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外地人,初来成都,那白天可以去赶传说中的四大市,晚上便到附近的瓦肆去找乐子。
一边走,一边看城楼上灯笼高挂,听沿路房里不断传出麻将声,斗鸡声。
路过勾栏,丝竹管弦歌声不绝,不知不觉就能让你走到三更,然后找处地方钻进去,喝酒,吃夜宵。
“小市灯初闹,高楼鼓已传。”
宋代成都的酒销量在全国当数第一,没有酒榷,不仅产酒多,卖酒吃酒的人也多,可谓是日日笙歌夜夜欢场。
酒楼大门口都扎着喜庆的彩条,挂起灯笼,里面曲径回廊,宽敞华丽,还有一间间小房间。
酒楼的仕女们都浓妆艳抹,在烛光上下映照下,“望之宛如神仙”。
当然苏油对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所谓“酒楼”是嗤之以鼻的——不好好研究美酒和菜品,乱七八糟地叫什么“酒楼”!
因此三苏在满城乱逛打望看美女的时候,苏油在密室里边陪老头搞阴谋。
我是正人君子,我只是开辟了一处利源,我的目的是为川中人民服务!
阴谋算计都是老头搞出来的,跟我没关系!
他非要拉着我问东问西,没事儿还要问明润你怎么看,所以我只是被强迫着参与!
我也是无辜的!我也想上街打望看美女啊!
然而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打望是不可能打望的。第二天,张方平就领着苏油来到转运使司账院库房:“那我们就抓紧,明润你帮老张把这些年的账务清理一下。”
苏油看着满满两屋子账册都要哭了:“我就知道……我就知道哪里不对……你考子瞻子由写文章,偏偏考我数学,目的就是这个……”
张方平拈须微笑:“苏家老账房,就是益州转运司出去的管勾,把你那新式记账法夸到天上去了,前几日试过你,的确不错,那就做起来吧……”
苏油说道:“我……我不懂会计啊……”
张管勾笑眯眯地过来:“不劳小公子费力,你就负责教会大家登记,然后帮我们核验计算结果即可。”
苏油举手:“我还需要帮手!”
帮手就是刘嗣他们一组人,每间计房分配一个,他们有算盘,还懂珠心算,一年训练下来,速度已经很快了。
之前苏油就觉得奇怪,为什么老管勾能看懂他写的算式,原来人家跟苏家老账房是亲哥俩,早就在琢磨新式记账法了。
每天二十个转运司的书办,负责将笨重落后的账册转化成新式账本,然后老管勾负责复核第一遍,孩子们复核第二遍。
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游江
老管勾用的算筹,但是速度也很快,只是慢在摆布上。
其实算盘的原理与算筹类似,算盘是上五下一,算筹是横五竖一,没两天老管勾就敲算盘如飞了,还不用死记口诀。
算盘对他老人家,不是计算工具,只是记录工具,这一点苏油也是佩服得不要不要的。
张方平每日里都会抽时间来看看,还要温言抚慰刘嗣一帮娃子们几句,一点都没有雇佣童工的内疚。
老狐狸贼坏,跟娃子们许诺,四月浣花大游江,让娃子们坐官府的大画舫,沿江游览,就赢得了娃子们的集体欢呼,刘嗣这傻缺连突击加夜班的心都有了。
转运司的统计过程中,苏油对宋代四川的经济发达程度大为震惊,简直刷新了三观。
人口,合计一百五十万户,占全国十分之一。
粮食,“地狭而腴,民勤耕作,无寸土之旷,岁三四收。”仅仅低于农业最发达的两浙地区,每年光军粮每年供应一百五十万石。
茶叶,“蜀茶岁约三千万斤”,占全国产量一半。
商税,排名全国前二十名的州中,占了六个。
纺织,“日输月积,以衣被天下”。
朝廷每年征收绢四十万匹,占全国总数百分之十五;
丝绵一千五百万两,占全国总数百分之十七;
锦绮等高端货近两千匹,占全国总数百分之二十;
绫四万匹,占全国总数百分之二十六。
麻布更可怕,总计朝廷每年在成都府路征收和购买的麻布即达一百二十余万匹。为河东、陕西、京师等地军需布帛的主要来源。占全国总数的百分之十七。
此外还有糖,纸,书,药,酒……
光酒课收入就高达两百万贯!
苏油都快疯了,他知道四川发展不错,不过被中央小报带了节奏,哪里知道这么不错。
早知道经济体量这么大,我还担心盐井太多,还担心缫丝机纺机过度冲击市场个屁啊!
统计结果一出来,苏油就对张方平说道:“如此重要的宝地,朝廷还不加强控制?这是多看不起我们四川?”
张方平难得老脸微红:“呵呵呵……其实,数字没有出来前,我们也不太清楚……”
言外之意——更别说朝廷了!
张方平顾左右而言它,翻了翻账册以缓解尴尬:“有没有发现什么大问题?”
管勾说道:“旧账一入新册,毛病那是多得说不过来了。按照明公的意思,提纲挈领,不及琐碎。因此能入呆坏帐的,大体都入账核销了。不过,孩子们发现了一处大数目……”
说完拿眼瞟苏油。
张方平笑着对苏油道:“怎么?昨日晚间滔滔不绝,光天化日下反倒成闷葫芦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