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朝內宫,皆是如此,一旦有导惑君主,隔离两宫,不管是谁,一例严惩。”
“陛下观政学业之余,多与军机处老将们亲近。祖宗起于戎武,陛下身上,本来就有勇武的血脉,这一节也不可轻弃。”
“徐邸之官,多是文臣,清谈有余,理政不足。陛下不妨优加容纳,置于礼院、太学、国子监,台谏,算是给徐王足够的礼数,也是太皇太后的面子。”
“但是却不能轻易使其参政料民,得多加考核,确认能力。”
“还有就是陛下的身体,若有小恙,须得立即告知微臣夫人,其余别说陛下有忌讳,即便微臣也不大信得过。”
“臣这次没有想到范纯仁也请出外,左仆射吕大防,臣早知于横渠先生,与其弟大临推举《乡约》,陕西民风,至今敦厚。”
“之前取泉永寿,制斗青城,于理工之学也不陌生。”
“然大防崖岸峻然;刘挚骨鲠难回;章惇才高气盛。”
“大防之病,在勇于任事,而不容分权;刘挚之病,在切直敢言,而不容枝叶;章惇之病,在署理精明,而不容蔑倨。”
“今后的都省联席会议,这就要难为陛下了,臣可以想象会有多么热闹。”
“现在朝中少了调和之臣,这份责任,只有陛下担起来了,臣在都堂御座之侧设置了一口小金钟,群臣失态之先,陛下便敲响金钟,警告他们,掌握议事的节奏,不能让他们失了体面。”
“尤其是章惇,气狭性傲,陛下更要包容,不要让他被他人导入圈套。”
“但是无论这些臣子性情如何,臣敢跟陛下保证,他们对皇宋,对陛下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
“陛下不能将他们看做阻碍和敌人,需要将他们看做有力的臂助,这一点,陛下要学仁宗。”
“陛下自己也要进益,每以天下为念,这一点,陛下要学先帝。”
“军事上陛下也不用急,咱们先为己之不可胜,静观北地风云即可。”
“只要准备充分,就不怕会错过机会。”
“臣在大名府,会日日祈祷陛下和太皇太后,太后,太妃身体康健,河北之事,也会日日通过电报、密折禀告请示。”
赵煦眼圈有些发红:“司徒,我舍不得你。”
苏油其实也很不舍:“陛下,待到料理清楚河北,君臣自有再见之日。只是臣……怕是没法亲见陛下大婚了。”
临别之际,苏油也变得絮叨,君臣二人在一边说起话来好像没有个完。
还是石薇大气,上前制止:“婆婆妈妈作甚,不是还可以书信吗?陛下,出来这么久,该回宫了。”
呃,老婆大人说得在理,苏油这才收拾起心情,与赵煦和石薇漏勺告别,上了大船。
……
辛酉,太皇太后诏:“今后明堂大礼,毋令百官拜表称贺。”
乙丑,朝廷复置都提举修河司,统一规划治理黄河上中下游。
己卯,朝献景灵宫。辛巳,大飨明堂,赦天下,百官加恩,赐赍士庶高年九十以上者。
乙未,检举先朝文武七条,戒谕百官遵守。
丁酉,苏油沿河视察,抵达自己的治郡大名府。
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 大名府
大名府,大宋北方最紧要的一个重镇。
仁宗庆历二年,契丹集结重兵,伺机南侵。
消息传到宋都汴梁,朝廷文武官员紧急商量对策。很多人主张把京城西迁洛阳。还有人主张讲和。
丞相吕夷简力排众议,说道:“使契丹得渡过河,虽高城深池,何可恃耶?我闻契丹畏强侮怯,遽城洛阳,亡以示威。”
“宜建都大名,示将亲征,以伐其谋。”
大名府“控扼河朔,锁钥北门”。掌控着黄河以北的大片疆土。
守住大名,就堵塞了敌人南渡黄河的通道,应该说吕夷简在这件事情上还是非常具备战略眼光的。
宋仁宗采纳了吕夷简的正确主张,于当年五月就把大名府建为都城,定名“北京”。
契丹听说宋朝在大名建立了陪都,果然心里胆怯,就打消了那次南侵的念头。
大名府下接汴梁,上承宋辽前线三个战略要区——太原府、真定府、河间府,四路四府加起来,其实就是黄河以北,从“几”字大弯到黄河现在的北流入海口天津卫之间的广大地区。
因为是陪都,所以也有宫城,宫城周三里,而整个外城,周五十里。
经过历代名臣的修建,尤其是熙宁六年,因为要将镇国大将军炮要安置到城头,大宋将大名府重新打造了一遍,增广了城墙,修建了棱堡,将大名府的外城墙,扩张到了唐代最胜时期的八十里。
城高地险,鼓楼雄壮,濠深堑阔,背倚黄河。
朝廷的天雄军驻地就在这里,平夏之后,赵顼设立的封桩库也陆续移到了这里,成为能够供应太原、真定、河间,包括如今登莱水师的大基地。
苏油的到来,让河北官民都振奋不已,太皇太后和官家将最能干的重臣安置到这里,说明了国家对河北的重视。
点石成金苏探花,不是吹的,河北的好日子要来了!
沈括早就心急难耐了,这官迷见到苏油还不好意思,上来就一通丑表功,表示自己没有辜负司徒的提拔,真是政绩到了,不是急着回朝做官。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