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经常对沈括实施“夏楚”。
《礼记·学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郑玄注:“夏,稻也;楚,荆也。二者所以扑挞犯礼者。”
这是学宫里边用来惩罚不守规矩学生的东西,也是家长打小孩的东西,跟蜀中的黄荆棍儿差不多。
张氏拿它来打老公,苏油收到信的时候都差点笑崩了,小七哥你看看人家沈存中的老婆,打老公都是守着礼的哈哈哈哈哈……
更奇怪的是,沈大科学家似乎有受虐体质,来到宁夏后,还常常对张氏怀念,写信嘘寒问暖,连嫡子被后妻欺负都不放在心上。
还是苏油收到刘嗣的信件,将沈括的儿子沈冲送到皇家理工学院学习,之后又给他在皇宋银行安排了个差事,家产全部放弃,留给张氏的亲子,这事儿才算完。
听到苏油调笑,沈括就老脸一红:“张氏以豆蔻之年下嫁与老夫,我对她是敬重。”
苏油笑道:“治病得治根,沈冲就是她的心病,强放一块儿只会大家别扭,先分开一段时间再说吧。”
“我让薇儿去看过你家夫人,说是肝气上炎情志不舒,除了服药调理,还传了一套功法,慢慢来吧。”
苏油比大苏好的一点,就是他调笑归调笑,但是调笑过后会贴心地帮你解决问题,常常让别人哭笑不得。
沈括现在就哭笑不得,只好顾左右而言它:“正事儿这么多聊啥家事,去看大机器吧……”
大宋如今最大的理工成就,无可争议的应该是杭州型战列舰和炼钢大平炉。
其次应该是造船的蒸汽曲板机。
第三是船坞使用的龙门吊车。
现在仓库里边这个玩意儿,只能排到第四。
但是个头已然不容小觑。
当然,比后世苏油熟悉的嘉阳小火车,都还要小很多。
精密铸铁的铁轮,有半人的高度,蒸汽锅炉长度三米,受工艺限制,采用的是铜内胆。
锅炉内部是一百三十根过火铜管,均匀地分布在筒状锅炉内,用来加热缸体中的水。
水缸也是铜的,因为黄铜具有更好的密封性能。
受到苏油快速热水器的启发,沈括创造性地将锅炉内的直管改成了弯管,同时将更多的弯管布置在锅炉火箱的周围,构成水冷壁,过热器和省煤器,大大提高了热利用效率。
同时为了得到更大的驱动压强,锅炉外部还包覆了隔热层、然后用铆接铸铁壳包上加强。
蒸汽包也是黄铜的,让机车看上去如同一个黑大个戴着一个漂亮的黄铜帽子。
这个帽子里边,还设计了水气分离装置,经过这些改进之后,这个蒸汽机能够产生八个大气压的压强,给气缸提供强劲的动力。
苏油不知道的是,这个参数,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行星号火车头,因为行星号火车头的发明者没有他这么土豪,人家考虑了制作成本。
在技术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史蒂芬森父子已经哭晕在厕所。
当然火车本身的自重也增加了,但是火车的原理是克服铁轨摩擦力,这点增加的自重,比起得到的优良动力来,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相比后世的巨无霸火车头,这点重量才哪儿到哪儿?
巢国栋看着眼前这钢铁黄铜制造的“庞然大物”,心中已然充满了敬畏。
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 不信就是蠢
整个银丰监周围,已经修建起了一条周长十公里的试验铁路,看着铮亮的铁轨,苏油就知道沈括已经不知道在这轨道上跑了多少圈了,今天这老头就是跟自己显摆来着。
车头后面还挂接了一列水煤车厢,再往后是十节木质车厢,车厢有两个厢车车厢那么大,按照一节厢车满载一千五百斤粗略估计,这列火车能够拉三万斤也就是十五吨的货物。
车厢简陋得一逼,就连车头都没有遮掩的地方,全敞篷。
也就是说,这玩意儿在苏油的心里,还是实验性质。
几个兴趣小组的成员在给锅炉加煤,保持气压。
苏油看了简陋的车体:“我们坐哪儿?”
沈括有些诧异:“为啥要坐?我们都是站着的。”
苏油就抬头看着天空,喃喃地嘀咕:“不愧是一群工科狗啊,纯的……”
机车房里有几个小马扎,估计是维修换零件用的,苏油将它们捡起来丢到低矮的车厢里,爬进去坐好:“开车吧。”
“好嘞!”车头上一个精神的小伙等沈括和巢国栋都爬了进去,开心地答应一声,拉动蒸汽调节阀,在巨大的呼啸声里,蒸汽灌进了气缸。
终于,火车开始有了轻微的动静,慢慢地向前驶去。
这对习惯骑马的巢国栋来说,是一种神奇的体验。
火车冒着烟和蒸汽,轰隆轰隆地开动了起来。
苏油突然发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尼玛原来工科狗们站着有站着的道理,太颠屁股了!
现在他只感觉脸上的肌肉都在不停地抖动,不得不咬紧牙齿,免得咬着舌头。
坚持!自己摆好的小马扎,含着泪也得把它坐完……
两个骑手拿着红旗,挥舞着冲到了火车的前面,沿着铁轨开路。
苏油大声喊道:“他他他们!俩俩俩在在!干干啥?!”
沈括大声回答:“没没没事儿!俩俩在!清清道!不不不让!人人上!铁铁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