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矢射出,眨眼飞过百步,将对方两名骑手从马上射落了下来。
狄咏勒马减速,身后第二队十余骑越出,同样又是举手发弩。
这一次战果要好了一些,对方又是三五人落马。
如此三轮后,对方已经损失了十数名骑兵,双方相距已经逼近二十马步。
狄咏已经再次出现在了队伍最前方,马速已经提升了起来,手里武器已经变作了骑刀:“杀!”
身后骑军也化作两队:“杀!”
夏人斥候指挥完全没想到这支宋军骑马变阵更换武器如此迅速,完全不弱于西夏精锐,眼神一凛,不由得下意识地轻轻勒了一下战马缰绳。
就在这时,一支长箭从松林中电射而出出,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从夏人指挥的脖子扎了进去,直接穿透他的脖子,又从肩胛再次扎入人体,最后从肩膀下一点穿了出来。
破甲锥!
血花迸溅,斥候指挥还没来得及做出任何反应,便跌落到青草茂盛的山坡下。
夏人的阵型顿时一窒,几个机灵的斥候见首领已失,立即拨马想溜,剩下的根本还没有反应过来,还企图斩杀这队宋军当做军功,出现了一瞬间的混乱。
电光火石之间,狄咏已经带着雪亮的骑刀,闪入夏人的冲锋队伍之中!
马前六斩!
马前六斩有两斩是以骑破步,剩下四斩,都是以骑对骑!
很多人以为古代骑兵最好的兵器是长枪,其实是一个误解。
首先是枪杆强度在骑兵对战的过程中容易折断,导致失手;其次是枪是点状攻击,一旦错失,就很难再有机会;第三是武器太长,难以控制精准度,远不如短兵器打击的准确性高。
除非是重骑密集成阵,否则长枪不用也罢。
比如如今辽人的军队,正军一人,备马三匹,武器包括弓四、箭四百、长短枪、骨朵、斧钺、锤锥。
主要依靠的弓箭,长兵器只有一种,短兵器则有四种。
真实历史上不久之后,夏人中就有建议设置强弩军以对抗宋军的,其理由就是“国家用铁鹞子以驰骋平原,用步跋子以逐险山谷,然一遇陌刀法,铁骑难施;若遇神臂弓,步奚自溃。盖可以守常,不可以御变也。”
就是说铁鹞子遇到陌刀阵,就会受到克制,如果铁鹞子使用的是长兵,不至于畏惧陌刀。
《金虏图经》里所记录的女真人铁浮屠重骑,也不是古代小说里那样的怪物,而是“弓力只七斗,箭极长,刀剑亦不取其快利。”
似乎更加重视击打能力,同样没有说到长兵器。
甚至还有狼牙棒,铜锤,骨朵,铁鞭,铁锏,主要目的都是出于命中率和伤害程度的综合考量。
其中狼牙棒,铜锤,也并不如演义里那么夸张,狼牙棒就是四五尺长的硬木棒,上面嵌上大钉。
铜锤虽分长短柄,但长柄的是步兵用的,骑兵用的铜锤柄长也不过四五尺,锤头不会超过拳头大,小的甚至只如鸡子大小。
总的来说,就是骑兵武器重量,最好不要超过五斤,才方便骑兵使用。
这么一来,骑刀的优势就太大了。
因为刀这种武器,重心可以设计得更加靠近人手,这样操控比锤,棒更加灵活。
而伤害程度又因为刃面的存在得以保证,渐渐成为所有骑军的最佳的近战兵器。
当然对付重甲具装,骑刀是派不上用场的,但是战争是一门综合科目,光是重骑,那也只有被带弓轻骑放风筝的命。
有了优良钢质和优秀设计的骑刀加成,加上狄咏和亲卫们高超的武艺,如今直入虎入羊群,砍瓜切菜一般大开杀戒。
夏人转眼崩溃,除了数骑狼狈逃脱了宋军的追射,剩下的全都倒在了这里。
松林里骑出了一名汉子,穿着普通的宋朝百姓衣服,坐骑明显已经受伤。
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试探
他来到一匹空马前,先是换了马,然后拍了拍之前骑乘的那匹,这才驱赶坐骑,朝着狄咏他们行来。
狄咏命手下给同袍包扎伤口,打扫战场,收集战马,自己朝那名骑士骑去:“壮士神箭,当真了得!为何不继续军中效力?”
那汉子苦笑着撩起裤腿,狄咏这才发现那是一只木脚。
狄咏感到很抱歉:“我是知环州狄咏,夏人马上就到,还请壮士与我回环州。刚刚歌吹队伍里那妇人,是你家娘子吧?”
那汉子拱手道:“小人吴存之,华阴人士,曾经在渭州弓箭社做过社甲。”
“后来随石仙卿立了些功劳,不过也伤了左腿,朝廷赏了几十亩地,就做回了庄稼汉。”
狄咏说道:“先回城再说吧,吴壮士神射,说不得守环州还要借力。”
那汉子再次拱手:“自当为国效命。”
说完转头看向战场:“对了,那支破甲锥箭头我要取回。”
狄咏手下蕃骑对这个箭术神奇的汉子佩服之极,屁颠屁颠地将射杀那名斥候指挥的箭头取了回来,双手奉上。
吴存之接过箭头:“这是当年石仙卿送给我的宝贝,小人这么些年一直平安,可都是它在保佑着呢。”
狄咏将箭头要过端详:“上边这个小印记的石字了不得,这是国夫人的兄长石老亲手打造的,好东西。”
用手刮了刮箭头的尖端:“透甲过胴,还是一样锋锐,这是真宝贝啊……嗯?对了,你的名字我好像在哪里听过。”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