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放眼整个大宋,能够阻力最小地完成此事的人,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苏明润眼光之毒辣,实在让蔡确叹为观止,这才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真正将自己置之于不败之地。
如果那个军机处再能有什么建树的话……连进取之阶也有了。
当真是稳如老狗,滑似酥油。
蔡确倏然一惊,猛然想到,要是自己转身和苏油合作,架空王珪呢?!
王珪毕竟是文字出生,和政治家这种生物尿不到一个壶里去,他的存在,不过是陛下需要一个白手套,以插手中书事权。
王珪也非常明白这一点,因此成为了著名的“三旨相公”。
而自己呢?其实也是陛下的另一只白手套,坚持他的改革事业的白手套。
那苏油呢?
要说苏油是赵顼的附庸,朝野只怕都是无人会信,即便是附庸,那也是已逝的仁宗皇帝和曹太后的附庸。
曹太后临时前给台谏那狠狠的一击,已经给苏油贴上了“仁宗旧臣”的标签,不管是利是弊,总是将苏油的资历给明晃晃地摆在了那里。
而更为可怕的是,无论在朝在野,苏油的确有三朝老臣的实力。
狗狗祟祟二十几年,皇室,勋贵,保守派,改革派,温和派,谁没有拿过他的好处?
他举荐的人物,真是邪了门了,无论军政,都是独当一面的良才。
他的伙伴,很多更是大宋声誉卓著的致仕名臣。
司马光的独乐园是他修的……
韩琦的家族是他照顾的……
文彦博开口闭口的我那小师弟……
吕公著将苏油在开封府设计的规章制度印制成小册子,发给新科吏员们作为入仕开封府必读材料……
曾经有三司胄案判官认为苏油要求煤炭入钢炉前必须加热的那个步骤,纯属多余,结果还没来得及为自己找出小苏探花的不当举措而高兴,钢炉就炸了,以身殉职……
也有人不拿苏油火药调配只能使用木臼木杵的规定,为了临时应急用了石臼铁杵,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二十几年下来,“这是苏少保当年定下的”,成了胄案工人们嘴里的口头禅。
“明润你怎么说?”成了赵顼的口头禅。
听说王安石如今在钟山理工学院,潜心研究《金融论》。
司马光和王安石都是书呆子,还都倔,苏油也是起哄不怕事情大,给司马光的信里边,总是喜欢写“王相公最近跟我怎么怎么说……”而给王安石的信里边,则是“司马学士最近跟我怎么怎么说……”
一来而去的,苏油那里成了司马光和王安石离开政坛之后继续交锋的场所。
苏油会将他们的意见收集整理起来,定期通过密折交给赵顼:“陛下,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司马学士和安石相公最近怎么怎么说,而臣觉得吧……”
到明年又该科举了,又会有多少嵩阳书院,两浙理工学院,眉山理工学院,甚至皇家理工学院的士子通过科举进入仕途……
手中的笔停下了,或者重投苏油旗下,才是更佳的选择?
第一千零五十五章 军校
笔尖上的墨水在纸上氤出一团墨迹,蔡确摇头苦笑,自己是书法的大行家,这个墨迹怎么看怎么纠结。
草草批了两句,将章奏放到一边,又拿起另外一份。
没有办法,如果选择放弃王珪,那自己这辈子,可能就失去了身登相位最佳的机会,甚至无法再出头了。
当年在渭州的时候,苏油是自己的顶头上司,而且是将自己从泥途里提拔出来的顶头上司。
之后是走了安石相公的路子,这才得到火箭提拔。
苏油的资历,名望,都在自己之上,最关键的是年轻,如果再做回他的下级,他肯定比自己还要能熬……
很遗憾啊……和苏油合作的想法,只能放弃。
翻看着手里边的吏部诠考,蔡确不由得在心底里暗自叹息一声,说到底,还是自己夹袋里边没人啊……
苏油没想那么多,他正站在石府校场的边上,看着可爱的漏勺蹬着自己的小三轮车。
后世的史书上,注定会把自己描绘成为赵顼的忠狗,帮助他巩固君权,分拆相权。
为了赵顼的旨意,不惜和外戚合作,与中官妥协,力争为他们营造事功,让他们加官晋爵。
苏油是政治家,他心里清楚得很,怼天怼地怼空气的政治家,一般都会很快就转业。
甚至作别。
政治政治,政是手段,治是目的。
从社会学来讲,这是一种各社会团体一起进行集体决策的行为过程。
因此这个集体决策,天然的要照顾到尽可能多的团体的利益。
而和传统士大夫不同的是,他并不认为这天下的团体,只有自己那个老师兄嘴巴里的皇室与士大夫两个。
为了照顾到尽可能多的团体的利益,苏油其实已经出让了许多的自己的利益,做出了许多的妥协,受到了许多的委屈。
《旧唐书·裴度传》:“果闻勿药之喜,更喜调鼎之功。”
调和鼎鼐,温和食补,而不是动不动就给国家下药动刀子,这本身就是宰执的本份。
或者说,均衡各方利益,让大家尽量保持目标一致,觉得大宋这锅汤的味道还可以,这本来就是宰执的本份。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