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夔州军力问题。如今夔州的军事力量,名义上还是四州乡勇的合计,如果要解散回乡,那就走回到了老路上。
但是要争取编制,哪怕是厢军的编制,在冗军裁军的大背景下,几乎都是不可能的。
他在夔州,养这支军队没有问题,问题是新知州绝对不会接受。
好在夔州即将升级为上州,可以有一千人的部队,剩下的一千四百人里,拣练出七百人,作为保障渝夔线和夔峡线水陆交通的保障力量,剩下七百人,一些作为四通商号在夔州各处产业的安保,一些充实到如今极度空虚的夔州路各州各县的县尉手下,随便都能吸纳。
还有农业问题,要防止夷人被敲剥,就必须赶紧完成鱼鳞造册的工作,田地文书及时在州府,税司,夷人手里三处备档,造成既定事实,这是今后夔州稳定的绝对基础。
第三百二十七章 逃跑
商务也是重点,苏油采用了汴京的办法,转运司监督夔州进出货品,四通钱庄监督夔州进出资金,两者相互核验账目金额,然后直接扣减税收,从各商户账户转入转运司账户,这就少了许多地方上设置障碍上下其手的机会。
剩下的就是政务,不少还在继续的市政工程,苏油干脆将资金先行提前支付了,以免被新任知州叫停。
为了和新知州达成继续相关政策的妥协,苏油不但没有留下一个通宝的债务,还将仓房扣了一部分下来,没有移交转运司,作为新知州到任的贺礼。
等到新知州再执行两年夔州政策,基本上就能形成定制了。
时间很紧,任务很重,安排很多,动静也不小,导致夔州城乡汉夷,很快都知道小知州要离任了。
这一下就炸锅了,汉夷诸民齐聚在衙门口请愿,要求苏油留任。
梁善民作为宿老代表,杵着拐杖在衙门口老泪纵横:“小苏太守,出来见见大伙儿吧……你不能走啊……”
另一位宿老也道:“夔州城百业初兴,这都还没有享一天福,怎么就要走了?你走了,我们上哪儿找主心骨去啊……”
周边熟蛮寨老也哭喊:“大巫,寨子里新米下来了!我们是来邀你去寨子里边做客的!我们杀了肥猪,肥鸡,你就赏老头个脸吧……”
孙修从衙门里出来,也拿袖子抹着眼角:“大伙儿也别喊了,来晚了,都来晚了……小苏探花,他,昨夜就已经挂印而去了……”
“走了……这就走了?”梁善民心里空落落的:“话都没给我们留一句就走了?”
孙修说道:“留了,留了这个,老员外,你给大家念念吧。”
却是一张衙门告示,上边是几句诗。
天不爱夔瞿,峡江三百里。
奔湍惊滟滪,磐石凜风雨。
所赖齐民力,兴耕岁未已。
田于叠嶂修,卤自飞泉取。
鸟道通丛寨,鲸舟泛海屿。
转输岷蜀木,漂运荆湖米。
夷汉归同化,溪山幸共倚。
息争兢众业,安乐从中举。
梁善民双手捧着告示悲不自禁:“小苏太守啊——”
……
荔枝道上,蹄声得得,苏油和张麒,正沿着当年红翎急递给杨贵妃送荔枝的道路,一路向北。
苏油悻悻地说道:“可惜了我的坛子肉,全便宜新知州了……”
张麒表示不服:“少爷,我们干嘛要跟做贼一样?”
苏油翻着白眼:“你懂个屁!”
知道次日群众要集会,苏油连东西都不敢收拾,连夜逃跑了。
地方百姓拥戴,集会要求官员留任,这是官员没有把稳定工作做好,有借民意逼胁朝廷的嫌疑,是要被吏部记过的。
土地庙四人组里,张散随新式大船夔州号远航去了,刘嗣还要留守诸多未完工程项目。
张藻还要等着新太守的到来,交接财务。
田守忠和乞第龙山,要整顿军队。
大家都一样样走不开,可朝命不等人。
已经迟了一个月,再不出发,只怕御史就又该弹劾了。
结果就是——苏油身边就剩一个张麒,匆匆上路。
荔枝道,自夔州取万州,开州、通州,过宣汉,与子午道相接,穿过层峦叠嶂的大巴山和秦岭,到达京兆府,也就是后世西安,共计二千二百四十里。
道路还是比较开阔,中间有不少山道。
山道是一级级石阶,可并行双马,石阶被岁月打磨得嶙峋而斑驳。漫步其间,倍感历史的厚重与沧凉。
道路两边,都是唐代时就种下的柏树,高大森然。
然而这条道路于今已然荒废,只是旧时规模尚在,恢复起来应该还是比较容易。
“自洋南至达州,往日曾为驿程,今虽坏废,兴工亦不难也。”
四川商业兴盛起来之后,迟早需要开拓境外市场,这条路,以后肯定会恢复起来。
沿途还能见到当年留下的驿站,关墙,寨门,营盘,拦马墙。
拦马墙是修建在悬崖边上的石墙,高度超过马头,用来防止马受惊失蹄掉下悬崖。
如今很多墙体已经垮塌,留出一个个巨大的空洞,看出去便是万丈深渊,非常的可怕。
沿途只有少数的几个驿站,能够让来往客商休息,提供饭食草料。
方便和舒适,那是想都不要想的了,大冬天的赶路,就是两个字——遭罪。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