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宰执都还没当过呢,就开始提醒自己考虑宰执之后的后路了。
能够执掌天下中枢的大佬们,就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想到接下来还要和高国舅打交道,苏油真是一个头两个大。
……
华山之阴,十里连营。
这里集结了大宋如今最强悍的部队。
五支禁军,感义、镇国、定国、囤安、控鹤,满额全员,合计一万五千人。
此外,还有上四军捧日、天武、龙卫、神卫各一部,合计五千人。
因为这些新军全部都是骑军,而且是足骑骑军,两万人的部队,共计有马三万匹,骡两千匹,驴四千五百匹,还有六百头骆驼,因此负责照料这些牲畜的狼渡牧人熟蕃,也有三千人之多。
此外还有负责后勤、仓储、营房、车驾、军需的一应附属部队,又是五千常备行走。
这都还没有算有事临时征调的调阅厢军,乡弓手,蕃勇敢之类。
华阴县,本来只是华山底下的一处小县城,如今成了新军大本营。
五支部队在华阴周边各处建有大寨,如梅花一般拱卫华阴,城郊四面,则是上四军调训部队,城中则是节度幕府。
高遵裕,就是这支大部队的首脑。
这个人的军事才能,其实一直都是中平偏下,不过安抚蕃人薅羊毛倒是一把好手。
赵顼的这道任命,就连高滔滔都不放心,特意将赵顼叫到内宫里边好一通说,意思就是她这个伯父报国忠心,不后于人,但是有一个大毛病,就是气度太小,虚荣心又强,不容别人的功劳高过他。
这种人总是喜欢将功劳归于自己,不许他将所得,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只能做副将,不能当主帅。
而且新军是什么,她出身将门,都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建制,以往的经验完全没用。
见到薇儿演示,器械的确是犀利,但是在大战里边效果如何,却没有实际验证过。
因此这项任命,高滔滔是持反对态度的,于是就一直拖着。
等到曹南在南海大展神威,以五百破两万之后,高滔滔才对新军开始放心。
经苏油建议,赵顼先后调用熟悉新军作战方式的曹南做高遵裕的副手,同时将在南海大战里操控新军取得不俗战绩的王中正,在西北一战里用震天雷用得顺手的李宪作为高遵裕的襄助。
还暗示军机处会妥善地给国舅爷擦屁股,手把手教会高国舅新军指挥方式,高滔滔才同意了这道任命。
因此高遵裕对别人气量狭小,在苏油面前,却是服帖得很。
苏油如今是顶级文臣,班位在王安石文彦博等致仕老臣之下,在王珪蔡确司马光等人之上,与曹国舅这种使相在伯仲之间,高遵裕的级别还差得远。
另外苏油的正职乃是提举军机处,军机处是直接替皇帝掌控新军的重要部门,也就是高遵裕的顶头上司。
不说这些,就凭苏油为高家一手安排羊毛产业,从上游金融商务到下游原料收购一条龙培训,等于是将这份产业拱手相送,将高家扶持成了四通集团的重要合作伙伴,高家人对此也是颇为感激的。
最难得的是苏油从来不以此为恩,就连产业扶持,都是通过石家来进行的。
石家高家同属将门,论起辈分来,石家老奶奶比高滔滔都还要高一辈,将羊毛产业定义为将门世家之间相互利益输送,支持奥援,在大宋就不怎么显眼。
要不怎么说人家涪国公会做人呢!
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县令
更不要说,新军从被服到武装,从后勤到指挥,从将领到士兵,满满的理工背景。
也就是苏油不认,不然真理论起来,都是苏油的徒子徒孙。
不管是左监军王中正,右监军李宪,还是感义军以外的四军首领曹南,王厚,苏烈,田守忠,都和苏油渊源极深。
至于幕府里边的书办,会计,各房参军司马,营中的设备维护,器械维修技术员和工匠,更是大多都来自嵩阳书院,皇家理工,商州胄案,眉山技术学院。
没办法,换成别人来,他也玩不转啊……
因此高遵裕根本不敢在华阴节度幕府里坐等苏油上门,而是放出侦骑仪仗,苏油一出洛阳就接上,然后自己出城十里相迎。
见到苏油的旗牌,高遵裕打马行前,甩鞍下马,唱了一个肥诺:“末将高遵裕,特来迎候国公爷!”
苏油也赶紧下马,将高遵裕扶起来:“节度你太客气了,这等排场礼节苏油怎么受得起,新军不兴旧礼,以后行军礼即可。”
高遵裕笑道:“这礼行得,朝中小人蛊惑,高家这点破事情,还差点连累到国公,这也算道歉了。”
这件事情,说的是朝中有御史曾经想过鼓动议案,弹劾苏油利用羊毛产业输送利益,交接权势,谄媚后宫。
不过连爆发出来的机会都没有,就被各方大佬按得死死的。
御史想要求名,也不是这么个求法。
苏油的夫人乃是太祖的背锅侠小棉袄武烈王的后人,本就是妥妥的勋贵,还是与国同休的那种。
因此苏油和勋贵的联系,本来就是天生的。
不然怎样?借一百个胆子给涪国公和离?分分钟剁成包子馅喂狗信不信?
不信?那我问你蜀国夫人什么出身,除了武术,是不是还有法术和医术,呵呵呵,让涪国公来个白日飞升怕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