说这场南北战争怎么打的,谁指挥?汗死,虽然我没重点笔墨写,但肯定在金陵有中枢调配的机构,叶昭等总体战略部署,各军团再具体实施,政务院各部、各省也会相应配合,很简单的东西,不用非写出来……
因为南北战争太不对等,所以这些东西深入写也没什么可挖掘的,但没写的东西,不代表就是几个军团去在北边各自为战瞎打,南边叶皇在瞎逛,更没有参谋房、各部、各省什么事儿。
有时候还真有点纠结,汗。
第一百五十章 前戏
蔚蓝的大海,五艘铁甲舰破开道道白线,破浪而行。
甲板上,穿着蓝白水军装士兵肃然而立,一个个如同钉子一般,铁血气息扑面而来。
这是叶昭所乘坐的福州号,福州造船厂刚刚竣工的金陵级铁甲舰,排水量3100吨,采用封闭式旋转炮台,比较引人注目的是蒸汽系统的改进,采用了高低压气缸混合发动机,热效率更高。
实际上,动力系统也是六千吨计划需要克服的难题之一,如采用南国水师一直采用的双汽缸单管发动机,按照工程师预测,庞大的铁甲舰在10个锅炉工作的情况下,每小时消耗3吨的煤,大概可达到12节的速度,而理论上该铁甲舰大概储煤1000吨左右,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运煤船或者海港补给,若不安装风帆,该船舰理论上以12节航速航行,仅仅能坚持十四五天。
所以改进动力系统不可避免,使用和改进商船上已经普遍安装的两级发动机是比较好的选择,同时受煤气发动机原理影响,南国也在试验三胀式蒸汽机。
福州造船厂现今接了一单民用船舶的订单,排水量四千吨左右,算是一次不错的技术积累。
武昌造船厂,则开始建造金陵级铁甲舰,对于南国来说,中等吨位的战舰已经驾轻就熟,武昌厂虽然刚刚建成,但拥有了大批熟练工人和技师,预计十个月的时间,该舰就可以下水,一年半的时间,定然可以竣工。
叶昭将南国船舰分级,排水量5000吨以上为一等舰,2500吨以上为二等舰,其余为三等舰亦或装甲快舰,现今南国主力战斗舰自然以二等舰为主。
镇海号因为屡次受创,现今已经光荣退役,加入了广州船政学堂的训练舰行列。
这两年,南国在新兴技术领域进展不俗,第一座可以远程供电的火力发电厂出现在广州,第二座出现在长沙和金陵,正在兴建的则有福州、抚州、苏州、上海等地。
电力的应用,也引发了一系列技术革命,电动机、变压器、电缆等电器制造业迅速壮大。
炼钢技术进一步发展,广府钢铁行在转炉的基础上进行了试验,用碱性耐火材料做炉衬,大大提高了去除磷杂质的效率,新近已经炼出第一炉钢的武昌钢厂就大量采用了碱性转炉,自此肖特炉和碱性转炉在南国并驾齐驱,钢材质量和产量飞跃发展。
1861年10月,南国在上海筹建成立了全世界第一个工业实验室,受中国人启发,同样的实验室美国则在内战结束后的1867年才建成。11月,南国广州大学教授叶昭发表《元素周期表》,震动世界化学界,听闻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大为叹息,他正在研究化学元素规律,刚刚触碰门径,本以为三两年后就可以认清其规律,却不想被中国人抢了先。
南国化学制造业这两年发展迅猛,以氨为媒介生产纯碱和以氧化氮生产硫酸的新方法使得这两种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生产大幅度增长。而随着化学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理论问世,南国开始研究催化和裂变技术在石油冶炼工业中的应用,石油冶炼质量进一步提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录事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