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办法了,苏油只好上报,将麻烦丢给高滔滔。
老太太也对这些神神叨叨的东西有点迷信,邵伯温如今也算是大宋袁天罡一类的人物,既然东洋夷有此崇慕之心,便准了他吧,入京师大学堂学习。
甲午,英州别驾蔡确,复观文殿学士,依旧新州安置。
章惇制毕,复任门下侍郎。
蔡确的问题,在于“无明罪”,王珪的日记,终究只是一面之词,当时的处罚,如吕公著,彭汝砺等,都认为过重了。
蔡确虽然名声臭了大街,但是架不住有个好儿子蔡渭。
蔡渭是冯京的女婿,本身是大理寺出身,精通法典,一直在给自己父亲奔走,认为将王珪的日记作为证词,本不足以采信。
至于其余“诸罪”,皆是“奉旨”。
吕公著、范纯仁等再次上书,认为蔡确毕竟是做过宰相的人,宰相退位,带观文殿学士是故事,蔡确就算有罪,身份没被剥夺前,朝廷该给的典礼,却还是该给。
苏油对这些其实不怎么关心,蔡确在高滔滔和赵煦那里挂了账,起复是不可能起复的,复观文殿学士就是最大的恩典了。
倒是章惇遇到了麻烦,这尼玛和蔡烂泥一起起复,名声怕是会受到些污染。
加上章惇的心眼本来就不大,搞不好就会认为这是朝中保守派故意整他。
于是苏油一边命学士院分开制敕,一边赶紧给章惇写信,让他加快行程,诸多好友都在京中,来了就心情愉快了,不要有什么乱七八糟的想法。
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头鱼宴
二月,大鱼泊。
《辽史·营卫志》:“皇帝从正月上旬起牙帐,约六十日方至。卓帐冰上,凿冰取鱼。冰洣,乃纵鹰鹘捕鸭雁。晨出暮归,从事弋猎,春尽乃还。”
这是北方游牧政权一项重要的活动,大会上,皇帝和臣僚会共议国事,校猎讲武,属国、部族的酋长、首领都来朝见,皇帝设宴款待,君臣共贺。
大鱼泊就是后世的查干湖,如今这一带江流泡沼星罗棋布,银鱼穿梭,水草肥美,雁鸭栖集。
沿岸林木蓊郁,田野芳草葳蕤,风景如画。是辽朝帝王每年必至的巡幸游乐的渔猎之地。
这一次大游行彻底宣扬了辽国的“国威”,一路旌旗漫天招展,镀金的仪仗甲器金光耀日,新式的乐曲鼓吹震天动地,诸国赶来朝觐礼拜的部族,见到如此声势浩大的典礼,都伏地膜拜,颂歌干遏天云,让耶律洪基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赵孝奕这段时间都累得有些瘦了,耶律洪基对这个南国宗室子弟的好感愈加深厚,平时和燕王耶律延禧一左一右随同侍奉,也成了耶律洪基的排场之一。
长春洲是生女直传统控制地区,沈括与耶律慎思的艰难谈判已经有了第一阶段成果,岁币五十万贯,从今年起不再直接发放,而是按照比例,“合理”地分配给了契丹、鞑靼和女直。
分配的方式是共同开发,比如长春洲,就是将岁币作为开发农田水利的投入,然后女直人以赏赐和土地“折价入股”,辽国从田地的产出里边,给女直人“返黍返利”。
同样,鞑靼人的岁币赏赐,也将用于鱼儿泺周边土地开发,鞑靼人从里得到收益。
此外,经赵孝奕建议,辽国还将从大宋引进几个毛毡厂和奶酪厂,用于加工鞑靼人和女直人的畜牧产品,大宋如今盛行面包蛋糕,对乳酪的需求没有上限,一经投入立马就能换得钱财。
这些建议对辽国的发展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的,耶律洪基对赵孝奕已经没有了什么猜忌,也确定了宋国求合作的“真诚态度”。
大队抵达大鱼泊之后,隆重浩大的祭湖礼开始了。
除了马铃声、鼓声、号角,还有和尚们的诵经声和萨满们的盛大傩舞。
入夜之后,赵孝奕引燃了特意为耶律洪基带来的焰火礼花,无数焰火飞上大鱼泊上的天空,爆出五彩璀璨的星光,让与会的所有蕃夷惊为神迹,伏地膜拜。
另一边,冰湖上的作业已经开始,让他们吃惊的壮举,还在后头。
半夜,在女直部老鱼头的带领下,大宋理工小组成员已经开始寻找鱼群,安排布网。
这其实和海上的拖网捕鱼类似,不过要在冰下安设拖网,需要一些理工的技巧。
女直老鱼头跪在冰上向湖神祈祷之后,用脚步画出了一个巨大的圆圈,这就是“鱼窝子”。
确定位置后,理工小组开始用螺旋钻开凿第一个冰眼,作为“下网眼”。
下网眼向两边各数百步,插上喷灯旗号作为标示。
向正前方走数百步,确定为圆滩灯旗。
从两个圆滩旗位置去前方数百步处汇合,确定好“出网池”,插上出网旗,这几杆大旗所规划的冰面,就是网窝。
网窝确定好,理工小组开始从下网眼向翅旗处每隔十步凿出一冰眼,之后下长约二十米的“穿杆”入眼,用一种叫走钩的工具,将冰下的穿杆推向下一个冰眼。
穿杆后端系着一根“水绳”,水线绳后带大绦,大绦后带网,拉着水线绳带动大绦向前走,将之挂到马拉的绞盘之上。
赶着马匹转动绞盘,大绦带着大网滑入冰洞,一片两个冰洞之间的大网就布成了。
如此反复,很快,整个鱼窝子外就构成了一张由九十六张网片围出的巨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