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朝之后,文彦博送韩琦出来,低声说道:“还记得除授太子詹事时的事情吗?”
韩琦跺脚大愧:“见事之晚,直宜受挞!”
……
当年王陶事韩琦非常恭敬,韩琦也非常器重他。
等到赵顼被立为太子,建立东宫班子的时候,英宗本来是要用蔡抗为太子詹事的。
韩琦却努力向英宗推荐王陶,往皇帝身边塞私货。
文彦博私下对韩琦说道:“王陶是给你吃了什么药了?为什么用蔡抗不行?你就依了官家的意思吧。”
韩琦却认为王陶是人才,对文彦博的话一点听不进去。
到了今天,王陶看出了赵顼对韩琦有些忌惮,接下来肯定会调整国家核心班子,上自己的人,于是视韩琦如仇敌,卖力声讨。
如果说王陶是真正的希从上意,那蒋之奇弹劾欧阳修,也是为了解救自己。
他是因为在濮议问题上和欧阳修保持一致,因此被欧阳修一力推进谏官队伍的。
欧阳修为这件事情甚至还拉上了英宗背书,当年几个小官的任命中,英宗专门出手诏,点了蒋之奇的名字。
这个人,必须安排在御史里行的位置上去。
后来欧阳修成了朝官之敌,人人喊打,眼看变成一艘即将没顶的漏船,此时不跳水,就会被拖下水。
于是蒋之奇开始收集对欧阳修不利的言论。
其实欧阳修被人告发私德不修,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老头很惨,命犯小辈女人。
第四百六十六章 欧阳修出事
第一次是在庆历五年,被人揭发与外甥女阿张有奸情。
说是亲外甥女,但其实阿张与欧阳修并无血缘。
欧阳修有个妹子,嫁与襄城张龟正作续弦。张龟正与前妻生育有一女,即阿张。
欧阳氏嫁入张家不久,张龟正便去世了,欧阳氏孤苦无依,只好带着时方七岁的小阿张回到娘家。
阿张长大成人,欧阳修便给她张罗了一门亲事,嫁与族兄之子欧阳晟。
欧阳晟是虔州司户,宋仁宗庆历五年,欧阳晟任满,带了妻子阿张、仆人陈谏回京述职。
回京后,阿张与陈谏私通,被丈夫发觉。
欧阳晟将阿张与陈谏告到开封府右军巡院,审讯的时候,阿张突然供称,以前跟欧阳修也有过不正当关系,并说道“引公未嫁时事,词多丑鄙”。
然后就有人联想到了欧阳修的那首《望江南》。
江南柳,叶小未成荫。人为丝轻那忍折,莺嫌枝嫩不胜吟。留着待春深。
十四五,闲抱琵琶寻。阶上簸钱阶下走,恁时相见早留心。何况到如今。
阿张为什么要攀扯叔叔,至今流传着两个说法,一说“张惧罪,且图自解免”。
一说阿张受了权开封知府事杨日严的教唆。
因为杨日严之前担任益州太守时,欧阳修曾经弹劾他“贪恣”,杨日严怀恨在心,抓住阿张被诉通奸的机会,指使狱吏教唆阿张,企图将欧阳修拖下水。
谏官钱明逸闻讯,立即上书弹劾欧阳修。
不过,案子到了法司那边,主审的军巡判官孙揆认为,阿张的供状过于骇人听闻,且缺乏证据,不足采信。
但宰相贾昌朝认为,法司应该根究欧阳修到底有没有涉案,又命三司户部判官苏安世重组法庭,再审阿张案。
苏安世则采信了阿张的供词,认定欧阳修与阿张有不正当关系。
幸好此时,宋仁宗又派了宦官王昭明“监勘”,以防止出现冤错案。
如今这个王昭明正和李若愚一起,在陕西调教厢军,一个负责秦渭,一个负责环庆。
说起来这人与欧阳修可是有过节的——之前,欧阳修被任命为河北都转运,仁宗命王昭明随行,但欧阳修却上书说:“按惯例,并无内侍同行之理,臣实耻之。”
这是摆明了歧视内官。
然而,大宋的宦官们,人品似乎比士大夫还可靠。
王昭明看了苏安世的结案报告,大惊失色:“今省判所勘,乃迎合宰相意,加以大恶,异日昭明吃剑不得。”
话丑理端。现在你们仅凭阿张一面之词,并无确证,便判欧阳修犯下人伦大恶,分明是为迎合宰相之意。若是铸成错案,岂不是害我异日陪着吃剑?
苏安世听了王昭明的话,也有些慌,不敢再枝蔓其狱,维持了孙揆的原判。
这事情虽然逃脱,但欧阳修还是被查出有瑕疵的。
他用阿张奁产买田、却立欧阳氏户口,涉嫌侵占孤儿财产。
于是庆历五年八月,欧阳修“坐用张氏奁中物买田立欧氏券”,被贬至滁州,留下了那篇著名的《醉翁亭记》。
……
而这次出事儿,却是因为他妻子的堂弟薛良孺。
薛良孺因为举荐的人贪赃,受连坐问责。
事情本来不大,加上赵顼继位,大赦天下,堂姐的丈夫又是参政,薛良孺心想这回怎么都稳了。
结果欧阳修为表示大公无私,“乃言不可以臣故徼幸,乞特不原”,薛良孺被从重处罚,不但不获赦免,连官职都被免了。
于是薛良孺对欧阳修恨之入骨,便四处散播欧阳修与儿媳吴氏有奸情。
谣言通过集贤校理刘瑾之口,传入御史中丞彭思永的耳朵,彭思永又告诉了御史里行蒋之奇。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