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估计,辽朝里边,能看透管仲之法的人很多,能看透这点的,怕是没几个。”
王珪和蔡确面面相觑,这就是陶朱之能?
就听苏油说道:“同样的道理,行业间也是如此。三司应当对国内的产业进行评估,对于需要注水的那些,国家就应该通过经济杠杆,通过税收减免,土地出让,工程优先等措施,予以鼓励扶持。”
“对于过剩的那些,就应当提高税率,压低价格,精简整合,予以平抑。”
“现在我们说辽国,辽国沿海州郡的繁荣,无疑也会对其贫困的北方产生这样的作用,我们只需要将这种烈度加强,就会给辽国带去很大的麻烦。”
“想要如管仲那样,用经济手段打击一个国家的经济支柱,以今人之智,那是不大可能的,但是我们一样可以影响其经济平衡。”
“辽国沿海的繁荣,依靠的不是他们自身的生产能力,而是大宋的商品输出,货币输出,甚至依靠的是他们自身仓库中的赋税。”
“当地官员为了谋取大利,不惜将库银进行短期拆借,用于购买两岛上的商品。”
王珪有些讶异:“辽朝君主暴虐,他们的官员敢这样干?”
苏油笑道:“这有何不敢?辽朝也是发解春秋两税,从税收集中到府库,到发解入京,中间也有时间。”
“要是收税收早一点,发解发晚一点,这中间就有不少税收被州府掌握。”
“利用这个时间和税收,购入商品,再将之卖掉,然后吃掉利益,本金还回银库当中,又有谁知道呢?”
王珪是文人出生,对这些伎俩不怎么了解,不由得毛骨悚然:“这个……我朝……”
苏油笑道:“这才哪儿到哪儿,发运也不是一次性发运,总得分期分批的对吧?其实只要第二批收到再发送第一批,那地方州府官员手上,就永远有一批税金存在。”
“别说短期贸易了,即便是长期的货款周转,他们也有足够的本金供调配使用。”
王珪已经掉进了本朝钱纲转运的魔咒当中,额头上的汗水都下来了:“三司……三司知道吗?我朝怎么处理的……”
苏油懒得搭理王珪,继续说辽国:“让辽朝州府官员们做这个生意,进货出货,他们才不会愿意这么干呢。”
王珪真的懵了:“这是白捡啊,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干?”
苏油冷笑道:“因为白捡都嫌麻烦。”
“他们直接将资金转借给商人,分长短期收回本金和利息,不是更加的方便?”
“对哦……”这一刻,王珪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傻子。
苏油这才对赵顼躬身:“陛下,商贾们生意做得风声水起,有足够的利润支付州府官员的利息,整个辽国沿海州郡,都因为这贸易的红利,变得欣欣向荣。”
“百姓生活水平节节高涨,无需在种地纺织,放牧熬盐,做点小生意,就能足够一家老小美美地生活,虽然对北方有些影响,但是自己的生活总是好的。”
“一天靠做生意收入五百文,就能够买到七十斤米,这样的日子,谁不想过?”
王珪,蔡确,赵顼都心惊肉跳,知道接下来苏油要说的,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后果。
果然,苏油对三人再次拱手:“这欣欣向荣的一派大好局面,都是以獐子岛和鹿岛上的贸易活动为基础。而这样的贸易活动,大宋法理是不支持的。”
“所以要是有一天……大宋决定采取行动,让这个基础,突然消失,会是什么情形?”
赵顼猛然站起身来:“好!这是给辽人挖了好大的一个坑!”
王珪吓得直挥手:“使不得,那就是辽主集结数十万大军,挥师南下的后果!”
蔡确也拱手道:“陛下,此事重大,如今河北空虚,万不能过于刺激辽人。呃……想必鱼国公还有计议。”
苏油也吓着了:“陛下,相公和执政说得在理,目前阶段,河北未安之前,的确不能过于刺激辽人。”
“也就是说,我们的目标不能定得过大,要完全打击其农、牧两项产业,那是不大可能的。”
“就目前阶段来说,能够影响其经济平衡,继续制造沿海虚假繁荣,通过货币输出悄悄使其开始通货膨胀,造成沿海地区与内地巨大的收入差距,形成更剧烈的抽吸效应,让其经济失去平衡……”
“要是陛下还不满意,那就……再加上培养买办阶层,培养亲宋势力,通过他们影响辽国国策……”
“还有,扶持他们一些产业也行……”
赵顼愣住了:“明润你确定没有说错?朕替辽国扶持产业?!”
苏油摸了摸鼻子:“当年在南海占城三州,臣不也是扶持了甘蔗产业嘛……谁知道后来甘蔗刀演变成了义军的武器,推翻了暴政……”
赵顼想了想:“那该是什么产业比较好?”
苏油说道:“不能是农业和牧业这两项增强其国力的产业,这个……臣想来就是矿藏。”
“引进矿藏,使辽人的矿工增加,矿工都是壮丁,因为开矿也必须集聚,一旦最后被断了生计,最容易造反。就是……就是怕辽人不上这个当……”
蔡确忽然拱手:“陛下,相公,国公,你们觉得……伐木怎么样?!”
靠!
就听蔡确说道:“伐木和开矿差不多,同样需要集中壮丁,而且要用到刀斧等工具。”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