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能拿下,朝中三司度支判官的一职,非你莫属!”
蔡京一躬到地:“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苏油一挥手:“此事你与四通商号配合,我每年从曾子宣那里调拨十万斤铜给你,够不够?”
蔡京站起身来:“明公大才,省出了开太湖的资金,拿钱办差这种事情,交给蔡京,尽管放心。”
这话说得反而让苏油有些担心了,这娃能力强到不拿钱也能办差,不过苦的就是老百姓:“你也别只顾着给我省钱,就照着预算来。”
“对官员胥吏当然要严格考核,不过对工人可以适当宽松一点,让他们有点家底,才利于今后两浙路的发展。”
蔡京笑道:“跟着明公干了这么久,还看不懂明公的治政之妙,那元长可就白辛苦了。”
苏油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办事,我放心。我非常看好你。”
这时候晁补之过来了:“少保,中书下文,以都官员外郎刘师旦之请,言《九域图》自大中祥符六年修定,至今六十馀年,州县有废置,名号有改易,等第有升降,乞选有地理学者重修。”
“既而又言旧书不绘地形,难以称图,更赐名《九域志》。”
苏油都气笑了:“这么傻?把地图补上不就完了?”
晁补之也笑:“是,陛下也是这么说,因此改命各路献上地图,嘉奖了忠勤的官员,少保猜猜,哪些路都得到了赞许?”
苏油手扶脑门,有些哭笑不得:“那跑不了蜀中,陕西,河北,两浙。”
晁补之拱手:“恭喜少保,正是少保宦迹所至。”
苏油摆手:“这个纯属欺负人,算不得什么政绩。”
晁补之说道:“那我就去替少保写谢表了,对了,朝中尚让地方推举人才主持此事,少保你看?”
苏油说道:“那还能有谁?族兄,沈括,小辈里边王处道算一个,苏无咎算一个,可惜邵子文跑远了,不然他也适合。”
“这样,你写沈括和苏元贞吧。当年陛下定下无咎六年不得转迁,如今还有半年,能搭上这茬正好。”
第七百九十一章 吕惠卿贬官
七月,朝中掀起了一场巨大的“倒吕风潮”。
风潮之初,是吕惠卿的弟弟吕升卿试国子监,这娃本来就不学无术,一直受到知识分子的鄙夷,而偏偏吕惠卿妻弟方通也在此次考试里,名次在高等,顿时惹来朝野不满。
其实方通的学问还行,但是御史蔡承禧上书弹劾,吕惠卿只好请假待罪。
赵顼虽然已经对吕惠卿有所不满,但是觉得还是需要就事论事,于是遣冯宗道抚问,并召吕惠卿赴中书上班。
吕惠卿不起,王安石又亲诣住所,跟他说明赵顼的意思。
吕惠卿仍然上表求外放,赵顼皆遣中使封还,复令王安石同王珪同去安抚。
吕惠卿入见后,赵顼问他:“这事情跟你没有什么关系?而你数次求去,是因为与王相公在人事任命上意见不合吗?”
吕惠卿说道:“我跟王相公是有意见不合,但这也不系臣的去就。前此王相公为陛下建立庶政,不辞劳苦。”
“如今千里复来,却京城托疾,不问朝事。”
“我不知道他为何与以前不一样了,也不知他到底想将朝政交给谁来处理。”
赵顼问道:“王相公何以至此?”
吕惠卿说道:“这说明王相公不安其位,我想应该是因为臣的缘故。既然如此,不若逐臣使去,一听安石,则天下之治可成。”
赵顼想了想:“终不令卿去,你们还是要一起将中书政务料理起来。”
吕惠卿顿首:“臣不敢奉诏。”
吕惠卿回家后,赵顼再次遣中使晓谕,吕惠卿只好入见,重新就职。
其实吕惠卿是聪明人,从弟弟事大那一刻就真的知道山雨欲来,但是赵顼这样做,他也不得不从。
蔡承禧当然不会放过他,立刻上奏:“惠卿弄权自恣,朋比欺国。如章惇、李定、徐禧之徒,皆为死党;曾旼、刘泾、叶唐懿、周常、徐申之徒,又为奔走。此奸恶之尤大者。”
出来混,始终是要还的,平时早就不满吕惠卿所作所为的官员们纷纷响应。
老对手韩绛借机推波助澜,愤然上奏弹劾“惠卿奸巧,路人皆知。执政两载,党羽已成”,整个朝政难以上通下达,皆因吕惠卿布局严密,风雨不泄。
关键时刻,京中爆出一件比国子监考试更加严重的丑闻。
御史中丞邓绾,王安石去相之后吕惠卿的忠狗,反水弹劾吕惠卿兄弟!
说吕惠卿兄弟丁忧之时,利用与华亭县知县张若济与之相熟的关系,托他遣县吏王利用,借富民朱庠等六户四千多贯,在华亭购买土地,并委托王利用催缴租赋。
华亭在松江,那些田是四通商号托郏亶开出来的试验田,然后转手给了移民。
苏油在太湖搞了一大圈的事情,偏偏今年没有再松江继续开发。
结果这些土地,竟然莫名其妙地变成了吕惠卿名下的土地。
四千多贯,按照苏油的定价,就是近两千亩,整整一个溇港圩田的面积!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件事情,吕惠卿放贷给京中商贾,出借七百贯,收回一千贯后还不满足,继续索要,最后逼得商贾上吊自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