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抚着秀儿的发丝,宋根生柔声轻笑:“我是文官,不会上战场的,鲜于节帅也断然不会让我上战场,但我是行军司马,大军出征我必须要随军,益州城里你举目无亲,不如让下人护院送你回石桥村,那里不会寂寞。”
秀儿嗯了一声,但仍哽咽着不愿放开他的手。
宋根生眼中也泛起了几许不舍和无奈。
“夫君此去随军,一定要保重身体,而且万万不能上战场,我宁愿你是个逃兵,也不愿你逞一时之勇。”秀儿抬头认真地道。
宋根生又笑了:“我不会做逃兵。关中告急,陛下旨意各地军镇节度使率兵入关中勤王,剑南道也是军镇,也要派兵入关的,鲜于节帅都亲自领兵了,我怎能例外?放心,我们很快就会平定叛乱,凯旋回师的。”
秀儿又哭了起来,远处,冗长的号角又在催促行军的速度,宋根生不得不咬牙放开了她的手,又叮咛了几句家事,然后在秀儿不舍的眼神中绝然离开。
节度使的行军司马算是不小的官儿了,宋根生有资格骑马,而且鲜于仲通还特意派了几名亲卫贴身保护他。
骑在马上随军走了一个多时辰,心中离愁渐消,宋根生嘴角忽然泛起一丝笑意。
这次奉旨随军入关中,或许可以见到顾青。
算算时日,大约五年未见了,听说他率安西军正大出风头,故人应无恙。
第四百七十五章 异乡故交
肘腋之变,叛乱发生得太近,首当其冲便是关中长安,一朝谋反,兵锋直指大唐中枢,李隆基不得不下令大唐军镇入关中勤王。
下这道旨意其实亦非李隆基本愿,当大唐的一个节度使反了,谁能保证别的节度使不会反?下旨令各地军镇率军勤王其实是非常冒险的,因为谁也不知道剩下的那些节度使里面谁是忠,谁是奸,勤王之后究竟是荡涤反军还是引狼入室,都是未知。
然而当反军的刀剑已指向李隆基的鼻子,眼看就快攻破长安时,任何能够抵挡叛军的方法都要一试,包括冒险下旨让各地军镇火速开赴长安。
安西,河西,陇右三大节度使已入关中,安西和河西两大军镇将士奉命在关中平叛,陇右军镇则直接调赴长安坚守,如今剑南道节度使也向长安开拔,对关中来说是个好消息。
此次鲜于仲通率剑南道节府将士三万人出蜀,从益州出发,往北经梓州,阆州,巴州,沿蜀道,过秦岭,入关中。
当初设剑南道节度使府是为了防备西边的吐蕃,鲜于仲通这次能抽调兵马勤王,也是间接得益于顾青当初的平吐蕃策。
此策的影响和效果,在历经两年后已渐渐显现出来,根据潜入吐蕃的探子传来的消息,吐蕃如今将耕地改种药材,随着改种的耕地面积越来越大,举国臣民眼中只有药材的丰厚利益时,青稞的产量已渐渐显出不足。
今年还在炎夏,吐蕃的青稞便告急了,各地的地主权贵也不在意,纷纷派出使臣家奴来剑南,向剑南道官府购买粮食。鲜于仲通早已接到李隆基的旨意,但凡吐蕃人来购粮,一律卖给他们,就算粮食不足也要想方设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鲜于仲通二话不说照办,对李隆基晦涩不明的旨意已隐隐有了一些猜测。
如今关中告急,鲜于仲通与节府官员幕僚们商议许久后,一致认为吐蕃近两年内恐怕支应不起一场战争,剑南道军镇可调拨三万兵马入关中勤王,本地留下两万兵马防备吐蕃足够。
夏天的阵雨来得快也去得快。
宋根生随军走在泥泞的山道上,蜀道多山地,有时候骑马根本走不了道,只能靠步行,鲜于仲通的官谱摆得大,难行的山路都乘坐软轿抬着,但宋根生却拒绝了鲜于仲通让人抬他的好意,坚持靠步行。
说来自从宋根生上任剑南道节府行军司马后,鲜于仲通对他还是颇为照顾的,一则是因为顾青的面子,可以说顾青在外面混得越好,越被天子重视,宋根生在鲜于仲通眼里就愈发重要。
二则宋根生本人其实也很不错,为人处世干练沉稳,年纪轻轻却不知从哪里将官场之道学得炉火纯青,做事做人都颇有章法,任何公务交给他都能做得很完美,鲜于仲通渐渐对他本人的能力也高看了一眼,委实比较赏识。
听说这次各大军镇入关中勤王,顾青在关中平叛做得很不错,在关中各州城被叛军打得一片哀嚎之时,顾青麾下的安西军居然能够逆转局势,不仅歼灭了两万叛军,而且还收复了庆州,天子对顾青只怕会宠信到骨子里,顾青未来的前程不可限量,说他未来会封公封王鲜于仲通都毫不怀疑。
眼看这条大腿越来越粗壮,对这条大腿的好兄弟宋根生,鲜于仲通无论如何都要照顾一些,将来也算是给自己的敞亮前程埋下了伏笔。
大军行至梓州时,宋根生随同后军一起在城外扎营,鲜于仲通下了令,大军休整一日。
行军司马的职责是查点军资,维护军械,兵马人员造册等等,大军扎营后,宋根生忙前忙后,全部忙完后浑身累得如同散了架,瘫在营帐里一动都不想动。
正欲沉沉睡去时,帐外有鲜于仲通的亲卫禀报,大营辕门外有故人求见。
宋根生一愣,想了半天没想起自己在梓州怎么会有故人。于是他披衣而起,走向辕门。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