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滔滔也明确回答:“要门阀,亦要勘婚。”
吕大防顿时又傻了,犹豫半天:“如此但恐难得耳。”
二月,乙卯,高滔滔却突然宣谕,主动给外官降低难度:“近选得九家十女,惟孟家女最可。”
王岩叟立刻问道:“不知是正出否?”
高滔滔答道:“王广渊女儿嫁给孟家,而生得此女。”
吕大防心中暗喜,却皱眉道:“好是好,只恐为勘婚,却又难成就。”
高滔滔说道:“今台官总有文字,乞不用阴阳之说,亦欲与公等评驳,更不勘婚如何?”
这是刘正夫的建议,认为堪婚只能算是锦上添花的添头,民间多用之,然自古天子纳亲,多不从此说。
大家顿时松了一口气,吕大防赶紧声言,祖宗以来,俱未尝勘婚。
王岩叟也赶紧附和:“自古圣人不取阴阳小说,陛下今放得下此事,深为得体。”
高滔滔却又道:“不过台谏文字,皇帝还未尝知晓。”
王岩叟躬身道:“此事只合断在太皇太后。”
乃宣谕令同三省进入文字。
退朝之后,王岩叟去找吕大防:“太皇太后的意思,相公明白了吗?”
吕大防问道:“何意?”
王岩叟说道:“太皇太后要文字,当不止为保明孟家,其实是要取外议之说,以破勘婚耳。”
吕大防即草奏:“奉圣谕,选纳皇后,更不勘婚。”
苏辙拿到吕大防写的奏章,过来找他:“如此则不勘婚乃出圣意,那用大臣文字之说何存?”
吕大防问道:“以子由之意,该如何写?”
苏辙取笔,在吕大防奏章“选纳皇后”字下,添入“今来众说”四字,及添入“臣工累尝奏,阴阳拘忌,亦宜简略”等字,说道:“必须如此,表明议出于众,合圣意而纳之。”
其实吕大防也不一定是真不懂,但是高滔滔的意思是将不堪婚之说,定义成群臣的建议,而吕大防却可能害怕担这个责任,因此装作不懂,左右推脱。
于是苏辙来出了这个头。
两日后,吕大防进呈纳后不当勘婚,并孟家考察选召札子。
枢密院再对,高滔滔问韩忠彦等道:“了解到孟家的情形了吗?”
这些已经纯属走过场了,孟家的底细,最清楚的就是高滔滔。
韩忠彦对曰:“孟在善人小官,门户静,别无事。”
孟在就是孟小妹崽的父亲。
高滔滔还害怕有意外,宣喻道:“不欲选于贵戚家,正恐其骄,骄即难教。”
韩忠彦等又对曰:“如孟在人家,自应不骄,亦须易教。不在富贵中生,则必谨畏。”
二月甲寅,太皇太后终于宣谕:“孟家女入内能执妇礼,可降制立为皇后。”
吕大防等也揣着明白装糊涂,一本正经走过场:“降制当择吉日。”
高滔滔道:“老身已经看过了,今日明日皆好,只就明日降制。”
王岩叟再次提醒:“太皇太后宜降一手书,付学士院,庶于事体为顺。”
高滔滔答应了,又问道:“以往皇帝大婚,有没有赐予后家的故事?”
高滔滔是姑母曹后自幼养在宫中的,当时号称“天子娶妇,皇后嫁女”,千古罕见的缘法。
她要说自己对这方面不太清楚,别人也拿她没有办法。
吕大防说道:“汉代时,赐予甚厚。”
高滔滔应道:“汉时太远,且说唐时。”
吕大防老实回答:“唐时则不见。”
于是高滔滔又问本朝故事,吕大防曰:“有之,但都无文字。”
王岩叟轻轻拉了拉吕大防的衣服,吕大防才回道:“必是出于内库。若不赐予,必作债。”
高滔滔这才点头:“这我知道,曹琮向日,还债极多。”
曹琮,即光献曹太后的叔父,当年曹太后入宫,曹家欠下大笔债务,高滔滔提出旧事,就是想要减小孟家的经济负担。
吕大防回到都堂,即召范百禄、梁焘,谕以今日降手书及于制中,要体现出奉圣命之意,又令国史院检孟元、孟在履历,传送学士院。
乃拟手书草稿进入。初欲就丙辰降手书,以皇帝本命,遂改用戊午。
手书曰:“吾近以皇帝年长,中宫未建,历选诸臣之家,参求贤德。故马军都虞候、赠太尉孟元孙女,阀阅之后,以礼自持,天姿端靖,雅合法相,宜立为皇后。付学士院降制施行,其他典礼并依已降指挥。”
高滔滔看后非常满意,己未,内出制书,立故马军都虞候、眉州防御使、赠太尉孟元孙女为皇后,仍令所司择日册命。
翰林学士梁焘上奏:“伏惟陛下为皇帝留神选纳淑哲,踰年方始中选,其于安国家之功益崇矣。朝廷庆事,天下幸甚。臣敢为两宫之贺,因得以献所当言者四事。”
“朝廷奉陛下诏旨,讲求迎纳皇后典礼甚备,诚一代盛事。所当次第施行,不宜少损,使天下明知国家敬重大婚之礼,垂法万世。此一也。”
这话的意思,是说我大宋如今豪横了,有钱了,皇帝的婚礼不应当再办得寒薄。
该有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有;该讲的过场,我们一定要讲。要使其成一代之盛事,万世之垂法。
“陛下既为皇帝得贤助于内,又常多进正人,辅佐圣德于外。正人多则政事纯一,政事纯一则朝廷安静,奸邪自消,可以终无忧悔矣。此二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