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又不见,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活脱脱是个大流氓,跑到哪儿好色到哪儿。女儿不算,光是儿子,就分别由八位夫人给他生了八个!于是一众豪杰、贤人,见他这么“能干”,都死心塌地跟随他打天下。再看刘邦的对头项羽,到哪儿也抱定一个虞姬,毫无心思多搞女人多生孩子,痴情是够痴情的了,但结局就是双双自刎。你要做大英雄,你应该学哪个?你的手下愿意跟哪个?
再数下去: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十三子。唐朝开国的唐高祖李渊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十四子。这些都是只算儿子不算女儿的。宋太祖赵匡胤以不好色闻名,传位给弟弟,这个国家很快就弱了,太祖的英气无人继承,从第二个皇帝开始就不断打败仗、不断赔款求和。元太祖铁木真的孩子没有详细记载,只知道铁木真有名分的妻子就有四皇后、数十妃,其中大皇后就生有四子五女(当然,其中长子术赤是野种)。明太祖朱元璋二十六子。清太祖努尔哈赤十六子。
看看!以上就是自从有史书记载以来,中国各大朝代的开国君主们生育情况。简直都没有生得少的嘛!开国皇帝生得最少的宋朝,偏偏就是国风最弱的。这是巧合么?
哪里是巧合。身为起家君主,你不花又怎么能够大生特生呢?不大生特生又怎么证明你很有雄风呢?不显示出你的雄风,人材愿意跟你么,百姓愿意服你么?就算这些都解决了,你都万幸统一天下了——但是,就连你这个全国第一的大头目都雄风不足,整个国家的雄风又能强到哪里去?
不花必然少子。宋太祖赵匡胤便只生过四个儿子,其中还两个夭折。另两个到太祖驾崩的时候还不成熟,皇位转由弟弟继位。但这两个儿子后来又都莫明其妙死了,太祖绝后。这是一个千古疑案,有史学家分析,赵匡胤很可能是被弟弟赵光义趁病昏之时谋杀的,赵光义伪造遗书自己继了位,就把赵匡胤剩下的两个儿子先后除掉。
不管这分析是否正确吧,总之赵匡胤如果早生多生儿子,就轮不到弟弟掌握大权继承皇位,整个宋朝的历史就有可能是另一种样子。事实上,正是由于赵匡胤的接班人赵光义无能,对辽国作战打了关键性败仗,断送了名将杨业——即《杨家将》中的杨令公,原是北汉国名将,毕生以弱小的北汉军对抗强大的辽军,辽国元帅谓之“与我国争胜三十余年”,容易吗?这样一位名将,佩服赵匡胤才归顺了宋朝,但就死在赵光义瞎指挥之手!不但丧失名将,赵光义还丧失了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希望。燕云十六州是自古汉人最主要的产马地区,若有这十六州在手,宋军有了丰富的战马来源,整个宋朝时期的作战未必会那么被动。偏偏另一个产马地区——河西,也因宋军战败而丢给了西夏,其后宋军更加乏马,注定了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这么说来,宋朝之所以弱,原因固然多方面,但仔细究其根源,赵匡胤不花也有责任啊!不早生、不多生,尽管堪称古代的计划生育典范,问题是,对于开国皇帝来说……
不仅开国皇帝,就连一般帝王,不早生、不多生都是很麻烦的事。万一无子,那可就有很大的动乱危险,甚至导致亡国!就像西汉后期,连续三个皇帝无子,国家遂大乱而亡;东汉到了末年,竟又是同样原因而亡。同是皇帝,如果给你选,你要做开国皇帝,还是要做末代皇帝?你说不愿意做末代吧?你要做开国的大英雄吧?对了,那么不可不花,最好大花。何安平所说:“多取幼妇,早生贵子”,真不是开玩笑,真是未雨绸缪、深谋远虑!
花花么,当然也有前提,就是必须搞好正事。只要搞得好正事,越花越英雄!英雄到了中华远祖——黄帝那个样子,传说中能够“日御数十女而不倦”,可不就搞出了中华民族这个全世界第一大族群了么?
如果搞不好正事,只爱花花,那样子丧身、败家、亡国的反面例子,可也多得没法数。“要做一个大英雄的话,正确的道理是——奋斗为主,花花为辅。两者缺一不可。”赵矜经过长时间的深入思考,终于得到这样的结论。说不得,只好身体力行投入实践了……
“各位放心。”赵矜终于可以神采飞扬地对众将宣告:“本大将军乐于采纳忠言,从今以后,不但不会耽搁国事,而且会……咳咳……”说到这里赵矜向众将瞄瞄,暗自得意:“一晚一楼,你们都听说了吧?嘿嘿嘿,这下子,看看谁还唠叨!”
众将果然都没话说了。赵矜再提出:“对了,宫里的宫女么,似乎还是多了一些。《圣训经》里的苏赖曼圣人不过一百个妻室,如今我的宫女却多达两千余名。不如留下一百个就好了,其余遣出宫外,让她们自由婚配,可好?”
林宓道:“不可!那苏赖曼圣人,虽有一百妻室,却只生得一个女儿。主公怎可学他?”
齐劲道:“唐太宗英名垂世,主公该当学他才是。”于是就讲了唐太宗时期“怨女三千出后宫”的有名佳话,谏道:“如若国家安定,主公子嗣也多,那时放出宫女无妨,如今却不是时候。”
萧銎也道:“是极!主公切不可为了博取仁德虚名,耽误大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