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油说道:“汝父为民请命,横身抗暴,他不是为了自己一个人的福祉,而是为了布政州,金瓯路,甚至是为了整个占城全体人民的福祉而牺牲的。”
“这些人里,有远海而来的宋人,有原来留下的交趾人,有本土的占人。”
“因此你父亲的牺牲,不是为了一身一族,而是为了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所有人。”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里说得很明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令父是为了所有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因此重于泰山。朝廷才不吝追封,泽及子弟。”
“你要继承你令父的思想,为这片土地上的人民谋取丰足的生活,庶几可以慰藉祖志。”
黄时中连连称是。
黄牧其实就是一个商贾,但是苏油的墓志铭中,将之塑造成了一个现代的切·格瓦拉式的人物,富含国际主义精神,有救他国人民于水火的责任心,捧到了很高的位置上。
不言而喻,这也是实际宣传的需要。
除了黄牧,三州还有一个道德标杆。
李福全,红泥湾战役之后加入了张令从奉炎军的弓箭社首,之后一直负责军队后勤,组织民壮,是奉炎军中萧何一样的人物。
但是占城归宋之后,李福全辞谢了大宋任命的一切官职,重新回村种地去了。
用他的话说,是自己本来就是一介农夫,被诃黎逼得造反,那是没有办法。
如今天下太平,自己也有了宋人的正式身份,已经很满足了。
自己又不会舞文弄墨写文章,赶车运粮在行,当官那是真当不了,回家种地,才是自己的本份。
与李福全一起返回龙头村的,还有很多当时一起起事的村民。
苏油将此事奏报赵顼,赵顼深受感动,下了特旨,封赏了李福全户部员外郎的散官,并且永远豁免龙头村租赋,以报村民们质朴尚义之德。
因此虽然李福全一身农夫装束站在三州的官员之中,却没人敢轻视与他,苏油都要主动走到他身前,先行施礼,道一声李翁。
第九百二十九章 横山关
李福全连连摆手:“当不起当不起,少保可真年轻啊,论年纪,比三太子也大不了几岁吧?”
这就是把玄幻和历史搞成一个版块了,苏油只好耐心解释:“传说不可信,苏油就一介凡夫,没有那些神异……”
李福全连连点头:“是的是的,平日里就得这么解释,对吧?”
呃,李翁你好像的确不太适合做官,这么迷信……
三州是制糖重点地区,这里每个县都有四通商号兴建的糖坊。
除了制造白糖和红糖以外,还有很多的副产品。
主要是纤维利用和糖蜜的利用。
甘蔗纤维,可以制作纸张,纸箱;
滤泥可以制作成优良的饲料添加剂,味道香甜,适合用来改造粉料的口味,而且让粉料凝聚,减少粉尘;
糖蜜的利用主要在发酵产业上,用于培养酵母,各种曲霉,包括酒曲,红曲,青霉……
次级产品,则是蜜酒,青霉素,红米酒,料酒,甲醛,丙酮,有机油漆,魔芋胶薄膜……
反过来,这些东西,又极大的推动了畜牧,包装,酒精饮料,漆器,饮食等行业的升级换代。
这个时代对糖的需求,比对盐更加饥渴,因此三州蔗糖根本无需担忧销路。
三州的蔗糖主要运到蕴州进行转运,现在的蕴州城,基本都是等待取货的糖船。
虽然战争前后持续了半年,但是好在甘蔗的收获期比较长,因此没有烂在地里,影响到出糖。
三州选用的是如今最好的蔗种,亩产四千斤甘蔗,出糖六百斤,跟后世不能比。
然而此地虽然一岁三熟,奈何粮价低廉,也就是内地的三分之一,因此要换成经济效益,还是两贯左右。
出糖就不一样了,一斤糖两百文,六百斤,一亩地的产值就是一百二十贯!
当然这里边还包括了砍伐,运输,压榨,炼糖,包装,再加工……等等一系列在里边,整个流程都有人都参与了分润,而蔗农手里能拿到的,实际十分之一都不到。
但是仅仅十分之一不到,都已经是过去种稻子产值的数倍,农人的心情自是不用说。
当然一百二十贯并不是最终产值,水果糖,薄荷糖,软糖,奶糖,冰糖蜜饯,果酱,糖水罐头……这些精加工产品,才是来钱的王道。
比如荔枝糖水罐头,龙眼糖水罐头,这两样本来可是不大利于保存的东西,现在完全可以供应汴京市场,甚至可与运到陕西,高丽。
一个荔枝罐头在西夏和辽国的售价,那是高得惊人,权贵们宴会的餐桌上,要是每桌有一盏荔枝银耳羹,那就是主人最高规格的接待。
其余的糖果,尤其是奶糖,咖啡奶糖,成为了西方商人哄抢的物资。
第一批样品被蒲珊抢了个大便宜,因为搞鱼露转批,蒲珊算是积少成多,有了一些积蓄,第一批奶糖出来后,他抱着对大学士吃货属性的绝对信任,将所有积蓄全部换成了奶糖,第一次回乡,就赚了个盆满钵满。
视察完三州,在布政州抗暴纪念碑主持了落成典礼,祭奠了以黄牧为首的死事义士忠魂,鼓励三州百姓放下仇恨,努力生产之后,苏油才与三州的主事官们一一告别,朝横山关进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