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事件中,可以看到小人的机巧是多么的可怕,会给国家带来多么巨大的灾难。
而自己父亲一世的清名,也彻底毁在了小人的手里。
王仲煜痛哭上书,要求严惩蔡确!
之前的那些罪名,对蔡确来说都是毛毛雨,因为蔡确咬死是神宗授意,虽然是“归咎于君”,但是终归符合程序。
因此高滔滔一直压着不出手,就是因为有些投鼠忌器。
王珪的日记,立刻让蔡确之罪和神宗撇开了关系,让高滔滔终于有了惩治蔡确的充分理由!
台谏官本来就是天子用来钳制宰执的最后一道防线,台谏官交游宰执,那就是“政治癌症”。
以苏油那么厚的根底,苏辙一任右司谏,苏油就坚决不担任具体职务,现在更是溜到中牟去了。
这就是懂规矩和不懂规矩的区别。
乌台诗案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差点就开了“以文字罪人”的先河,要是真成功了,赵顼就会背上封建王朝帝王最可怕的污名。
王珪已经死了,华夏一族的传统,讲究人死为大,何况告发的是自家儿子,算是变相的“自首”,朝廷包容他几十年的苦劳,最后不予追究。
不过蔡确可就没这么好命了,直接因为此事被贬为英州别驾、新州安置。
真实历史上,蔡确被贬好歹还有个过程,先是被罢为观文殿学士、知陈州;然后因他弟弟蔡硕的事被削夺官职,转任安州;之后又转任邓州;最后因《游车盖亭》诗语涉讥讪朝廷和高滔滔而被追贬英州别驾、安置新州。
这次倒好,直接一次性到底,且彻底定论,再也不可能如历史上那般出现反复。
新州时称“烟瘴最甚”,有“人间地狱”之号。
范纯仁、吕公著在高滔滔那里求情,以蔡确母亲年老,岭南山高路远,不宜让她翻山越岭为由,主张改迁他处。
高滔滔根本不搭理:“险陷先帝于恶,以台谏之身交通大臣,仅此两罪,山可移,此州不可移!”
吕公著又去请求赵煦,要他在高滔滔那里替蔡确开解一二,赵煦更加不搭理。
敢谋害司徒,不罪王珪我都心气儿不平,还想让我替蔡确说好话?没门儿!
此事还有很多后续,比如御史盛陶、翟恩、王彭年,因不上疏弹劾蔡确,被罢官出外。
中书舍人彭汝砺认为处理过重,因封驳对蔡确处理的诏旨,同样获罪出外。
应该说如此从重从快处理蔡确,的确有些不合制度流程,很多人根本不是“蔡党”,也一点不同情他。
他们反对的是高滔滔“不合制度”这点,只能算是各自都有各自的坚持。
其实苏油还很认可这些人,犯罪分子也应该有辩护律师,为的是保证法律执行过程中的最大正确性,这是后世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不过苏油也明白,诽谤高滔滔“以母改子”,想夺高滔滔立赵煦的功绩为自己的“拥戴之功”,这才是高滔滔要整死蔡确的根本原因。
女中尧舜,可不是曹太后那般任人欺负!
蔡确的确是自己找死!
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作相
中牟,留雁湖边的菜地阡陌上,苏油和几位学者正在散步。
留雁湖是个人工湖,目的是为了给下游的菜地提供足够的水源。
菜地一片连一片,田野上有水泥的沟渠,几个沟渠的纵横连接处,还有一个房子一样的建筑,安装着巨大的风叶,水流就从房子下的通道流出来,流入沟渠,成为浇灌菜地的水源。
当地百姓管这种房子叫“天恩井”,因为每一个这样的房子上都刷着一句话。
吃水不忘挖井人。
底下还有一行小字:“皇家慈善机井2096”。
李复手里拿着时报,边走边摇头晃脑地吟诵。
“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
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
水秧绵绵复多稌,龙骨长乾挂梁梠。
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
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
吴儿蹋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
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杙小舟。
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
唐淹看着满目青翠的菜园:“这是荆公的旧作吧?如今苏湖鱼米之乡,桑麻满目,斗酒百钱,的确是盛世的气象啊。”
苏油戴着草笠,一手拿着鱼竿和几条两三斤的鱼,一手扶着唐淹:“老师可是言重了,斗酒百钱,那是南海不值价的甘蔗酒流入浙中。真正的好酒,照样三四贯一瓶。”
“其实王相公诗里忽略了重要的东西,就是畜牧业和油料作物推广,养猪,种油菜,有了油脂摄入,副食品丰富,才能节约粮食。”
“如此一来,农家就还是辛苦,江宁一带,尤其精耕细作,五岁的孩子都要料理家务,打草喂养鸡鸭羊猪,不得书读。”
唐淹摇头:“明润这也太求全了。国势才伸张几年啊?”
说完又叹息一声:“你说要是龙山长得见大宋今日之盛,该是何等的高兴?”
苏油笑道:“我相信他在天上看着。”
李复看着在陇间收菜的农人:“安石相公这首是元丰六年所作的,去年的在下面。”
说完抖了抖报纸,又念了起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