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船上下一共三层舱室,甲板下面,就是炮舱。
弩炮因为弩臂的关系,过于占据地方,被移到了甲板上层。
而霹雳炮经过多年改进,如今已然定型,船体两侧,一边是十门铮亮的海战型霹雳炮。
如今张散的大名,在南北洋声威赫赫,霹雳炮几乎都派不上用场,甲板上的弩炮足以对付普通海寇。
张散抚摸着霹雳炮:“海试还在择日进行,景润的家伙,造出的东西越来越精良了。”
苏油翻着白眼:“早把你那些鸡零狗碎献出来,景润也不至于掉那么多头发!”
说起这个苏油就好笑,司天监新式度量衡出来之后,陈昭明制造了一系列的精密仪器,其中就有六分仪。
然后苏小妹惦记三哥,第一时间将地图,六分仪,经纬仪,各种机械工具打了好大一包,给张散送来。
张散觉得这妹夫挺知趣的,这才将多年实践后的一些保养火炮的土办法,无数次教训积累的经验,写成了册子送给陈昭明。
陈昭明看过之后气得不行,拉着苏油要评理,自己竟然走了那么多弯路钻进牛角尖出不来,一门心思想从理论技术上解决问题,原来张三哥这天杀的早就有了应对措施,他就是藏着不说!
苏油也赶紧写信给张散,三哥我们不能这么皮,这关系到大宋军器的进步,前方试验场的每一点经验,都必须及时告知,这事情上开不得玩笑!小心陈昭明不给你批炮管弹药!
如今的海用型霹雳炮,因为液压锻锤的引入和热处理方法的持续进步,锻造炮管的耐久度再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半年更换一次,已经能够满足海上试验所需。
而淘汰下来的那些炮管,赵顼让军器监收入了内藏库,陆战炮精度要求不如海炮那么高,一样能用。
张散说道:“就是弹药转运,太麻烦了。”
苏油说道:“以后就好办了,两浙路也要设立胄案,地方我已经选好了,很快就有产出。”
近代化工业,离不开三酸两碱,如今的两浙路,具有天然的优势。
三酸基地,在江宁府和太平州的交界处,如今叫秣陵,是一个镇子,也就是后世的马鞍山。
而沿着秣陵逆长江而上,就是如今大宋最大的铜矿基地——池州铜陵。
两碱的基地,自然就是沿海产盐区。
如此一来,工业基地,就只能安排在三酸,两碱,铜铁,粮食都能方便抵达的地方——自然就是如今的上海务,后世的上海市。
而金融基地,只能在杭州的转运司治所,好在离杭州百里的牛头山长兴镇就有煤,供给如今的杭州,搞点五小工业一点问题都没有。
这些都是后期计划,张散一路介绍着大船,一路带领苏油考察。
炮舱下面是船员舱室,都是非常简陋的吊床。
张散介绍:“如今旗舰上有两百之众,都是多面好手,纵帆船的好处就是别看船这么大,操舟之人只需要十六人即可。其余的都是武装战斗人员,这些人,放出去当一个夔州型的船长,那是绰绰有余。”
第七百二十八章 字典
“水手舱后方是武库,底下是底舱,主要是货物,走,我带少爷你看看旗舰的底舱去。”
底舱很空旷,张散解释道:“这次出航,我们还是走的北路。”
“中国铁器,在日本能够换到同等重量的精铜,铜料沉重,因此底仓显得很空。”
打开一道舱板,露出下面的铜锭:“这里是一千料。”
苏油倒是对舱体结构更感兴趣:“这两侧怎么多了一排铆钉?”
张散说道:“这是杭州船坞的新式设计,舱外有梗水木,位于舟侧,即便是空载,也在水下,水面上是看不到的。”
“有了它,航行时更加抗浪,开火的时候也会减小摇晃,更加稳定。”
苏油明白了,这就是减摇龙骨。
又检查了舟中的仓储,张散指着一间舱室介绍道:“这里的火腿,清一色都是猪右前蹄。”
苏油问道:“为何?后腿不行?”
张散解释道:“猪前蹄比后蹄嫩,更加可口,而且猪睡觉的时候一般都是左躺,右蹄凌空,因此右前蹄又较左前蹄更好。”
苏油哈哈大笑:“还真是挑剔!”
张散也笑:“咱少爷带出来的人,嘴上不挑剔怎么行!那不是羞辱门风吗?”
两人又是一阵狂笑,笑过之后,张散又指着一系列舱室:“少爷你看,这里还有我们杭州型特有的装置——水柜。”
“水柜以铜皮包裹密封,平日里可以给船员提供淡水,同时还能调节底舱配重。”
“有了它,杭州型能比其余海船跑得更远,离岸时间更长。”
苏油点头:“进步实在是不小。”
张散笑得像个偷到鸡的狐狸:“蕃舶最怕的是坏血症,不过我们不存在这个问题。有水果罐头,果脯,茶粉,还有足够的淡水发豆芽……日子比蕃舶上的水手,那是好上天了。”
两人看完底舱,一路转回,突然一个毛茸茸的东西跑了出来,围着两人竖着尾巴喵喵直叫。
竟然是一只漂亮的小花猫,毛很长,有点像后世的波斯猫,毛色却是棕黄色。
张散将它抱起来:“它叫乳狮,是一位贩售青金石的蕃商孝敬的,说是加兹尼种,船上水手们的最爱,抓老鼠的好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