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漏勺等的就是这个时候:“成功了!爹爹快去做饭!”
“你先从爹爹背上下来!”石薇在一边没好气地斥责。
苏油倒不在意,好歹现在还背得动:“漏勺想吃什么?”
“吃火锅!薯条!水煮肉片!”
“这么热吃什么火锅?薯条要冰冻了再炸也没法做。水煮鱼倒是可以!”
“那就水煮鱼!”漏勺倒是不挑剔。
苏家中牟庄子,是大宋第一批用上煤气的人家。
煤气开发最早是石富弄出来的化工分支,最早的目的是解决炼钢炉的燃烧温度问题和炼焦副产品的利用问题。
如今在很多煤铁工业基地,已经可以生产大量的煤气,除了满足化工需要,还有富余通过管道运输,作为路灯和工厂大食堂燃料。
苏油假公济私,在京师大学堂也造了一座煤气厂,名义上是满足京师大学堂科研和师生生活的需要,然后以煤气跨河传输课题为名,将煤气从留雁湖下头通过管道接到了中牟苏家庄子上来。
理由很充分,苏家庄子魔芋胶膜试验大棚,需要在冬日里燃烧煤气,为植物提供二氧化碳,供植物生长。
庄子上的辣椒正嫩,还是青的,两年的秋水仙碱定向培育,便让辣椒的个头大了百分之八十,不过模样有些奇怪,比后世蜀中的二荆条辣椒体型要肥,垂着结果,底部有四个头,这些又跟菜椒有些相似,但是辣度虽然比原生种和二倍体降低了很多,却比后世菜椒要辣,非常适合大宋人的口味。
这季节的青椒,做烧椒茄子最好不过。
庄子上的空心菜和红薯叶尖也是最肥嫩的时候,红薯藤作为极好的青饲料,是人也吃,猪也吃,鸡鸭也吃。
空心菜是水生的,在湖边开了个泥潭,用发酵的鸡鸭粪做底肥,长势远比其它庄子好得多,而且更嫩。
这个方法竟然被高滔滔知道了,派内官过来苏家庄子学习,准备在宫内的“村庄”里也开三分地。
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水培
苏油给赵煦安排了另一种种植方式——纯水培。
如今宫中有水面了,用赛露络做成带孔的小浮板,将空心菜杆插在浮板孔中漂于水上,每周施加一次化肥溶液,四五月里的空心菜就跟疯了似的长。
收获很简单,就是将浮板收起来,用剪刀将菜剪下,再将浮板放回水里,两周以后又可以收获第二波。
高滔滔开始都不敢相信,等到赵煦指挥内官们种植成功后,兴奋得遍赏两制上官员,一家一斤,吃完两周后还有!
官员们对陛下亲农好农,“亲自”种菜的行为大为感动,加上北方人压根就没见过能够在水面上飘着都能长成的蔬菜,倍感新奇。
第二天上朝时,吕公著大拍彩虹屁,盛赞这用干净的化肥和清水种出来的空心菜,就是要比土里的普通空心菜好味美质嫰,昨日品尝之后,当即诗兴大发,今日特呈诗作给陛下御览。
高滔滔大悦,命群臣也作诗进贺。
苏油当时就愤愤地看着吕公著,老头吃菜你就吃菜,得了便宜还卖什么乖?!
没办法,终究是自己挖的坑,含着泪都得填完……
玉津惯赏起红莲,未识清波亦作田。
翠意廊前生细细,佳蔬槛外被绵绵。
圣心德佑群贤席,上智仁增万户编。
最喜耕牛稍得憩,绿杨荫里乐尧天。
……
一道酸菜水煮鱼主打,剩下的都是家常菜,西红柿炒蛋、烧椒茄子,椒麻棒棒鸡,贡菜炒鸡杂,凉拌空心菜,炝炒红薯尖。
还有一锅土豆玉米杂粮饭。
贡菜又叫苔干,本来产于中国安徽,后来传入占城,到宋代中土反而没有了。
苏油在占城发现之后引种回苏浙一带,之后逐渐普及,其中以徐州邳州的品质最好。
这其实就是一种莴苣,但是这种莴苣可以制作成菜干,同时还能保持绿色,在绿色蔬菜还稀缺的北方冬季,贡菜很受欢迎。
皇家每年都要通过漕运,从徐州邳州运一大批过来。
等到物流大通,京周冬蔬菜普及之后,贡菜才渐渐走出宫廷,来到开封府民间。
但是大家还是按照老习惯,称之为“贡菜”。
到了庄上,苏油就是庄户头,杀鸡剖鱼做料理,现在已经是他难得的乐趣,因此特别珍惜机会。
《厨经》苏油也在写,现在苏油同时在开三部书——《伦理》,《麈尘录》,《厨经》。
其余的数理化一类的东西,已经只有膜拜阅读高手文章然后高呼牛牛牛的份了。
难得一日清闲,大家正吃得开心,一艘小船却打破了平静。
李复送来了朝廷奏报,癸巳,特进、荆国公王安石卒,年六十有六。
苏油立即放下饭碗,更衣入朝。
王安石死后的定性是个重大问题,他担心司马光和吕公著会从中阻挠,让保守派和改革派之间的裂痕更深。
乘坐火车赶到汴京,在都堂找到吕公著,吕公著第一句就问道:“明润是为介甫而来吧?”
苏油与吕公著见过礼:“王相公谥号定下了吗?”
吕公著说道:“你是担心司马相公的意见?看看这个吧,司马康送来的。”
说完递过来一封信简。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