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顼叹了一口气:“我这妹妹……竟是要成天下完人。我倒是真希望她要像卫国公主那样才好。”
张诚一都不敢接茬:“不过卫国公主去看了,还请动了石郡君诊脉,说是汴京城里太吵闹,气候也不太好,说公主需要静养,接到尉氏汤泉庄子上调养去了。”
赵顼问道:“石郡君?她都还是安养的时候。那什么新军刺击之法,苏明润可是把状都告到我这里来了,连我都跟着挨挂落。”
张诚一感觉啼笑皆非,苏少保和官家之间,有一种非常相得的交流方式,不过两人都掩藏得很好,只有官家最亲近的人才知道。
甚至有御史风闻苏油给赵顼的密匣里全是些二不挂五的信息,弹劾苏油怠政消极,悖慢君上,被赵顼留中不发。
他们根本不知道,赵顼对这些二不挂五的信息有多喜欢,对这种平等的交流,有多喜欢。
因为苏油的密折和两份报纸,让赵顼看到了另一个大宋。
一个除了士大夫诗词文章,官僚们例行公文之外,另一个包含了士农工商各个阶层,吃喝拉撒各种小事,包含了所有人的悲欢离合,嬉笑怒骂,活色生香的大宋。
第七百五十八章 两浙风味
赵顼来到向皇后这里,却是曹太后和高太后也在,赶紧上前:“孩儿给两位娘娘起居。”
向皇后上来接着:“臣妾恭迎陛下。”
赵顼将羽氅解下递给她:“最近都在忙什么呢?”
向皇后用眼神示意桌上那一堆的账簿:“这不马上年底了吗,内库也在盘存,还有各宗的产业也要清账,也都要一一过问。臣妾支应不开,便只好央求到娘娘那里了。”
赵顼笑了,皇后也算是有心,这是怕自己年底繁忙失了起居之请,悄悄用这种方式提醒自己。
曹太后笑道:“哥儿辛苦,新妇也辛苦,其实慈善基金那边也有一摊子的麻烦,这个可求不着老妇人,求你娘亲即可,她可料理得清楚明白。”
高滔滔说道:“其实就是用人。韩非里所说的‘下君尽己之能,中君尽人之力,上君尽人之智。’”
“不过那套制度是小妹给立起来的,听说是四通那边的老规矩,制度大抵上讲分三类。”
“一类叫产权,就是规定参与经营的各方出资的和出力的,分出哪些是公,哪些是私,赚了怎么分,亏了怎么摊抵,小妹说那叫财产权利制度。”
“第二类叫组织,即一个商号里边,该有那些司,档,各自该干什么,相互之间怎么协作,权责各是什么。”
“第三类叫管理,也就是实政。就是商号里边人心怎么统一、制度怎么更换,有司怎么增撤、人才怎么进黜等等……”
“这堆制度建立好之后,商号内所有人便各安其责,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什么程度算好,什么程度算差。做好了又什么奖励,做不好有什么惩罚。真到了我这里,每日就是听听报告而已。”
赵顼若有所思:“朝中名爵纷杂,冗官泛滥,一身多系,名不责实。官、职、差,叠床架屋,导致诸多扯皮,推诿,怠政的现象……”
高滔滔说道:“这可是大事儿,哥儿自去与相公们商议,我这里就是说说慈善基金而已。今天呀,主要是过来见识新妇的手艺的。”
向皇后欣喜地躬身施礼:“平日里规矩大,求都求不来两位娘娘,新妇这就下去张罗。”
不一会儿,宴席设好了,几人入席。
宋代皇家饭食,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山珍海味,向皇后呈上的菜品是酒醋白腰子、蚝油三鲜笋炒鹌子,金钩南炒鳝,香炸小石首鱼,梅汁蒜香嘉琪鱼卷,蟹粉豆腐。
还有几杯清酒。
一道绿油油的蔬菜呈现在桌上,菜杆有些粗,口感极脆,微带甜味,那种清香鲜甜让两位太后赞不绝口:“这是什么菜蔬?”
向皇后说道:“这个叫芥蓝,今年两浙路进献上来的,不过当时进的不是菜蔬,却是种子。皇家庄子种了一季,特意呈给两位娘娘尝尝。”
高滔滔尝过点头:“不错呢,爽而不硬,脆而不韧,清淡可口。”
赵顼说道:“听苏明润说这个其实在广南早有栽种,如今渐渐传到了福建,两浙。”
“还说其实芥蓝这个菜畏热,在南方需要秋后,冬末,搞不好北方反而四季皆可种植。”
曹太后说道:“冬日里又得一项绿油油的菜蔬,挺好,而且这菜味道很鲜美。”
赵顼看了向皇后一眼:“娘娘别让皇后给骗了,这菜鲜美的原因,是因为里边有一味两浙路新出的调料——蚝油。”
“苏明润特意写到密折里,说是这道调料,料理豆腐,肉类,青菜,堪称一绝,让我多给他推广推广。”
向皇后笑道:“官家也真是,见不得臣妾从娘娘那里讨得一句褒扬。马上就揭穿。”
曹太后皱着眉头:“之前两浙路进蟹粉,如今进蚝油,滋味是非常鲜美,但是哥儿啊,劳费民力供足一人,不可取。”
高滔滔笑了:“娘娘你别忘了是谁进的,哥儿,苏明润可有什么说道。”
赵顼说道:“是这样的,苏明润到了两浙路,发现太湖当季最肥美的霜蟹,在湖周几乎不值一文;而昌国县的贫困下户,多靠在海滩挖掘蛤蜊度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