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异域纵横记_文衍【完结】(152)

  许妤回到内宫,向蕙娘与宫女伙伴们告辞,从此别了宫廷生活,进入军旅生涯。这正是:义旗初建天地阔,大寇将至忧患多;娥眉女子负奇才,出得宫门入军幄!

  (待续第三十五回:炎汉安汉初定名,志士勇士新投奔)

  注:

  妇好:商王武丁的王后,骁勇善战,灭二十余国,大大扩张了中华民族的版图,著名青铜器“司母辛大方鼎”便是为祭祀她而铸造。另外,武丁还有一个妃子,叫做妇邢,也因战功获得封地,便是现今河北省邢台市。

  木兰:西汉女将军。有关木兰的身世众说纷纭,多说姓花。然木兰戍边之地今河北省顺平县木兰祠碑刻《汉孝烈将军记》应是权威性文物佐证,碑上说:木兰姓魏,亳州人。

  荀灌:晋朝名臣荀崧之女,十三岁时率数十骑突围救父,智勇双全,青史留名。

  平阳:指唐太宗李世民之妹平阳公主,率一支娘子军助兄作战,坚守要塞,挫败敌军围攻。该要塞便是后世有名的娘子关。

  唐赛儿:明朝永乐年间起义军领袖,因丈夫被杀反抗朝廷,聚数万人马,杀明朝两员大将,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

  王聪儿:清朝乾隆年间,官僚地主大量兼并农民土地,民不聊生,江湖卖艺女子王聪儿率众起义,发展到十几万人,转战三省。后来陷入包围,率部跳崖赴死,终年仅二十二岁。

  洪宣娇:太平天国女将,天王洪秀全之妹,西王萧朝贵之妻,率女军助兄作战,多战功。根据史学家考证,洪宣娇有可能不是洪秀全的亲妹,只因她很有烈气,与洪秀全意气相投,故此结拜为兄妹。

  第五卷《御东击西》

  第三十五回:炎汉安汉初定名,志士勇士新投奔(上)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一天,赵矜在练兵之后,抽空教一班武官学汉字、念汉诗,念到这一首,就对校尉呼合珥道:“我记得你是哈萨克人,老家在巴尔喀什湖那边,对不对?”呼合珥称是。赵矜道:“那么写这诗的李白,正是你的同乡呢。李白出生在西域都护府碎叶城,就在你们那附近,哈哈……”呼合珥大喜,没想到这汉诗还是故乡人写的,不由得更加思念起故乡来。赵矜再道:“呼合珥你颇有勇力,而且勤奋教练士卒,我要提拔你。从今你做个裨将军。”

  原来呼合珥善使帕铒锤,教导义军士卒使用这种兵器,威力可观。赵矜勤于军务,经常亲自阅兵,遂提拔有专长的校尉做将军。帕铒锤是元朝的制式武器之一,原本是西夏国的武器。蒙古军擅长学习,一边征服四方,一边就从四方吸取所长,难怪能够越打越强。帕铒锤类似于西方的连枷,是在一段木柄上安装一个六稜形铁锤,凭借重力甩击敌人。骑兵冲锋时挥舞着帕铒锤向敌人重击过去,往往一击致命!这样的武器,运用难度也高,必须平时多加训练。

  经过赵矜的提拔,义军的将军职位调整为:有名号的上将四员——左将军李荼、后将军何安平、右将军乌达、前将军齐劲;偏将军十二员——萧銎、鹿裔、鹿祥、李圭、颜士重、刘商、高敬和、林宓、史逞、戴得功、何磐、许妤;裨将军十四员——姚蛮子、独隆翰、安丰、葛里申、古卢腊牟、素迷独、谭胜、周伯荣、呼合珥、杨洪、田疆、弓里敖、车楚尔良、郑通福;总共三十名将军。牙将属于高级校尉,大致相当于后世的大校,不算在将军之列。

  赵矜不仅勤于治军,也勤于治政。新城中勇猛的人材不少,但是欠缺文化方面人材,搞内政的官员奇缺。赵矜一直想要任命一位司农,负责农牧业;一位司行,负责工商业;但迄今没有找到合适人选。只找到半文半武的张翰、刘仕德二人,是搞内政的不错人选。赵矜遂任命张翰为司寇,负责公共安全;刘仕德为太仓令,负责管理物资。这两个职位是文官,地位相当于裨将军。

  鉴于内政人材问题,赵矜挑选了一批略有文化的人,让何安平负责培训他们做基础文官,将来可以用作中央官吏,以及地方上的州官、县官。为了以后有官吏可用,现在就得未雨绸缪培养起来。

  于是,文武职位渐渐充实,义军政权气象日新。到这个时候,有一个问题就不能不解决了——义军政权的名号问题。

  义军虽奉大宋为正朔,但也需要自己的一个响亮名号才行。奉大宋正朔是暂时的,而且大宋名号其实不够响亮——一方面,宋朝积弱数百年;另一方面,义军无论是骨干将领还是基层士卒,只有一小部分是宋朝遗民,绝大多数并不是。要令那绝大多数人更有归属感,不宜采用旧宋的名号。

  因此,赵矜汇集文武几经讨论,确定了义军政权的名号——炎汉!

  “汉”,并不仅指汉族。历史上的汉政权,先后有西汉、东汉、蜀汉、成汉、赵汉、北汉、南汉等,其中亦有不少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古代并没有“中华民族”这个合称,“汉”字可以作为华夏大地上诸多民族的总称。事实上,汉族本身也是个大融合的民族,并没有纯种的汉人,汉人都是自古以来各个民族融合而成的。

  “炎”,便是“炎黄后裔”之意,不管是汉人、氐人、苗人、夷人、朝鲜人等农耕民族,还是羌人、匈奴人、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等游牧民族,往上追溯,即使不是黄帝的后人,至少也是更古远的炎帝的后人。黄帝是汉人与若干民族的共祖,炎帝则是更广泛的东方民族大家庭共祖。以“炎”为号,普得新城中各族人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