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阙,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写呈取笑。”
呵呵你个头呵呵!这是赤条条的显摆自己开宗立派,然而苏油还不得不回信大喊佩服。
直到苏油到了杭州,才知道真相,王珪为何对苏轼那么反感。
原来大苏任杭州通判的时候,复查了所有青苗案,将那些被强行摊派贷款的百姓释放出狱。
王珪向赵顼控告苏轼私放囚犯,赵顼命其详查。
王珪向吕惠卿推荐自家外甥王广廉为浙东路的新政巡查使。
吕惠卿命其到任后火速查案,严办苏轼。
王广廉来到杭州通判堂兴师问罪,苏轼怒斥他为虎作伥,贼君害民,并称有充足的证据证明杭州转运司强制百姓贷款。
王广廉派管家王泽去收买转运司以图毁掉证据,陷害苏轼,不想苏轼却好不容易精细了一回,抓住了王泽,反过来拿住了王广廉的痛脚。
王广廉只好令王泽自杀于狱中,自己则灰溜溜的逃往京城。
此事在士林里惹起了公愤,一时间王广廉名声扫地。
苏油这娃做官实在是太稳了,他的仕途谁都知道几乎无法阻挡。
等到他起来后,苏轼和苏辙肯定会跟着沾光,于是王珪将苏油也列入了背锅对象。
如今放眼陕西路,和苏油没有瓜葛的,好像真就还只有一个赵禼。
王安石并不知道这里边这么多的弯弯绕,不过赵禼只是笼络蕃人,编练部卒有一套,却并没有实际打过大战,这让王安石心生警惕。
拿起奏报又看了一遍:“陛下,苏明润的奏章里说‘另计平蛮之策,别奏以闻。’在哪里?不妨看过再说?”
吴充翻了一阵奏章感到纳闷:“没看到啊?此等大事我怎么敢遗漏?”
赵顼反应过来了:“那肯定是密折!你们等等!”
第七百九十九章 枢密副使
过了一会赵顼回来了:“苏明润也没说啥,只说两浙路丰收,可以提供后勤支援,还有衣锦军狄咏,王中正可供调用。另外告诉我们还有一支队伍,不是囤安控鹤,但是具有西军的战力,又适应岭南的气候。”
几人面面相觑,吴充也感到神奇:“是吗?两浙路一共三将,除了狄咏王中正,还有一个三岛巡检王德甲,那人能用?”
赵顼摆手:“不是,我们都忘了,荆湖南路还有一支西军。”
真的有!王安石首先反应过来:“广锐?苏明润说的是广锐军?”
吴充拱手:“广锐军有逆迹在先,陛下,这个……”
广锐军造反是韩绛的锅,王安石还是有意回护:“陛下,复用广锐军,臣觉得可以,但是那些人务农多年……”
王珪这回反而支持了:“要用也不是不行,不过既然苏明润敢替广锐军打保票,那要是出了事情,是不是也该由他负责?”
赵顼说道:“不止如此,苏油还说夔州木叶县复原的军人,还有沅州的峒蛮,也是可用之兵。”
吴充立即摇头:“此计难行,谁来统帅这些人?谁有把握能够驾驭?”
王安石有些头痛:“陛下,如果按苏明润的战略,从夔州,荆湖,两浙调兵,行程上的确可以节省近半年的时间。问题是即便如此,兵力也不够啊。”
“两浙新军三千人,广锐骑军三千人,夔州退伍旧兵,不过也是三千人,总计不过万人,如何抵抗交趾八万之众?”
赵顼摆手:“那就两手准备,苏油说的这些部队,由他去折腾,不过任务只是保证大军的粮秣供应,看护道路。”
“主将方面,我觉得赵禼可以。可诏其为安南行营经略招讨使,选九将讨之。”
几人再次面面相觑,啥玩意儿出去一趟回来就这么好说话了?
赵顼又说道:“不过还是得置监军,就算京中新军不能动,派监军也不影响嘛,以李宪为副,如何?”
吴充觉得这样挺好:“十万正军,运送粮秣起码得二十万人,要都从陕西发运,这亏耗可就太大了。”
“如果将后勤交给两浙路,起码能节省一半以上的耗用,苏油在奏报中也说他在着手准备了。”
赵顼说道:“那就这样,赵禼为安南行营经略招讨使,中官李宪为贰。令其整军选将,进呈方略。”
“苏油进清海军节度使……”
三人大惊,同时阻止:“未可!”
吴充躬身说道:“节度使乃退慰元戎所用,等他宰执退位后加封不迟。”
王珪说道:“骤拔高位,只怕生骄慢之心,而且主帅赵禼不过一宣抚使,苏明润居位过高,我怕赵禼心不自安,不如另给一差遣即可。”
王安石说道:“苏油仕途还长远,陛下,为爱惜人才计,还是逐步提拔比较好。”
“如今苏油外任已经接近两年,两浙路又政绩斐然,符合升迁标准。我看不如升其同知枢密院事即可。”
“枢密院增广西房,行掌选军捕盗赏罚,广南西路边防,及两浙路吏卒事,如此方为妥帖,陛下你看如何?”
见赵顼还在犹疑,吴充拱手:“另外此次整军,按苏油陕西幕府之制,设六司,加其提举安南行营后勤司事,可以了吧?”
赵顼点头:“那就这样吧,不过赵禼如今好像是端明殿大学士?”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