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讲究修齐治平,但是怎么修,怎么从修到齐,怎么齐,怎么从齐到治,这一步一步怎么走,大家就知道“正心诚意,格物致知”八个字。
更具体的,就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
张载觉得,蜀学虽然不尚义理,不唱高调,但是在“如何做”这上头,算是诸派当中头一份的扎实。
好东西,就要学,于是晚间的时候,张载常常捧着解不开的数学题过来,让苏油讲解。
苏油自然是耐心解说,政治家的本质,就是影响大多数的人,让人接受自己的思路,一起向自己的政治方向努力。
关学,完全可以成为蜀学的政治盟友。
李复和阿囤元贞,如今可以说是掉了个个,一个成了蜀学弟子,一个成了关学弟子。
大多数普通人,却没有忧国忧民,拯时济世之心,他们只想吃饱,睡好,开心。
比如休沐的军士和做生意的商人,吃饱喝足后,城中能供开心的可去之处也不少。
方知味的旁边,就是一处茶馆,仨老头早中晚,用还熟练的汴京官话说书。
上午是《五代》,下午是《三国》。
孝子忠臣,贤君良将,这个东西叫平话。
到了晚上,休沐的军士们都被逼着回营了,说得书就换成了杂记,也叫浑话。
其中不少偷情野合神仙打架的荤故事,明明是一个老头在上边说,一样听得下边那些老少爷们们脸红脖子粗。
这也是本事儿,听闻小苏探花将之称为码头艺术——这可是汴京码头上最正宗的口书手艺。
还都是有正经传承的,《五代》的尹常卖,《三国》的霍四究,讲浑话的孙十五,都是家传的渊源。
渭州城,诗词歌赋咿咿呀呀的唱曲儿是没市场的,如今可就这样的艺术形式才受欢迎。
第三百九十五章 天时
还有一处地界,挣钱也厉害——勾栏街。
变态繁荣的渭州,自打小苏探花来后,更加的变态了。
一夜暴富的神话,几乎每天都能出一个。
小苏探花在渭州开榷市,不管东西的来路,只管交易的秩序。
只要你入城的时候领了税单,那你爱怎么卖怎么卖。
楚地的商人,将稗草都在小苏探花那里卖出了好价钱!
一个牲口大夫,因为治好了囤安军统领,夷人少奶奶的坐骑,甩手就得了一百两银子!
蓝眼睛的姐儿秋娘,献上了绒线编织之法,官府敲锣打鼓地送去脱籍文书,四通商号让四人大汉抬着百两黄金穿州过府的游行,最后送到秋娘那里。
程三爷亲自送上贴子,那是供奉文书,秋娘打那天起,就是一月十贯的身家!
蜀钞的加入,让钱这个东西,在所有人身上来得快,去得快。
一夜暴富得来的东西,最容易的去向,就是女人。
勾栏街的生意火爆,不是没有道理。
……
渭州,不,整个陕西,什么最多?
寡妇。
狼渡原,城南大营,什么最多?
光棍。
整个渭州,媒婆们将男人分作了三等。
头一等自然是工作队里边的那些小官人。
蜀中山水好,养出来的小官人品貌也好,十六七上下年纪,都是说话文绉绉的,彬彬有礼的读书人。
衣着干净,皮夹子里有钱,听闻个个家里在蜀中都是中产。
最关键是学问强,全是再过上一些年,就要去考举的读书种子!
就是跟探花郎学得一副小大人样,家国天下不装在心里,出门都迈不动腿似的,要这样的郎君以后顾家,怕是想多了。
眼力也高,一般女孩子人家也看不上,父母还多在蜀中,这媒做起来难度很高的。
第二等,就是控鹤军的汉子们了。
这群汉子的薪水太高了,陕西乡勇论文,到了人家这里论贯!
听说就算没在了沙场,遗属也能得到百贯的钱财。
但是这帮汉子也有毛病,多数在西南已经有了家室,小苏探花严令,在蜀中有家室再在渭州养外宅,严惩不贷。
加上首领是石小娘子,那这活规矩就成了死规矩,脑残粉只讲拥护,不讲道理的。
于是没有家室的那些,就成了媒婆们争相争取的香馍馍。
第三等,就是囤安军的夷人了。
这种夷人,腰长鼻梁挺,模样倒是好看,就是和渭州人区别还是有些大,一眼而知不是汉种。
不过这些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夷人大多汉话精熟,除了甲胄上的红杠杠有些吓人。
举止也有些粗野,给他们行礼,好些还直愣愣的不知道如何回礼。
但是媒婆们很快就发现了这群男人的好处——对女人那叫一个好。
听说了吗?城东头的寡妇陈四娘,实在是拖不动一帮孩子了,托媒将家中大姐儿嫁给了囤安军中一个什长。
新婚当夜的温柔就不用说了,第二天起来,什长直接给了大姐儿一个红本本,说是什么存折,上面的数字后边,一连串的圈圈!
蜀钞上头,三个圈圈就是一贯,这是渭州人如今都明白的事情,可是一连串的圈圈是什么概念,就不知道了。
总之就是老多老多钱!
什长一句话:“我们族里,都是男人在外打战,女人在家管账。”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