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部位的装饰,如柄卷和下绪,即缠绕于刀柄和刀鞘中部的丝绳,编制的方法也非常繁复;
还有粟形和刀笄,即刀系于腰部时固定刀鞘以防止滑落,以及固定刀刃与装饰用的角牙制作的小件,其工艺也不亚一支精品发簪或者耳钯。
还有柄鲛,就是包裹在刀柄上的鱼皮,那种鱼叫珍珠鱼,鱼皮表面象一粒粒珍珠镶嵌在上面,十分奇特炫目,称为珍珠鳞。
珍珠鱗皮正好是交趾的特产,自古就价格不廉,却是武士所喜爱的柄材。
这样精品宝刀,在大宋,日本,高丽,琉球王公贵人的家中,平日里专门有刀剑供奉负责维护保养。
遇到重大典礼,或者要接见重要客人的时候,刀剑供奉会沐浴更衣,从库藏中请出宝刀,然后充满仪式感地敲下素木刀柄上的目钉,取出刀条,重新组装编扎为装饰华丽的宝刀,供主人典礼之用。
根本就不是普通人家玩得起的东西。
交趾气候很热,如今折扇在这里大行其道。
“凡紫檀,象牙,乌楮,俱目为俗制,惟以棕竹,毛竹之者称为怀袖雅物,其面重金亦不足贵,惟骨为时所尚。”
苏油一般只玩竹扇。
存放够八年以上的足年份的竹子,通过高温,火烤,打磨抛光之后,加上长期把玩,竹子本身便温润如玉,名为玉竹。
普通的折扇,一般折扇的芯骨都是单皮,甚至是直接用竹肉,苏油所用的折扇,芯骨由两片玉竹皮相对粘合而成,也就是说,打开之后,折扇扇骨从两边看都全是竹皮,这道工艺叫做“合青”。
边骨如今蜀工已经发展到了浮雕,刻字,烙花等工艺,苏油只喜欢素骨,遇到有好的湘妃紫云斑,也在收藏之列。
他的折扇,精贵在扇面。
如今苏油已经是大文人,每年都会有不少的信函诗词往来,他干脆每年委托程舍人印书坊和苏家织染特制一批扇面用纸和用绢,四处分送,让大家有诗文绘画的时候,直接写在那上头给自己寄过来就行。
大苏小苏,蔡京米芾,黄庭坚秦观,王安石司马光,文同李公麟郭熙……
大苏,黄庭坚都挺洒脱,有时候连简单的问候书信,都直接写在苏油送去的扇面上寄回来。
宋人书法尚意,而这种随手而为的书法,往往是两人书法中的极品。
米芾就差了一些,苏少保绢纸是满大宋都有名的好东西,一般能得到少保赠送,就是成为书画大家的标志,米芾一个小小县令拿到少保纸后,用得小心翼翼,扇面书法就下了一等。
只有一次酒醉后涂鸦,然后乘兴寄给了苏油,酒醒之后吓了个半死,赶紧写信来道歉。
那幅书法苏油极为喜欢,珍而重之地装点起来,特意给米芾送去二十瓶极品永春露,名为“助健酒”。
然后在给大苏的信里,得意地说起了这件事,称呼米芾为“米颠”。
苏大嘴觉得这小名非常贴切米芾的草书意境,然后大家就这样叫开了。
所以折扇工艺已经不是匠人的普通工艺了,而是一门书画装裱工程。
真正一字千金的东西,李舜举羡慕得都要哭了。
苏油只给李道成,黎文盛和杨莳送了几柄折扇,一边是自己画的兰石图,一边是自己的小诗,就把交趾的玩扇之风推动了起来。
今日闲暇,苏油便领着石薇来取给她定制的首饰。
宋人尚玉,但是如今的优良玉石产地,被西夏人和辽国人隔绝在了北方。
张散此次在中亚反而幸运地搜刮到了一批和田玉,原来东方丝绸之路断了,西方丝绸之路却还没断。
大批玉石通过西夏西边的葱岭,古格流入中亚,从张散带回的几件玉器看来,那边如今已经开始形成“西昆玉工”的风格雏形。
这批玉料太珍贵了,也会是蜀工新派玉雕的最佳载体,李舜举在这里亲抓项目,他管过内工坊,如今算是重操旧业。
苏油对这些兴趣不大,与其去追赶潮流,不如自己创造潮流。
潮流就是翡翠。
宋人不是很喜欢完全透明的饰品,这也是千百年玉文化给熏陶出来的审美倾向。
所以如今的翡翠,还不如碧玉名贵。
反倒是苏元贞在二林部发现了一种纯色的红玛瑙,在尚赤色的大宋,身价日昂。
所以玻璃种的正阳绿翡翠,后世称为龙石种那样的,现在多的是。
苏油给石薇定制了五对手镯,还有三套头面,还包括佩,铛,帔坠,珠衫等一系列的工艺品。
还有镶嵌的孔雀胸针,指环等有些异域风情的饰品。
而自己则定制了一套文房用品,包括镇尺,狮子,笔架,笔筒,砚搁,笔舔,水洗,书画轴头等一系列的东西。
第八百九十二章 把控大市场
透明的东西,反光又太强烈,不容易显出雕工,除了镶嵌之外,就是素面手镯或者大平面的叶子,如意,珠子,更能体现翡翠的美丽。
尤其是有了镜面的铂金作为底托后,那种沁人心魄的艳绿色,那种一汪绿水将要溢出的视觉效果,的确非凡。
一大堆的东西,用去了苏油一个半月的薪水——八百贯。
当然这是成本价格,石头是买宝石的时候真腊珠宝商给的添头,苏油只相当于出了个人工费和配饰费而已。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