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为执法,而名存实亡,献媚旧党,有其送司马光的《洛阳牡丹诗》为证。
拿着新法的幌子,卖他自己的药,欺骗中书,虚饰政绩。
六罪:施恩边蕃,把控腹心!
苏油每到一任,对夷人都无原则安抚,夔州,陕西不算,更夸张的是南海四路。
天下为苏油立生祠的蕃,蛮,夷,峒,不知道有多少;
蜀中,两浙,汴京,三处天下至重之地,人知有苏少保而不知有天子。
七罪:兴张伪学,混淆是非!
苏油从学龙昌期,昌期诋毁周公,仁宗时入朝,为欧阳文忠公所阻。
苏油就变换了一种方法,以理工诱人入港,以利益毁人良善,包罗周密,惑者众多,使人心向利背德,毁灭纲纪,亵猥王道。
八罪:结党营私,布局朝堂!
外路完毕,苏油大举进入朝堂,携风雷之势,凌蔑台谏,欺压同僚。
朝中司马光,张方平,范镇,赵抃,苏颂,冯京,皆其援党;
苏轼,苏辙,为其侄辈;
苏元贞,刘嗣,唐瞻,秦观,视其如师长;
晁补之,邵伯温,出于其幕府;
这些人要不一向反对新政,要不奉从其学说;要不是其亲戚,要不是其幕僚。
勾连日深,局面日成,鼓腮摇舌,相互捧吹,一心要捧其上位,翻覆朝堂!
九罪:插手军方,栽培宿将!
王韶受其救命之恩,种家得其保族之义。
控鹤,囤安出身的诸将,视其如长兄;
夔州,泾渭,南海四路义勇蕃军,视其如君父。
以改造军器为名,建立理工学院,控制大宋军需,军器;
以蓄养马匹为由,建立两浙,青唐马场,操练骑军;
开封城池为其所重建;军器监,将作监,理工背景臣工过半。
此时不制,其后再无可制之时!
十罪:兴利重商,侵渔国用!
四通商号,皇宋银行,为其私库。
国家赋税所耗,百官俸禄所给,皆仰其出入。
以一人之奸狡,夺天下之利源,举国之权柄。
资财敌国,罪恶盈天!
弹章一上,天下震惊。李定,这龟儿莫不是失心疯了!!
苏油在御史台得知此事,不由得冷冷一笑:“好一个御史清流!”
这种情况,在明代常见,明代台谏合流之后,御史给事中们最擅长的就是这个。
以致卢象升曾经哀叹:“台谏诸臣,不问难易,不顾死生,专以求全责备。虽有长材,从何展布。”
不意自己来到大宋,也将这种现象带到了宋代,还真成了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了。
促成这种乱象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宋代如今也正在台谏合流,也同样可以“风闻奏事”。
也就是说,御史们大可以信口雌黄,而不用担负信口雌黄带来的后果和责任。
这是一道免死金牌!
第九百七十一章 廷对
苏颂的无罪释放,苏轼的供词送上杳无声息,开封府的人心向背,朝野诸臣的仗义执言,赵顼的态度不明,曲意回护,大理寺受到惩处……一切的一切,都说明暗中有一只大手,在将局面一点点扭转过来。
李定知道自己已经输了。
但是作为御史中丞,这个时候就是要硬钢,博下一个天下皆知的名声。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等到哪一天陛下厌弃苏油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人,必定是他。
既然已经输了,不如豪赌一次,反正大宋不滥杀士大夫,更不会杀台谏之臣,否则即便是受害者苏油,都要上书谏诤。
这也是明代台谏乱象的根苗,是后世御史们疯狂博名声的臭了大街的做法,不过此刻在大宋使将出来,倒是让没见识过这般“骨鲠”姿态的朝臣们狠狠震动了一次。
而紧跟着,舒亶,张璪竞上弹章,要求陛下立即惩处已经服罪的苏轼,进而奏请将司马光、范镇、张方平、李常和苏东坡另外的五个朋友,一律处死。并且立即将苏油立案调查。
舒亶的弹章里边送上了新的证据——苏轼《王复秀才所居双桧》诗云:“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
苏家叔侄,干犯文字,不臣之心昭然若揭,不诛而何?
而且御史们的态度也突然嚣张了起来,王安礼随驾从玉津园回来,被李定上前质问他有没有趁机进送谗言,为苏轼解脱,王安礼当然理都不理会他。
而舒亶则将苏轼的“反诗”提前提供给了王珪,要他在赵顼耳朵边吹吹风。
王珪顺水推舟,一日散朝之后单独留下,对赵顼说道:“苏轼于陛下,实有不臣之意。”
赵顼变了神色,说道:“轼固有罪,但是对我应该不至于如此。卿何以知之?”
王珪说道:“苏轼诗中有‘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一句。陛下飞龙在天,轼以为不知己,而求之地下之蛰龙,非不臣而何?”
“另外苏油诗中‘癯根未悔凌云志,照影溪天作卧龙。’语,也是妄自尊大,不似人臣所当言语。”
就听幕后传出一声轻笑,赵顼扭头:“章惇你出来,因何发笑?”
今日的知制诰是章惇,就见章惇从幕后书案边出来,笑吟吟地说道:“好叫陛下得知,御史台昨日传出一个笑话,适才闻王相公说起,忍俊不禁,还请陛下恕罪。”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