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以太子少傅致仕的田况。
老头长期在枢密就任,熟知西夏边事,文武全才。一生广太学,兴囤田,汰冗军;策元昊势屈纳款,归还侵地,不加岁币,入中青盐;为牺牲者请功……诸多举措不胜枚举。
保州之役,此公曾杀降卒数百人,朝廷壮其决,而后大用之。然卒无子。
三月,太子太保致仕庞籍卒。
杨家将里的庞太师,是标准的法家人士,治民惠爱而宽仁,治军则持法深峭。
军中有犯者,或断斩刳磔,或累笞至死。评书里边把他黑出翔,也不是没有根由。
同一月,昭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李昭亮逝世。
这是个平易近人的老头,谙练近事,吏治通敏,善委僚佐,一辈子下来转了几处藩镇,都没有犯过错。但是老婆死得早,家里三个小妾闹腾,老头一辈子精明能干,竟然毫无办法。
几位重臣的逝世,官家都没法参与,因为他也开始生病了。
曾经陷入深度昏迷后重新苏醒,说是梦里边迷路了,后来遇到三个人,分别叫唐将军,葛将军,周将军,是他们护送他回来的。
于是修筑宫观,封上仙隐影唐将军曰道化真君、上灵飞形葛将军曰护正真君、直使飞真周将军曰定志真君。
还封神应侯扁鹊为神应公。
今年有大比,三月甲子,官家撑着病体,举行了殿试。
乙丑,圣体康复,宰臣诣东上合门拜表称贺。
辛未当天,官家饮食起居都还算平和安宁,然而到了晚间休息的时候,突然坐起来,急着要药,并叫人召唤皇后。
等曹皇后赶到的时候,官家只能指着胸口,已经说不出话了。
皇后赶紧召医官诊视,投药、灼艾,但已经来不及了。
丙夜,遂崩。左右想要打开宫门,让辅臣进宫。
曹皇后当危独断:“此际宫门岂可夜开!密谕辅臣,明日黎明入禁中!”
医官本来都已经出宫了,重新召入,并使人禁守。
……
苏油闭上了眼睛。他和老头的交道,一次是在殿试之上,一次是在题名之后,一次是在金明池游园会上,一次在三司。
接触不多,但老头对他的好,他是记得的。
通过皇后,嘱咐地方官看护自己。
力排众议,选拔他为探花。
曲意回护,让他没有陷入京城那滩烂泥里,而得外放。
龙昌期事件的迅速平息,可能也有赵祯的意思。
这是一个克制而温和的皇帝,从性格上来说,是皇帝中难得的。
但是作为一个民族领袖,尤其是危难时期的民族领袖,这种性格,也有他致命的缺陷。
不过苏油宁愿在这种皇帝的手下做事,也绝不愿意去刘邦,李世民,朱元璋手底下找虐。
第三百二十一章 闹剧
虽然已经转成了朝升官,但是你终究还是没有等到我站立朝堂,没有能将那枚金鱼袋亲自交到我的手里。
一场知遇之恩,我一定尽力,保住国家不受靖康之辱,算是对你的回报吧……
州府要为大行皇帝隆重举哀,作为深受皇恩的天子门生,尤其是苏油这样,皇帝亲口说出“强作解人”,力排众意提拔出来的,姿态更是要做足。
张贴讣告,管束百姓为大行皇帝戴孝,着孝服,祭哀,停歌吹嫁娶,勾当刑狱,为大赦做准备……
苏油还给自己加了一条,每晚静坐草庐一个时辰,为期三个月。
还写了一篇文章,记录了自己和官家几次简短的会面,从士人和小官员的角度,把官家塑造成一个仁慈和蔼的老头,号召夔州军民,化悲痛为力量,投身于建设夔州的大洪流中去。
他说这才是最好的纪念。
朝堂出的讣告,都是正式大文章,大行皇帝如何如何伟光正,极少有从这种角度,从小事儿上来给皇帝画像贴标签的。
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文章一传扬开去,见过的人莫不失声痛哭。
听说契丹皇帝都哭得哇哇的。
有了这篇文章打底,夔州的建设不但没有因皇帝驾崩而歇业停止,反而更加高效快速地运转起来。
除了那该死的妓院。
在苏油的心底,皇帝死了就死了,市井不能歇业,春耕更要抓紧。
因此他虽然穿着素衣,满脸哀戚,可一样巡查盐场,仓房,码头,甚至带着军士们在大溪湾里舀水花。
将水花放入梁家庄几口池塘中,精养成夏花鱼苗后,分散放入夔州城,夷人的秧田里。
这个是大自然的馈赠,后世直到解放后的前几十年,鱼苗都不用人工繁殖,只要每年三月,从长江里打捞就行。
前推到如今的大宋,每年三月江边大湾里的鱼苗更是海量。
一条鲫鱼一年就能繁殖几千条小鱼苗,在自然环境中存活下来的,千分之一都不到。
但是移入精养塘人工管理,只要你愿意发展水产这条路,满足夔州所有稻田,鱼塘的用量,那是绰绰有余。
有了秧田,苏油便点开了配套养鱼的金手指,他不希望这么简单的办法,还要花几百年去摸索。
不过要让鱼变得能够下嘴,还要制作大量的泡菜坛子,教会大家制作泡姜和酸菜。
这就需要盐,大量的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