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万春说道:“将在外,君命都可以不受,带兵打战,那是有一大套规矩的。”
“兵者凶器,将兵出外,就再不能顾家了。”
“当年袁绍手下大将朱灵,征讨叛将季雍的时候,季雍把朱灵在城里居住的母亲和兄弟绑在了城墙上,逼其退兵。朱灵说‘大丈夫为人效力,如何能只顾家室呢?’”
“不仅没有停止,反而下令全力攻城。最终虽然抓住了叛将季雍,但是他的家人却全部被杀了。”
李老栓脸上肉抖了两抖,给了刘万春一下:“新年里说这个也不忌讳!”
刘万春大喊冤枉:“少保行兵都不忌讳,我还以为你们蜀中人都不忌讳这个呢!诶?来了!怎么是骑马来的?”
几匹马奔行了过来,一起甩鞍下马:“苏油,张麒,石鍮,拜见伯爷。”
李老栓哈哈大笑:“可算是到了!赶紧的通知庄子上,开灯!”
初八祭星,相应的仪式就是点灯。
很快,庄子上星星点点的火光亮了起来,从安和圩永安圩开始,沿着溇港,星星点点的火光沿着太湖沿岸传了下去。
巨大的弧形湖湾,每隔两里,就点起一处巨大的火堆,在一口大锅里燃了松柴,这个风俗叫“点钱粮盆”。
李老栓拉着苏油,在火光下抓起一把地上的泥土:“油娃,这是夜潮土,你摸摸,又细又润。你给咱蜀中人找了块好地界,真是好地界啊!”
好地界苏油当然知道,不过太专业的也有些不明白:“啥意思?什么叫夜潮土?”
李老栓笑得眼里含泪:“这是天底下一等一的好土!比汉中的地还要好!种出的萝卜青菜那叫一个好吃,还有油菜,一会儿你去看看那长势……”
刘万春笑道:“李太爷这天都黑了,要看那也得明日赶早,先领少保庄里去吧,每次一说起地来那就没个完……”
李老栓这才回过神来:“对对对,好在万春他们给咱匀了些肥猪,不然这年都过得不得劲。”
刘万春说道:“这还是托了少保的福,蜀中过来的两头乌和狮子头长得就是快。不过要不是《西南农书》,真不知道养个猪这么多的道道,谁知道蜀中给猪还吃熟食!”
李老栓说道:“是啊,所以还得特意给它们种菜,苜蓿,厚皮菜,得轮着来。”
刘万春又有些懵:“厚皮菜是啥?”
苏油笑道:“就是莙荙菜,这东西还是当年你们这边的商人带去蜀中的。蜀中人给另取了一个好叫的诨名。”
刘万春也笑了:“嗐!这东西听说是回回们从海上带过来的。不过没想到你们蜀中人给种到了这么大!”
来到庄子上,乡亲们都围了过来,乡音一上,别说平正盛,就连刘万春,蔡京都得懵逼。
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案
于是就在火光下开席,经典的川味九斗碗,腊味香肠,其中血皮菜炒猪肝,鸡汤冒豌豆尖,红嘴芋粉条,这几样独特的家乡农家菜,吃得苏油眼泪都快下来了。
李老栓见苏油吃得不停嘴,非常开心:“粉条的做法,还是当年少爷传下的,还有红嘴芋跟血皮菜,那是蜀中人家常年累月种在院子周围的度荒菜粮,所以我们也带来了。对了还种上了高笋与百合。”
高笋就是茭白,这玩意儿在太湖周围种那是高产,百合,就属于两浙路的传统作物了。
李老栓继续说道:“跟万春他们都商量好了,今年要收油菜,稻秧就下得比他们晚点,收得也比他们晚点,到时候请他们过来帮帮忙,好家伙一人四十亩地,蜀中可没有这样的好事儿!”
刘万春对李老栓拱手:“说起这个还得请教李太爷,往年两浙路春播,最担心的就是倒春寒,为何老丈却说不用担心?”
李老栓笑道:“这个得靠地垄和地窗做出秧室来。”
地窗说起来简单,实际上是挤出成型的最新工艺,生产出来的较大面积的照明透光设备。
玻璃如今成本有点高,不过硝棉工艺的成熟,让赛露络已经便宜了下来,这玩意儿一样透明。
将目数很低的赛露络丝网,通过挤出机,就涂抹上了一层赛露络融化挤出料,再通过压光辊、冷却辊筒,由工人们在一边操作截取,就可以得到一片片面积较大的薄薄的透明板材。
这套设备加工难度最高的就是那个压光辊,必须打磨到镜面级。
生产出来的板子,当然不能与玻璃相比,最多只能用三五年,不过胜在产量大易加工,加上木框进行加固,可以用作透光的大窗户。
苏油让四通搞出这个东西的目的,其实不是最初不是为了农业,而是用来保护家里边的字画的。
家中如今的字画太多了,而且有些字画必须挂出来,既是面子也是里子。
真正的晋人密本想都不用想,苏油只负责让程家书坊用双钩法制版,然后往宫里送,不留这份是非。
但是比如仁宗皇帝赏赐的“克慎精勤”,那必须得是玻璃檀木框装裱了。
次一等比如欧阳修亲书的《醉翁亭记》,司马光亲书的《布衾铭》,王安石亲书的《明妃曲二首》等,那也得是赛露络压面,加枣木,樱桃木做框。
再次一等,比如大苏,黄庭坚,蔡京,还有赵顼奶妈的儿子,如今的含光县尉米芾,他们的书法和诗文苏油收集了很多,这些就只配用赛露络加松木,榆木的框子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