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实验结果让董事会的大佬们惊喜交加。
根据实验小组反馈的报告,生麸皮直接给禽畜使用,其转化率最多百分之三十,如果制备成孰料,能够提升到百分之四十。
但是膨化饲料,能够将这个转化率,提升到逆天的百分之九十九!
四通相当于买入的是废料,产出来的是金子。
那就啥也别说了,赶紧投产是正经!
尽管饲料的生产成本不低,但是四通还是能够大赚。
因为禽,畜,鱼,吃了这种饲料后,体格异常健壮不说,生长速度很快,产奶,下蛋的效率奇高。
价格也不贵,饲料销售的行情,在如今集约化农场较多的陕西,汴京,两浙,蜀中,销量日渐走高。
而这一切,都是理工给大宋带来的福利,御史们瞎逼逼说理工是“邪学”,在上至天子,下至庶民,甚至可能在他们自己的心目中,都是荒谬之极。
不说别的,就凭理工学问能让家中的母鸡每天一个蛋,有时候高兴了还早晚各一个,地里能够长出三四斤一个的大萝卜,大白菜,狗御史们说破大天去老子们也不认。
老子们犯过的最大错误,就是交纳赋税,养肥了这群空心大佬倌啊……
这种邪,天天中老子们都乐意!真当咱小老百姓全都是白痴吗?!
尉氏一路过来,还有一个奇特的景象——鱼塘。
如今汴京的冬日其实挺冷的,苏油设计的开封府新城墙,墙体里边还藏了冰室,就是利用冬日里的气候,将泉水冻结成冰,储藏在墙体里边,夏日里再取出来供皇家使用,外加做冰雪冷饮赚钱。
这个业务,归皇城司冰雪务管辖,别小看这一项小小的设计,给皇室带来的收益,每年也不下上万贯。
皇城司的开销经费,苏油一个顺手的设计就给赵顼完全解决了。
而尉氏的鱼塘,因为用的是流经菜园之后的暖水,虽然温度已然大大降低,但是满足几口鱼塘不结冰的需要还是可以的。
第九百八十九章 扁罐
八公还创造性地设计出了“七星塘”,就是将苏家庄子前边几口相邻的池塘,设计地下鱼道进行连通。
只要一口池塘不结冰,其余几口塘结冰也无所谓,冰面下的水道是相通的,鱼儿们自己都知道来温度较高,供氧较足的鱼塘越冬,大大降低了暖水的消耗量。
然后老百姓又将这种现象归结成了石仙卿布下的天师道风水阵,导致勋贵们纷纷效仿,在自己的冬庄前头,没有池塘的都要硬挖出七口鱼塘来。
一般庄内还有一口真正的暖水小池,用来养金鱼锦鲤供主人观赏,这下北斗七星加北极星的阵法算是齐全了。
科学辛辛苦苦探索出来的养殖方法,被迷信端了锅不说,还完美地推广了开去,苏油知道后,都不知道自己是该哭还是该笑。
所以冬日里尉氏还有一景,一口池塘雾气氤氲美轮美奂;一口池塘结着薄冰,进水口处的上方是一个薄冰包围的圆形水面,那里也冻不住。
而其余的鱼塘,则整个被冰封住,异常平静。
一口鱼塘产生的雾气显不出美丽,可是数十上百口这样的鱼塘围着一个古意盎然的大村落,那景观就非常的赏心悦目了。
淡水鱼的寄生虫,玉局观已经在很多医学著作里面提及,大相国寺也着重推广,很多可怕的故事,让勋贵们对淡水鱼脍的兴趣大减。
不过他们也不是没有吃的,两浙路的生猛海鲜,价格应声而起。
皇家虽然拒绝了这等奢侈的供奉,但并不意味着勋贵们就不趋之若鹜。
因此自打苏油发明的海水循环过滤水产船问世以来,那艘船上的蒸汽机就没有停过。
除了回程的时候。
吃海参,在今年的汴京已经落伍了,现在方知味酒楼上的顶级奢侈宴席,叫南海宴。
宴席除了美味珍馐,还带着表演性质。
当厨子端上来一个摇须弹尾的六斤大龙虾,当着所有宾客的面,将之处理成晶莹剔透的龙虾脍的时候,宾客们情不自禁的惊讶低呼声,会让主人的虚荣心理得到最大的满足。
而淡水鱼,则成了丰富普通小老百姓餐桌的必需品。
很尴尬,因为淡水鱼的处理要是不得法,一来腥膻,二来寡味。
现在最受欢迎的淡水鱼是鲶鱼、江团一类无甲鱼,没有别的原因,这几种鱼体内的脂肪含量比较高,省油。
还有就是鲈鱼,鳜鱼一类,这些鱼受欢迎的原因则是因为腥味较轻。
好在大宋顶尖吃货小苏少保,贴心地给大家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
只要你去便民万姓集,或者大相国寺酱菜摊位买上几两酸菜,榨菜,泡盐姜,再打一两菜油,主妇们就能够料理出一道滋味浓郁,广受家人好评的酸菜鱼。
或者更奢侈一点,鱼块裹上面粉用油炸过,剩下的油倒回油罐里慢慢吃,锅里留点底油,加上酱油或者豆瓣酱,一道美味的红烧鱼或者豆瓣鱼,也难不住巧手的主妇们。
菜油和炒锅,主妇们最可靠的朋友,功不可没。
有了它们,再加上绿豆粉或者芡粉,即便是便宜的纯瘦肉,也可以加工成老人孩子都嚼得动的美味菜肴。
明明是苏油在陕西利用军中剩馒头发明的甜面酱,被大相国寺酱园子无耻地命名为“京酱”;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