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因通婚留在夏国的公主,大宋要保持其待遇,不得轻慢。
为了让辽国放弃管理权,大宋也付出了重大的代价。
黑山——曲野河一线原夏国与辽国边境,夏国曾经驻军七万。
大宋愿意将军力减少一半,以三万五千为上限,表示大宋视辽国为兄弟之邦,而不是威胁。
大宋需要在五原、九原两郡开通榷市。
大宋每年给辽国的绢钞,在二十五万贯的基础上,再增加五十万贯。
大宋解除对辽部分图书的禁令,经史子集,佛家经典,允许辽国在獐子岛上任意采购。
大宋资助辽国在中京修建司天台,传授星象、历法,保持两国在礼制上的对等敌体地位。
敦煌遗书中佛学的整理情况、编著的书籍,大宋必须定期向辽国通报,赠送。
大宋需要援助辽国,在辽国苏州设立钱庄,方便商贾进行贸易业务。
大宋承诺,不再以任何方式,与女直完颜部,进行直接贸易。
大宋需要资助辽国,在辰州、保州建设港口。
和议传回汴京城,顿时引发了轩然大波。
台谏立即发动,弹劾此次和议让步过大,苏颂晁补之丧权辱国。
真正的明白人是少数,西夏的产能到底有多大,现在谁都没底,但是赵顼知道,谈判中所谓的大宋支援三路的五百万贯,是苏明润在三路自己个儿倒腾出来的。
和田玉终于在断绝数十年之后,再次源源不断送往汴京城,居高不下的毛呢和细毛呢价格,终于在元丰五年的七月来了一次下调。
最关键的是军费,大宋每年在西军上消耗的军费,终于得到了彻底的缓解。
战后陕西四路的正军还没有减少,但是厢军开始大规模复员,因为宁夏三路政策极度优惠,大部分人选择前往三路当地主。
除了地,还有女人,那里男人少,女人多,对厢军老光棍尤其具备吸引力。
半年之内,陕西军费需求直降一半,而剩下的,陕西和宁夏地方政府可以就地解决。
军政分离的好处,就是这些军费捏在文官的手里,有苏油这台赚钱机器在,元丰仓和封桩库在皇宋银行户头上的数字,停止下降之后,又渐渐开始有了缓慢的增长。
为了迷惑辽人,赵顼颁诏,既然和议已成,为了不刺激辽国,让事情变得拖延不决,他同意对此次和谈决议用玺。
但是鉴于苏颂和晁补之在和谈中的糟糕表现,苏颂落职改任工部尚书;晁补之出外,去宁夏当任苏油的副手,当任三路都转运司判官。
临行之前,赵顼将苏颂和晁补之召入宫中,三人秘议了两个时辰,具体内容如何,朝臣不得而知。
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丰年
七月,甲午,辽主如秋山,庆贺重大外交胜利。
己酉,大宋始建雩坛于南郊之左,祀上帝,以太宗配。
是月,河水大涨,大吴埽堤启动泄洪预案,以舒缓灵平下埽危急。
大宋稳妥地保住了黄河堤岸,可辽国就没那么幸运了。
南京道霖雨,沙河水溢。
一条小小的沙河,便让辽国永清、归义、新城、安次、武清、香河六县即将成熟的稻米打了水漂。
八月,进封皇子均国公佣为延安郡王;以昭容朱氏为贤妃。
康申,帝有疾。
除了赵顼的疾病,大宋今年终于迎来了一个大丰年。
大自然对赵顼其实非常的不公平,登位二十年,真正的丰年才两个,非常不符合自然规律。
但是终于是来了。
进入八月底,蜀中、荆湖、两浙、京畿,均奏报大熟。
至于南海,那是年年大熟,大伙儿都懒得跟那开挂的地区计较了。
各地常平仓、转般仓疯狂纳米,就这样还架不住米价从七十文一斗降至四十五文一斗。
这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谷贱伤农。
这是蔡确执政以来遭遇的第一次大危机,他得给这些粮食寻找出路。
蔡京建议朝廷,大宋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开放酒禁,曲禁,刺激私酿。
同时加大漕纲,京仓继续充实兴洛仓,那里的库房超级能装。
国家粮食分三条线路——蜀中、荆湖,充实陕西;两浙南海的,一部分通过漕运充实京畿;另一部分通过海运充实京东。
京畿的粮食则充实河北、河东。
河北、京东、河东三路,大兴工役,给百姓们足够的钱粮,让他们干活。
除了黄河大工程,京兆府到兰州的道路也要整修,蜀国公已经在河西闹了好多次了。
至于河西,本身就有能臣在那里扎堆,距离又太远,运粮过去太不划算,就这样就好。
蔡确几乎都不用思索,就完全同意了这个方案,哪怕它的提出者是蔡京。
还是这个月,欧阳发刘奉世挖掘整理出了大量敦煌宝藏,内容涉及数学、地理、历史、政治、贸易、哲学、军事、民族、民俗、音乐、舞蹈、文学、语言、音韵、名籍、账册、函状、表启、类书、书法、医学、兽医、工艺、体育、翻译、曲艺、占卜等等。
其中与医药学有关的近百件,有医疗方一千多个;
天文历法方面的四十多件;
数学方面的近二十件;
水利、农业、化学等方面著作多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