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王经很有职业道德,也不多问:“既然公子有把握,那这个厂我们就开!”
赵仲迁笑道:“本来直接以慈善基金的名义从董非那里搞碘酒也不是不成,但毕竟犯了忌讳,董非估计会推三阻四。”
“换做只进烧刀子跟烧曲,就好说得多了。咱们啊,让他想推都不敢推!”
王经跟着呵呵笑:“实在是劳烦公子了。”
赵仲迁摇头失笑:“些许小利而已。”
这还是小利?
见王经一脸的惊诧之色,赵仲迁叹了口气,收起了马上入冬还在把玩的折扇,点在王经身前的那部资料上:“这里,才是大利。”
王经有些糊涂:“这不就一本资料?能有多大利?”
赵仲迁微笑道:“这生意要是能做得成,你我二人,一人至少……百十万贯吧。”
说完又补充了一句:“舶来钱。”
王经大惊失色,这尼玛能赚大辽四年的岁币之数:“这到底什么东西?”
赵孝奕露出神秘莫测的微笑:“铁厂。”
“铁……铁厂?”王经彻底给震傻了,郎君你是上天降下来扶保我大辽的吗?
早在三十年前,辽国使臣听说苏油改进了炼钢工艺,搞出了日出钢材万斤的高炉,立即就要求去探访。
那一次辽人被苏探花摆了一道,最后将事件定义为苏油谎报政绩。
等到苏油做开封府尹,开始铺设陈留到开封铁轨,辽人才反应过来,当年那事情,是真的!
只可惜自从那次以后,辽人就再也没有机会打探到宋人的炼钢技术了。
这几年宋国的钢铁产能,虽然辽国不知道准确的数量,不过从包图城的猫腻看,宋人的炼钢技术真的是突飞猛进。
辽人也不傻,知道萧古里那边突然爆产能,跑不掉与宋将种谔有关,不过这事儿对辽国有大利,大家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赵仲迁点着书册:“准确说,是铁厂需要的设备,炼焦厂需要的设备,机械厂需要的设备。”
王经现在只想将赵仲迁的扇子拨开,将那本书册牢牢抓在手里:“公子不怕我辽国拿去仿造,然后这生意就黄了?”
赵仲迁笑道:“仿造也可以,比如那机床,你们造出来之后,车车木头,车车铜料,应该是没问题的。”
“不过大宋的钢材、轴承,其硬度与精度怕是贵朝达不到,毕竟这是我大宋发展了小四十年才出来的东西。”
“刚刚说了,这些都是宗室的产业,他们委托到我这里,我也就在商言商。”
“这份书册,只是表示我的诚意,麻烦丞相拿去给室尚书看看,有没有用,有多大用,室尚书说了算。”
“最近使相给河东路沈括订购了一套,作价三百五十万贯,但是这东西只造一套,成本太高,得三套以上才有些赚头。”
“如果辽国觉得有必要引进,我就发动宗室勋贵去求请太皇太后,做成此事。除了卖设备,还会同意辽国遣人前往大宋,掌握利用这些设备,进行生产的技术。”
如此大事,王经不禁又惊又疑:“这样做不是变成两国公务了?对你我却又有何好处?”
赵仲迁笑道:“当然会有好处,还是大好处,不过咱们得做得任何人挑不出毛病来。”
王经说道:“还请公子讲讲。”
赵仲迁说道:“锦州的丰锦钱号,是丞相的产业吧?”
王经当然不会告诉赵仲迁实情:“不是,不过老夫倒是与东主有些交情,说的话他们倒是会听的。”
赵仲迁笑道:“那来钱的路子就多了。”
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名利兼收
刷地一声打开折扇:“我随便举几个啊……”
“如果借用远航演习为名,用乳狮号来运送设备,这运费,就算是朝廷给我们省了,当然这笔运费,贵国还是得给,最起码,丞相一半,我一半。”
“这套设备,报给司徒是三百五十万贯,给辽国的价钱肯定不会低于这个数,但是三套同产,成本必定会大减,宗室们不给点回扣表示表示,他们好意思?”
“不过这一笔,我就不和丞相分了。”
王经有些不满:“这不好吧?”
赵仲迁哈哈大笑:“我瞎给丞相报个数,丞相也不知道啊?就不用自寻烦恼了吧?你的那份,咱另外找辙。”
王经手心有些冒汗:“郎君讲来。”
赵仲迁说道:“如果是丞相主持这件事儿,咱就给个评估价,四百五十万贯。”
“这个事情是大项目,涉及到的设备、图纸,非常之多,锦州的工业基础和金融基础算是辽国最好的,丞相不妨选些能人攒个团,成立一个商行,专门负责为辽国引进设备。”
“这个商行负责和大宋谈判,除了正常的佣金,丞相还可以奏请贵朝陛下,每谈判下来多少价钱,商行可以从节约的钱财里抽取多少作为奖励,以激励他们努力为辽国争取利益。”
“我们假设这个激励是两成,如果商行能够将价钱从四百五十万压到三百五十万,可就为贵国节约了整整一百万贯,合得佣金多少?二十万贯。”
“这二十万贯,丞相是不是拿得清清白白?”
王经不由得心花怒放,赵仲迁一定就是唐四郎,看看人家做生意这手段!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腹黑文 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