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托夫是块大肥肉,一定要咬!时机成熟了就优先咬它!”赵矜对众将说道:“而从北边咬,不好咬,还得渡过伏尔加河。伏尔加河是我们防守的屏障,却也是对方防守的屏障,彼此易守难攻。那么,如果我们占据了铁门关一带,可以从那里出兵,长驱直入罗斯托夫腹地!”
“主公,后勤如何?”李庆熙问了个很关键的问题。
“嗯嗯,你问得好。”赵矜指着地图道:“后勤可以这么办——从水路用船来运输,比陆路用牛羊运输极快又省。我们预先吸引商人,从里海沿岸各港,运粮到我国的赞州交割。那么,赞州屯足了粮,就是将来水运的总基地。万一不够用,还可以让内地各州往连州输送粮草、从连州装船往赞州转输。各位觉得,这样如何?”
众将都已经习惯了“主公话”,听得明白,当下都道:“主公之见甚善!”
弼马温房简之道:“主公咬肥肉之绝学,旷古未有,实乃一大创见也!”
尚膳史房勉之道:“主公神机妙算,罗斯托夫大公那厮不日定当就擒!”
唱名史房元度道:“主公如皓日之明,岂是萤火所能争辉?”
镇南都督、赞州镇抚使、右将军乌达,连州镇抚使、龙骧将军李圭,这时都在京城述职并参加此次战略讨论。他们互相看一眼,摇摇头,觉得房氏兄弟这些人居然也混在严肃的战略会议里,真是荒唐。
(待续第四十八回:炎汉国收取突厥,拜占庭吞没拉丁)
注:
车臣:在十三世纪的这个时代,车臣人称为纳赫乔人,车臣是他们的一个村镇。为了方便,本书中统一以现代名称来称呼一些国家、地点,以免读者难记。【嗯?这个作者不是号称最变态最刁难读者的么?原来也还不至于良心大大滴坏了!】
印古什:印古什人是车臣人的近亲民族。在这个时代才刚从车臣人中分离出来。
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有些书上说海拔4811米的阿尔卑斯山主峰勃朗峰是欧洲第一高峰,这是不对的。说厄尔布鲁士山不是欧洲第一高峰的理由是:它是欧亚界山,不完全属于欧洲。但如果按照这种说法,则中国的第一高峰也不能说是珠穆朗玛峰了。而且,除了厄尔布鲁士山之外,高加索山脉还有不少高度超过勃朗峰的高峰,有的完全位于欧洲境内。不管怎么说,勃朗峰都不是欧洲第一高峰。
大不里士:历史悠久的波斯名城,在元朝史书上称为“桃里寺”。中世纪时长期为波斯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代为伊朗第二大城市,仅次于首都德黑兰。
哲别:蒙古语“神箭手”之意,原为成吉思汗的敌人,曾射杀成吉思汗的坐骑。后来战败投降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很愤怒,要杀死他为自己的宝马报仇。哲别说道:“你释放我,任用我,我可以带给你一百匹这样的宝马。”成吉思汗嘉许哲别的勇气,遂不杀而委以重任。哲别一生立下无数战功,老年时仍跟随旭烈兀西征,幼子斡鲁思遂留在伊儿利汗国,后来担任四怯薛之长。
第四十八回:炎汉国收取突厥,拜占庭吞没拉丁(上)
铁门关位于里海西岸港口杰尔宾特西面,说是关,但并没有关塞,是一道天然的要隘。四十年前蒙古军在贵由、蒙哥率领下入侵高加索,攻陷铁门关。此后,铁门关基本上属于不设防状态,南面是阿塞拜疆王国,北面沿海一带是突厥游牧部族,靠山一带是车臣人与印古什人。车臣、印古什以西是格鲁吉亚王国,阿塞拜疆以西是亚美尼亚王国。
在这个时代,高加索地区的丰富矿产资源尤其石油还没被发现,物产贫乏,人民生活穷困。山区里不外乎养些牲畜,以山羊为主,产羊绒,但是产量远不如绵羊的羊毛;平地上不外乎种些麦子和棉花。
这里的气候适合棉花生长,本来种棉也不错。可是当年伊儿利汗国灭亡了阿拉伯帝国,屠巴格达城,巴格达正是西亚的纺织业中心,是高加索棉花的主要出路。巴格达被屠城之后,西亚的纺织业转移到距离高加索较远的地中海沿岸一带。种棉没出路了,种粮又经常被蒙古军抢劫,高加索的田地遂有很大一部分荒芜,该地区越发贫穷。
这么贫穷的一块地盘,金帐汗国、伊儿利汗国、拜占庭帝国、罗斯托夫公国都没有胃口来吞并。但对于炎汉来说,意义不同。贫穷不要紧,只要有人有地,对于炎汉就是一份实实在在的国力。
于是赵矜制订下一个从赞州向西南扩张到高加索地区的计划。如果能将高加索地区各民族(直到现代还有多达五十多个民族)并入炎汉的多民族大家庭,保护他们安居乐业,帮助他们脱贫致富,那是双赢!如果能让高加索人民重新过上安定的生活,让他们种棉花,送到炎汉本土纺织,黄道姑的各种棉纺机械就大有用武之地,炎汉军民的穿戴就不用愁了!……对,黄道姑,随着国家的迫切需要,赵矜越来越想念她,几乎每天都会想:“姑姑什么时候来呀?”就连对阿娇、阿奴的想念都没有这么急迫!
饭不是一口吃的。想要占据高加索地区,也得一步一步慢慢来。首先,应该尝试占据铁门关以北沿海的一块。那里统治力量空虚,只有若干突厥游牧部族在游荡,而且不久前刚被伊儿利军打残了。占领之后,扩建杰尔宾特港口,在铁门关筑城,有了坚固的防御保障,炎汉的势力便可向着高加索腹心地带深入渗透。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