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这边情况更加糟糕。
苏油看过一个纪录片,亚马逊河里边有一个部落,因为他们从来不缺吃的,饿了就挖个木薯烤条鱼,随手就得不需要存储,结果竟然连数字的概念都没有发展出来。
真正的“大同”。
交趾就有些类似这样,物产丰富,气候暖和,文化不发达,除了少数豪强知道穷奢极侈,老百姓没有什么发展的动力。
这样可不行,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办法——让老百姓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就从升龙城和宁海港开始。
此外,十几万壮丁战死沙场之后,让交趾不少家庭陷入了经济困难。
仅靠免税是不行的,还得找生计。
苏油找到了一个非常适合妇人们进行的产业——养蚕。
交趾的蚕丝一年能够收获八次,这里气候得天独厚,孟春时节从大桑上采下枝条插到土里,一年下来就“枝叶繁茂”,足够养蚕所用。
既然交趾人不喜欢织丝绸这种技术活,那就只负责养蚕作茧好了,四通商号自己搞缫丝厂,绸缎厂,让她们做原材料供应商。
最勤劳的一批人,大概就是俘虏军,正儿八经的无产者。
……
宁海港修建完毕后,四通商号的第一座化工厂也出产了第一批产品。
六月,四通探矿队在下龙湾东北面的安丰州先安镇,发现了一个超级大的露天煤矿。
苏辐连滚带爬地跑过来奏报,说是这个煤矿的煤,是四通商号迄今为止发现的,品质最上乘的煤,比二林部的还要好!
就连西夏人用于打造青锋钢所用的那种煤,都无法与之相比!
而且这个煤矿极大,不少地方露出地表,可以直接开采,离海边只有二十五里,比牛头山离杭州的距离还要近得多。
而在升龙府北面,北江畔的太原城,槟榔寨、进部县、光中县三地范围内,发现了品位极高储量丰富的磁铁矿铁和针铁矿!
苏油一跺脚:“我就说交趾人的冶炼技术明明不咋的,为何能够大杀四方,兵器品质这么优良!”
苏辐笑道:“交趾人那技术就不提了,最关键的是,铁矿可以利用北江水力,从太原城运输到元江口,然后走海路到先安镇,我们可以在先安镇建立盐,酸,碱,煤,铁,机械,船舶大型联合基地!”
苏油眼睛都直了:“比渡口镇还具地利,四通这回,捡到宝了啊……”
苏油不知道的是,四通商号发现的,是中南半岛上最大的宝藏——东南亚成矿带。
这一带是全球古今板块强烈活动地带,多样、复杂、多期的各种类型构造岩浆带,构成了优良的成矿环境。
后世从澜沧江到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级锡、镍、红蓝宝石、翡翠、钾盐、石油等矿产的集中分区。
也是亚洲最重要的铬、钛、铁、铜、钴、钨、金、稀土、磷、煤及其它非金属矿产的重要产地。
四通商号发现的那个煤矿,就是后世著名的鸿基煤矿,盛产质量顶级的无烟煤,是东南亚最大的煤矿。
整个矿区长度一百多公里,宽度十五到二十公里,储量二十多亿吨,多属于露天开采型。
而且那里离海港非常近,有海运之利。
幸运的是苏油并不知道这些,不然就轻松不了了,因此只是轻飘飘地同意了苏辐的建议,四通先在那里搞个试验基地,先炼一炉铁出来看看。
还特意交代下龙湾是他划定的商业大区,以后土豪大佬们疗养地,港口建设本来就是要进行的,现在既然有煤了,就先建化工厂和水泥厂,还有砖瓦厂,搞炸药和水泥,准备修港口,灯塔,城堡,营寨。
然后去了学宫,找李道成和黎文盛,还有杨曙,要求宣传勤劳致富。交趾人,不能再懒了!
第八百四十四章 李舜举
熙宁十年六月,交趾郡来了一个大宋最有文采的太监,领内侍押班李舜举。
知识广博,常批览书传,能文辞笔札,为内官中不可多得的人才。
他曾经负责陈留漕运,又勾当御药院十四年,兢兢业业,屡获嘉奖,因此深得仁宗,英宗和赵顼的赏识。
担任入内供奉官期间,他曾经被命祷祀帝岳,在泰山西溪白龙池玄圭石上,留下《李舜举题记石刻》,文章书法都是斐然。
大宋文臣少有看得过眼的中官。
李舜举比苏油大十多岁,当年苏油还是小童生的时候,李舜举就已经是勾当御药局了。
见到苏油,李舜举不由得感慨:“时间过得可真快,想当年明润入宫,区画防疫之道,大疫之前,气定神闲,如掌上观文,盘中拾芥。”
“官家见到后可是欢喜得紧,回宫后就对曹太后夸赞,说幸好当年得太后提醒,让眉山张县令拘束明润读书,才为大宋挽救了一位宰执英才。”
这是说的仁宗皇帝,苏油对天拱了拱手,然后觉得奇怪:“当时没有见到官家啊?”
李舜举大笑:“当时你建议御药局搜求验方,绘制本草,集成医书,我夸你切谏有功,应对得地,你表情却颇不以为然。”
“哈哈哈,也是,此等话语,岂是人臣可言?但是你怎么就没想到,那是昭陵在屏风之后,让我转述的言语呢?!”
苏油这才恍然大悟,当时自己还是官场小白,如今想来,那一次在仁宗那里绝对加了不少分,无怪之后一直对自己青眼有加。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